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推測秦始皇遺體可能保存完好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八日電)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國秦始皇陵地宮,由於史書記載語焉不詳,更顯撲朔迷離。中國秦漢史專家郭志坤近日在新書「秦陵地宮猜想」中大膽推測,除了大量金銀財寶,地宮設置的「弩弓」歷經千年仍可發射傷人,而秦始皇遺體也可能保護完好。

「三秦都市報」報導,郭志坤近日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舉行「秦陵研究成果暨『秦陵地宮猜想』新書發佈會」,對秦陵地宮內的千古疑案提出五個猜測。

首先,關於秦陵封土高度。郭志坤表示,秦陵由地面高聳的封土堆和地下的地宮組成,根據史書記載的「陵高五十丈」或「五十餘丈」推算,秦陵封土堆高一百一十五公尺,周長兩千零七十六公尺,但經過實測,現存封土堆大幅縮小,目前周長一千三百九十公尺,底部面積逾十二萬平方公尺。

郭志坤說,對於封土銳減,一般歸咎於數千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切削,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秦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提出新觀點。

他認為,封土工程是沒有完成的「半拉子工程」,實際高度僅五十一點四公尺,封土工程是在秦始皇死後開始,後來約半數工人被抽調到阿房宮建設工地。陳勝、吳廣的部下周文打到距陵園幾華里的戲水(今西安臨潼新豐鎮附近),驚慌失措的秦二世來不及抽調軍隊迎戰,緊急要求工人迎戰,導致封土工程停工。

其次,地宮設幾道門。郭志坤認為,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史記」清楚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成了陪葬品,顯示地宮共有中羨門、外羨門及內羨門三道門。

再者,地宮珍寶知多少。郭志坤說,一九八零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出土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地宮外側珍藏如此精美的隨葬品,而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可想而知。

郭志坤認為,秦始皇喜歡音樂,地宮裡一定藏有百戲之樂。而除了大量金銀財寶外,地宮中還藏有大量的竹簡等典籍。

第四,「弩弓」能自動發射。經過科學檢測,秦俑的青銅兵器表面有一層含鉻化合物的氧化層,具有良好的防銹作用。郭志坤認為,秦俑坑中青銅兵器的發現及技術的先進,進一步佐證秦陵地宮裡設置的「弩弓」歷經千年依然會發射傷人。

第五,秦始皇遺體可能保護完好。歷史記載,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正逢夏天,遺體不易保護,當時「屍體」未運多遠,便發出熏人腥味,引出鮑魚「以亂其臭」的故事。

但郭志坤猜測,秦始皇遺體可能保護完好,主要根據有三:秦始皇時代的貴族墓塚都使用水銀等「不敗朽」之藥,秦王朝高官李斯、趙高、胡亥以及醫術高超的御醫夏無且在場,而且現今秦陵地宮仍被測出大量水銀。

相關新聞
歷史故事:秦始皇改臘月為「嘉平」
陝西秦兵馬俑博物館升格為5A旅遊景區
秦始皇陵暫不挖掘  仍將處於原樣保護狀態
西安兵馬俑揚名世界 當地農民失耕地生活拮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