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澎湖海底植樹 復育珊瑚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陸上種樹不稀奇,海底植樹才新鮮,澎湖縣種苗繁殖場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博士,合作研究的珊瑚無性生殖計畫已臻成熟,計畫最近全面推廣海底植「樹」,復育海洋資源,首開國內先例。

珊瑚為海底環境變遷最敏感的監測員,但近年來台灣沿海因環境破壞嚴重,珊瑚覆蓋率逐年下降,澎湖部分海域雖仍保有原始風貌,但在不當觀光方式之下,許多珊瑚慘遭破壞,因此澎湖種苗繁殖場特別與多年來研究澎湖珊瑚的陳昭倫博士合作,著手進行珊瑚有性及無性繁殖研究。

由於經過有性生殖繁衍的珊瑚幼株,必須經過兩年以上的成長期,透過俗稱「接枝」的無性生殖方式,根據國外研究成果顯示,每年可成長十公分,相形之下就較為快速,因此澎湖種苗繁殖場與陳昭倫博士擬訂「天然苗圃」計畫,將以海底種樹方式,復育澎湖珊瑚礁資源。

陳昭倫表示,初期擇定澎湖常見的美麗軸孔、指軸孔、桌形軸孔、變異軸孔四種進行無性生殖,每種培養六十株,總計第一階段將培養二百四十株。至於選擇這四種珊瑚,最主要是鑒於澎湖人俗稱的「腸仔」,就是由軸孔種類珊瑚所構成,同時它也是成長最迅速的珊瑚。

無性生殖是將珊瑚分枝,取下約四至五公分的珊瑚段,植入由澳洲進口的附著板,讓傷口慢慢癒合,等待共生藻重新附著後,即代表接枝珊瑚已能適應環境。根據實驗結果,半個月就成長零點五公分,預計最快9月份就能野放第一批,進行珊瑚礁造林計畫,而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差別,就在於有性生殖可進行基因交換,適合自然淘汰法則,無性則是複製原株。

珊瑚無性生殖 海生館最早研究珊瑚進行無性生殖,國內以屏東海生館最早著手進行研究,由海生館展示生物組代主任樊同雲展開研究;國外熱帶島嶼馬爾地夫、印尼都有成功案例。

離島澎湖縣提出的海底種樹計畫,以無性生殖方式培養珊瑚造礁,雖然國內先後有屏東海生館、中山大學宋克義教授進行研究,但因都在屏東墾丁研究,珊瑚種類較為複雜,又無法如澎湖軸孔珊瑚成長迅速,因此未進行大規模海底種樹計畫;澎湖天然苗圃計畫如果成真,將創下國內首例復育珊瑚案例。

根據統計,澎湖珊瑚種類約有二百五十餘種之多,但因毒電炸、滾輪式拖網漁船、錨害、沉積物、不當觀光及白結螺等問題,都造成珊瑚的嚴重破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