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系列:白龍洞的故事

福正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5日訊】在很久很久以前,彌勒縣城西南有著一望無際的碧水,湖畔青巒疊翠,湖中漁歌陣陣,各民族百姓生活在花美羊肥的環境中。

後來,妒忌成性、凶狠歹毒的黑龍施用魔法破壞了和平與寧靜,霎時間湖水乾涸,秧苗枯死,百姓們無法再生活下去了。

這時,心地善良的龍女玉蓮巡遊南天,眼見彌勒湖畔哀鴻遍野,便矢志布雲降雨造福生靈,可是兇惡的黑龍對她百般阻撓,並盜走了她呼風喚雨的寶劍。

人間有一名叫阿青的小伙子帶領大家掘井自救,幾經波折終於挖出一眼清泉,使每一個饑民都能喝上一點泉水以延續生命。熬過了九九八十一天,清泉突然消失,卻見一尾白鰱魚在潭邊喘息。阿青用自己僅有的一點水救了白鰱魚,鰱魚頓時變成了白衣白裙的少女,並艱難的向阿青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原來玉蓮失去寶劍之後便流落人間,以微弱之軀吐水維繫饑民的性命,無奈日久天長,體力不支,終於斷水遭困。說完便將珊瑚寶釵交與阿青,並叮囑繼續掘井。阿青終於挖到了清泉,彌勒壩子恢復了湖水清清、桃紅柳綠的景致。龍女欣然留在人間,與善良勤勞的阿青喜結良緣。

凶殘的黑龍嫉恨人間美景和阿青一家的幸福,再次暗施毒計,立時到處飛沙走石、禍水橫溢,阿青不幸被害。玉蓮為救生靈,奮力用瓢舀乾了禍水,虹溪壩再次獲得生機。那妒嫉的黑龍對虹溪壩的殘害一次次失敗後,就再也沒有搗亂過。後來,玉蓮離開虹溪壩,進了虹溪山,最後又回到天上去了。

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人們終於在蔗林遍佈、花果飄香的虹溪山腹中尋到了龍女精心雕飾的地下宮殿--白龍洞。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矗立在四川蒲江朝陽湖崖邊一塊酷似大靈芝的奇石,石上刻著“風動石”三個字,一人輕輕用力推起,巨石象不倒翁搖動起來。傳說是女媧煉石補天的時候落下的。
  • 相傳,呂洞賓遊歷了四川的峨媚山後,一時心血來潮,打算去東海尋仙訪友。他身背寶劍,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這一天,來到了武昌城。這裡的壯觀景色把他迷住了,他興沖沖地登上了蛇山,站在山頂上舉目一望,只見對岸的那座山好像是一隻伏著的大龜,正伸著頭吸吮江水;自己腳下的這座山,卻像一條長蛇昂首注視著大龜的動靜。呂洞賓心想:要是在這蛇頭上再修一座高樓,站在上面觀看四周遠近的美景不是更妙嗎!可這山又高,坡又陡,誰能在這上面修樓呢? 後來,呂洞賓就請幾位仙友來商量。
  • 礦坑探險已經成為台北縣發展觀光據點的新模式,除了瑞芳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之外,土城市長盧嘉辰今天也在一處荒廢已久的石灰洞中,發現部分小鐘乳石及零星化石。市公所計畫結合鄉野耆老傳說以及地質景觀,開發為兼具教學與休閒的場所。
  • 天鯉魚走了,良心被殺了。天鯉魚是神,在一步步的考驗良心的良心到底有多大,良心渾然不知,一步步在考驗面前失去良心,最後竟到了忘恩負義的地步。
  • 岳飛有志建立中華半神文化中的“忠”﹐以慧益華夏子孫后代﹐樹立中華民族的正氣﹑
    氣節。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
    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 據《遼沈晚報 》7月24號報導,在錦州北寧市的北鎮廟後山,一把長十幾米,寬三四米,重達百噸的石鎖吸引了記者及同行人的注意。當地的一位路老漢告訴記者,這把大得出奇的石鎖是怎麼來的,除了歷史上流傳的一段神話傳說外,就沒有其它具體的記載了。
  • 夏日颱風宜蘭行,颱風前夕,晴天麗日高高的雲,這反而是拍照的最好時間,往瑞芳的方向塞車,改往基隆轉往北海岸,路上貢寮音樂祭的旗幟隨風飄揚,記得三年前的宜蘭行,有點深刻印象,今日再遊是作些影像記錄,回味一下上次的印象,「林場肉粳,泰雅橋夜景、紅糟魷魚」,想著宜蘭的風土人情,三十六道酒席菜以及圓型城池的傳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