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蜜蜂消失 全球關切

font print 人氣: 80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1日訊】大量蜜蜂不明消失的現象,自去秋迄今仍在歐洲、北美、巴西等地陸續擴散,國際間的政府機構、科學家、農人與一般的社會人士,都關注起這個問題,突然間,人們彷彿發現了蜜蜂與我們的生活,甚至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
  
《新紀元週刊》第21期封面故事《蜜蜂消失全球關切》探討在全球暖化議題發燒的今日,大家開始關切,是否有全面性的因素在影響著我們的生存環境與各物種。以蜜蜂不明消失而言,經過專業研究,其主要可能肇因,不論是農藥、基因改造、壓力、電磁波或是全球暖化,都脫不出人的因素,似乎人們反而扮演了蜜蜂消失的幕後黑手!文章說,在採訪蜜蜂專家的過程中,還瞭解到蜜蜂許多不為人知的貢獻。文中「咖啡樹的紅娘」、「農作物的超級保鏢」、「地雷偵測高手」、「蜂蜜促進潰爛傷口癒合」及「蜂針療法」,讓我們認識到這個小小的昆蟲竟有這麼神奇的能耐。全文轉載如下:

====================================
蜜蜂消失 全球關切

文 ◎ 張羽良


夜晚於花上休息的西洋蜂。(江敬皓攝於南投東埔)

2006年入秋以來,美國近30個州出現了蜂群不明原因大量失蹤的現象,造成有些地區蜂農損失慘重,也因而引起果農及其他相關產業的關注。美國國會曾就此問題舉行了聽證會,美國政府也一直在調查原因,希望能儘速找出解決之道。

其後在加拿大、歐洲甚至亞洲,也紛傳這種所謂的「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現象,一時之間,似有蔓延全球之勢。億萬蜜蜂回不了家,成為熱門話題,也造成部份蜂農、果農及相關產業人士的心理波動。

大量的相關資訊在網路上流傳,甚至還傳出,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倘若蜜蜂消失,人類4年後也會隨之滅絕,但為負責編輯出版愛因斯坦論文集的卡拉普莉絲(Alice Calaprice)所否認。蜜蜂專家也駁斥這項謠言,因為除了蜜蜂以外,風也能幫植物傳授花粉,人類還不至於因為蜜蜂的減少而滅絕。


全球大部分農作地區,蜜蜂都是農夫仰賴的最主要的授粉昆蟲。(Dreams Time)

然而無論如何,在人類今日所利用的1,330種作物中,有超過1,000種以上需要靠蜜蜂來授粉,卻是不爭的事實。包括歐洲和北美的全球大部份農作地區,蜜蜂都是農夫最仰賴的最主要授粉昆蟲。蜜蜂的授粉對於農作物、果園、瀕危物種保護、城市園藝以及生態恢復都具有重要意義。蜜蜂的大量失蹤,意味著蜂蜜產量的減少,蜂蜜價格的上揚,隨之將波及食品(尤其是糕餅類)業與中老年補品產業。

據本刊記者近日對加拿大、台灣等地專家及蜂農的採訪,蜂群失蹤一般仍屬正常範圍,出現較反常的現象則是個別地區或養殖場的特殊情況。其他東亞、東南亞地區也沒有特殊情況發生。

以下綜述各地發生的情況,採訪專家學者對發生情況與失蹤原因的看法、蜜蜂在人類社會扮演的角色等等。

=====================================
蜜蜂集體神祕失蹤

文 ◎ 張羽良


辛勤採粉的東方蜂將所採花粉集中於後肢的「花粉籃」內,便於攜返蜂巢。(江敬皓攝於新中橫自忠)

蜜蜂消失重創美國蜂農

美國農業部官員凱爾‧雷克斯羅德(Caird Rexroad)指出,美國各地的蜜蜂養殖業者所報告的蜜蜂不明消失比例從30%到90%。巨大的蜂群損失不僅令蜂農欲哭無淚,而且也嚴重威脅到以蜜蜂授粉為主的美國農業。

據《美國之音》(VOA News)報導,美國中部鄉村地區的養蜂業者正在探討蜜蜂數目大量減少的原因。養蜂人哈肯伯格(David Hackenberg)說,他在佛羅里達州坦帕附近擁有的一座養蜂場,在幾個星期之內,損失了多達2/3的蜜蜂,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現象。哈肯伯格指出,以往偶爾也曾見過蜂群消失的情形,但奇怪的是這次蜂房裏都是空的,附近也找不到蜜蜂的屍體,看起來就像是有人把蜜蜂一掃而空。

尼加拉瓜瀑布地區蜂農協會(Niagara Beekeepers Association)主席杜柏諾(George Dubanow)表示,當地約80%至90%的蜂農今年都遭受到慘重損失。他說,往年平均只有10%至20%的蜂農遭受損失。由於美國蜜蜂自2006年起大量死亡,為了農作物授粉,被迫改自新西蘭進口用於重建蜂巢的蜂后,而導致進口蜜蜂的價格急劇上揚。

養蜂專家表示,冬天過後,蜜蜂原本就會有一定比率的死亡,這屬於自然淘汰,平均來說,會有20%蜂農遭受損失。若一旦遭受損失的蜂農超過20%,情況可能就有異常。5月份正值花粉傳播季節,尼加拉瓜瀑布地區的果農,正焦急地向其他地區的蜂農借用蜜蜂來傳播花粉。如果沒有蜜蜂傳播花粉,今年的果實收成將受到嚴重影響。


加拿大蜜蜂樂園( Honeyland Canada),位於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圖中排列整齊的白色箱子為蜂箱。(林華榮提供)

歐洲蜜蜂無預警失蹤

繼美國之後,緊接著在遠隔大西洋的歐陸也發現了蜜蜂突然大量消失的現象,甚至連英國也開始出現。英國養蜂業者發現,在沒有疾病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大量蜜蜂捨棄「家園」而去。

蘇格蘭養蜂人協會(Scottish Beekeepers Association)第五分會的賈尼斯‧弗內斯(Janice Furness)說,蜜蜂有時候會在秋天離開蜂巢,遷徙到別的地方去。但在2007年出現大量的遺棄蜂巢現象,則是極端罕見的。

賈尼斯指出,他們發現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蜂群本來好好的,才過了一個星期後,整個蜂巢就忽然淨空,裡面並沒有留下太多死蜜蜂。而最詭異的是,離開的蜜蜂們居然遺棄了還沒有發育成熟的蜜蜂和蜂卵,這完全違背它們哺育幼蜂的本性。

在德國、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蜜蜂失蹤現象似乎也在迅速蔓延中。西班牙目前已有報告顯示數千個蜂群失蹤,瑞士也大約有40%的蜜蜂失蹤或死亡。


========================================
加拿大不存在蜂群衰竭失調

文 ◎ 何海青


經營養蜂場的林華榮博士。

加拿大安大略省尼加拉瓜瀑布地區,今年以來,也突然發生數以百萬計的蜜蜂死亡,引起地區蜂農的憂慮。

在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匹特草原(Pitt Meadows)經營7年養蜂場的林華榮博士,具昆蟲學養蜂專業,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與美國此次蜜蜂大批死亡現象相比,加拿大的情況要好的多,在4 月底媒體報導的加國蜜蜂業損失80~90%,事實上這個數字只是個別蜂場出現的情況,大部份地區沒有這麼嚴重。如在阿爾伯特省,蜜蜂的死亡數量平均在 50%左右,而在卑詩省,蜜蜂的死亡數量也只是比往年的平均數量稍高,約在20%左右。

林華榮博士表示,蜜蜂死亡主要發生在冬季和早春時節,目前已經是5月份,無論是美國還是加拿大,蜜蜂死亡事件已經告一段落,不會出現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林華榮博士指出,目前,加拿大的學術界普遍認為,加國的養蜂業不存在「蜂群衰竭失調」現象,加國的蜜蜂主要是在蜂槽內死亡。

對於加國蜜蜂死亡的原因,林華榮博士認為主要是由於今年冬天氣候過於寒冷潮溼,春天來臨的過遲造成的,同時殺蟲劑的氾濫使用,忽視了蜜蜂寄生蟲的蔓延等問題,都是造成今年加國蜜蜂死亡的原因。
======================================
蜜蜂為什麼消失?

文 ◎ 張羽良


氣候暖化常被用來解釋台灣各地頻傳大量蜜蜂消失的原因。(Dreams Time)

世界各地發生了一連串的蜜蜂失蹤現象,令蜂農與科學家百思不解。如果這些蜜蜂是因農藥中毒或在寒冷的天候下死去,它們的屍體應該會出現在蜂箱周圍。如果是遭遇天敵(胡蜂或虎頭蜂)的攻擊,也會在授粉區發現它們的殘骸。如果它們是因為受到什麼威脅而逃走,以它們戀家的特性,也絕不會單獨將蜂后與幼蜂留下,因為工蜂若不歸巢,留在巢內的蜂后和幼蜂都會餓死。

科學家們將這種蜜蜂大量失蹤卻找不到屍體的現象稱為「蜂群衰竭失調」,有關蜂群衰竭失調的原因推論極多,但都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支撐。其原因有營養失調、基因改造作物、電磁輻射、殺蟲劑或農藥、病毒與真菌、氣候暖化等,都可能成為蜜蜂可能的潛在「殺手」。然而直至今日,依然沒有人能夠肯定說出蜜蜂失去方向感、無法回巢的確切原因。

神經中毒

加拿大安大略省養蜂專家杜森(David VanderDussen)推測,美國成年蜜蜂消失的原因可能與神經中毒有關,而導致蜜蜂神經中毒的最可能原因又與殺蟲劑使用有關。杜森經營的蜂蜜公司目前正接受安大略省政府委託,研製一種可以抑制蟲害,又不傷害蜜蜂成長環境的產品。加拿大方面的專家群,對於造成蜜蜂失蹤現象的諸多揣測,認為可能是殺蟲劑過度使用的結果。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的昆蟲毒理學家克裏斯‧莫林教授(Chris Mullin)似乎也支持這項說法,並做出了推測:蜜蜂最可能的致死原因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種特殊化合物,這種化合物能夠經過植物的整個循環系統,傳遞到植物新長出的葉子或花朵裏,而蜜蜂在採蜜時遭到了這種特殊物質的感染。新菸鹼類(neonicotinoids)殺蟲劑就是這種可以在植物體內暢行無阻的化合物,農民通常使用這類化學藥物滅除農作物害蟲,預防白蟻、保護高爾夫球場草地等。

目前在歐洲和美國應用最廣泛的新菸鹼類殺蟲劑是「益達胺」(imidacloprid)。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法國科學家已經發現,益達胺雖然不會導致蜜蜂死亡,但是會傷害蜜蜂的神經系統,導致蜜蜂迷失方向、無法回巢,最後在寒冷的戶外死去。

營養失調

天生萬物,自有其不可思議的相輔相成作用,彼此互相關連也互起影響,蜜蜂在人類食物鏈上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這點是毫無疑問的。它們是上千種水果、蔬菜、鮮花和穀物的主要授粉工。有鑑於此,2006年底美國科學院研究報告指出,美國農業過度依賴蜜蜂,希望可以引進更多的科學技術來解決此一問題。

事實上,近幾年來,蜂群一直在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蜜蜂從大自然的採蜜工轉型成替人類服務的授粉工,一年到頭被蜂農裝在大卡車上輾轉各地進行有償授粉與生產蜂蜜,這著實讓蜜蜂疲累不堪。為了讓蜜蜂有體力幹活,養蜂人用人造養料、能量飲料和高機能食品的混合物來餵養蜜蜂,但這些不自然的添加物都可能會對蜜蜂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事實上,蜜蜂最天然營養的食物是它們的蜂蜜,並非這些營養劑。

此外,有些養蜂場為了避免蜜蜂生病,讓蜜蜂吮吸多種抗生素以抗拒感染,但卻因此干擾了蜜蜂內臟裏的天然細菌。這些細菌的作用是協助把花粉發酵,製成蜂群食用的食物。一些科學家認為,缺乏天然食物並非蜜蜂失蹤的主要原因,但是人造食品、基因改造作物到底有沒有害死蜂群,值得進一步研究。

病毒與真菌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於今年4月份宣佈,他們已經找到引發這場蜂群消失的可能致病因子:東方蜂微粒子蟲(Nosema ceranae)。微粒子蟲是一種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寄生在昆蟲和魚類體內,已知有50多種。蜜蜂微粒子蟲寄生於成蜂的消化道,罹病蜂往往因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而死去。不過領導研究的加大生物化學教授狄瑞西表示,這項發現仍屬初步階段,研究人員採樣的罹病蜂只限於麥瑟德郡的勒格蘭德一地。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昆蟲學家考克斯‧福斯特(Cox-Foster)正率領一個小組調查蜜蜂失蹤的原因。他們從病蜂體內發現到好幾種不知名的微生物組織,這意味著蜜蜂的免疫系統由於某種原因而遭到了弱化。他們還在這些蜜蜂的體內發現了一些真菌,在人類愛滋病患者的體內,同樣也能發現這種真菌。對此,福斯特認為這很不尋常。他強調,東方蜂微粒子蟲可能只是許多病因之一,目前尚不能排除殺蟲劑、食物來源等因素的影響。

氣候暖化

關於台灣宜蘭地區數百萬的蜜蜂消失,中興大學退休講師陳昭鈞懷疑,蜂群消逝與氣候暖化、蜜蜂導航系統錯亂有關。他說,每隻蜜蜂身上都有導航系統,蜂箱或蜂巢對於蜜蜂而言就好比是塔台或燈塔。曾在興大講授蜂群管理學、養蜂學的陳昭鈞指出,蜂群外出採蜜,會利用太陽的偏極光或地表地形、地物去判斷;國外研究出蜜蜂體內有類似磁鐵的礦物質,像指南針,能指引蜜蜂返家。

陳昭鈞認為,蜂農放置蜂箱時,會避開施灑農藥的果園區與電磁波的干擾區,這兩者引發蜂群失蹤的可能性應該不大。但近來天熱,有時突然雷雨交加,氣候變化兩極之下,容易誤導蜜蜂判斷,打亂它們的導航系統,使蜂群的活動作息受到衝擊。他希望蜂群大批消失只是個案,否則對生態環境將是重大警訊。

氣候暖化似乎是最常被用來解釋台灣各地頻傳大量蜜蜂離奇失蹤的原因。宜蘭大學動物科學系副教授陳裕文也表示,氣候暖化會造成蜜蜂生理時鐘大亂,壽命變短;但也不排除暖冬花開的特別茂盛,蜜蜂忙著採蜜,體力不勝負荷,導致過勞死亡。

電磁輻射


電波會干擾蜜蜂的方向判斷。(Dreams Time)

德國藍道大學(Uiversity of Landau)的研究人員發現,蜜蜂若靠近電線,行為就會改變。一項規模有限的新研究顯示,蜂巢附近若有手機,蜜蜂就會拒絕回去,顯示手機也可能是造成蜂群崩解失調的原因。科學家分析說,手機發出的輻射會擾亂蜜蜂的導航系統,使這些戀家的蜜蜂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昆蟲生態學家巴倫鮑姆(May Berenbaum)認為,蜜蜂的失蹤顯示其定位和導航功能遭到破壞。針對手機電波的干擾因素,科學家在美國幾個州已經發現,大量頻繁使用手機的地區,與發生大量蜜蜂棄巢不返的失蹤情況有關(以生物常識判斷,蜜蜂返巢是以其本身的電波為判斷方向依據,其受手機電波干擾的可能性相當大)。

蘇格蘭養蜂人協會第五分會的賈尼斯‧弗內斯表示,他的一位養蜂朋友就堅持認為,這和手機輻射有關,因為蜜蜂對於這種輻射是非常敏感的。

專家正致力解開謎團

美國國會最近針對「蜂群衰竭失調」的現象舉行了聽證會,美國農業部長約翰斯說:「這個危機可能滅絕依賴蜜蜂授粉的農作物。」議員們一致促請政府提供更多款項進行研究。據美國國會調查表示,蜜蜂每年對美國食物供應的貢獻價值高達150億美元,為此,科學家正積極瞭解導致蜂群消失的主因。巴西和歐洲的專家也加入美國農業部位於華府郊區的蜜蜂實驗室,協助解開謎團,另外6月24到30日還將在華盛頓舉行國家授粉周。

==============================
蜜蜂權威何鎧光:蜜蜂不可能全部消失

採訪整理 ◎ 林慶雲


寄生性蜂蟹 吸食蜜蜂蛹期、幼蟲期之體液,導致成蟲發育不良,甚至死亡。對西洋蜂之危害尤烈。

何鎧光係台大昆蟲系名譽教授,從事蜜蜂研究超過35年。以他多年養蜂經驗來看,蜜蜂族群因季節更迭而產生之消長本屬常態;條件合宜,則大量繁殖,而外界環境惡化,如食物不足、氣候反常、病蟲害肆虐、蜂場管理不佳、農藥中毒等等,都可能使蜜蜂大量減少。

病蟲害多半有癥候,過去蜜蜂研究最重要之課題首推病蟲害,諸如微粒子病、螺旋菌質病、白堊病、美洲幼蟲病、寄生性蜂蟹 ,及近年來發現之小RNA病毒等等。由蜂箱中死亡個體可追查出原因,而沒有回巢,死在野外,則較難掌握。根據許多可靠之文獻報導,農藥施放影響蜜蜂生理狀態,導致其無法正常回巢是較為可信的推測。

蜜蜂之授粉與否影響收成2至3倍,蜜蜂之重要性不言可喻,故加強各類蜜蜂病蟲害之防治、妥善照顧蜂群,如注意調節蜂室內之溫度、濕度,注意蜂室內之清潔維持,隨時移除病蜂,避免疾病擴散,保護蜜蜂不受其天敵(虎頭蜂)攻擊,維持其蜜源充足(廣植花、果),施放農藥期間特別隔離蜂群,免遭毒害:還有,人工培育、繁殖、馴化有助溫室、網室授粉之新蜂種等等,對提高蜜蜂的存活、繁殖率,都有正面積極的意義。

蜜蜂在學術、經濟、生態上的重要性,全世界都重視,目前全球以蜜蜂為專門研究對像之雜誌超過100種,論文每年1,000餘篇。至於「萬一蜜蜂哪天都消失了怎麼辦?」何教授樂觀地表示,「應該不太可能。」蜜蜂在全球光人工繁殖數就有6,000~7,000萬群,不含在內的野生棲群亦不在少數,即使有一定比例之個體減少,亦不至造成太大衝擊。

問題發生,就該積極探討,改善肇因;蜜蜂是環境適應力頗強之生物,大自然亦有一定循環之理,問題遲早會克服的。何教授最後呼籲社會大眾多重視、愛用蜂產品,使大地一片欣欣向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這才是所有生命的最大福氣!

======================================
新型農藥是蜜蜂殺手嗎?
【專訪宜蘭大學陳裕文教授】

文 ◎ 余麗珠


陳裕文教授。(曾漢東 攝影)

大量蜜蜂神祕消失,這種被命名為「蜂群衰竭失調」的現象在全球引起關切。相關人員紛紛對此問題進行探討。台灣國立宜蘭大學動物科技學系副教授及農業推廣教授陳裕文,在蜜蜂領域裏鑽研20年,也著手研究蜜蜂神祕消失的現象,初步發現新型農藥對蜜蜂確實造成影響。

農藥對蜜蜂的影響

陳裕文表示,蜜蜂神祕消失的現象,最早發現於歐洲,5、6年前法國已有相關報導,本來滿箱的蜜蜂,一星期後只剩一半。

他說,蜜蜂分為內勤蜂和外勤蜂,內勤蜂負責蜂巢內的工作,都是比較年幼的蜜蜂;外勤蜂則是比較老齡的工蜂,負責野外採集食物的任務,但這些外勤蜂出門工作後,都消失沒有回巢,使得蜂巢內只剩下內勤蜂與嗷嗷待哺的蜜蜂幼蟲,蜂群因而面臨崩解的危機。

蜜蜂神祕消失的原因眾說紛紜,陳裕文表示,目前比較明顯的證據顯示,蜜蜂神祕消失與新型農藥有關。他說:「以前的農藥有些因對哺乳動物的毒性太高而禁用,有些則因害蟲產生抗藥性而效果不佳。新的藥劑講究對哺乳動物毒性要低一點,對昆蟲藥量少而有效。」

他說,現在有一種新型的農藥,植物被噴灑後,會經由葉面吸收,整株都有毒性。這種藥如大量施用,果樹被噴藥後,經過一段時間,農藥的殘餘量可能慢慢減低,蜜蜂在低劑量時吸到花蜜,很可能會記憶力喪失,影響到它的定位飛行,造成迷航現象,回不了家。

陳裕文說:「還有一種藥是昆蟲的荷爾蒙,會干擾昆蟲的生長,對蜜蜂很危險。」台灣的農藥管理法規定,用在蜜源植物的農藥要先測試對蜜蜂的毒性,如果太強就不予核准。測量方法是把蜜蜂的成蜂抓來,將藥滴在蜜蜂胸部,看它24小時的急毒性。

但荷爾蒙對蜜蜂的影響是漸進的,並不會立即致死,而且主要是對幼蟲的生長造成影響,因此,以成蜂的急毒性高低來評斷這些新型農藥的毒性,有待商榷。未以蜂群的角度考量,無法評估農藥對於蜂群的影響。

吸食新型農藥的實驗

就蜜蜂神祕消失的問題,陳裕文教授和臺灣大學昆蟲系楊恩誠教授,已於去年底向農委會提出研究計畫,也於今年初通過開始執行。

他們的實驗如後:準備糖水吸引蜜蜂來吸食,然後把蜜蜂抓來做記號,放走後,它會回去把糖液吐出來,交給內勤蜂處理,大約5分鐘後,它會再度回來;其後,在糖水裡加進新型的農藥,蜜蜂吸食後,就沒再回來或很久後才回來。實驗的劑量越高,回來時間越慢;劑量如果過高,蜜蜂就再也沒回來。

陳裕文認為,新型農藥的實驗顯示確實對蜜蜂造成影響。他推測,可能是農業面積廣大的歐美,全面性大面積噴灑新型的農藥,致使大量蜜蜂神祕消失。

不過,陳裕文特別強調,因為這種新型的農藥毒性比較低,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消費者不必因此而恐慌。

大自然最重要的採花使者


西洋蜂訪花。(江敬皓提供)

蜜蜂神祕消失,除了沒有蜜蜂產品外,沒有蜜蜂授粉是最嚴重的問題。蜜蜂在生態裡就是扮演一個授粉者的角色,它身體的構造及習性皆為傳遞花粉而來,如身上的絨毛會讓它在花叢中沾到很多花粉粒。

蜜蜂堅守與花朵間共同演化的使命,一次只採一種花,包括吸花蜜、採花粉,即使旁邊有盛開的其他種類花朵,蜜蜂也不會對其青睞。有些訪花昆蟲是屬於破壞性的傳粉,如金龜子主要是為了吃花粉,會破壞花朵。而蜜蜂幫花兒授粉,不會對花造成傷害。

據美國農業部資料,由昆蟲授粉的植物佔人類食物的三成,其中八成的授粉工作由蜜蜂完成;美國人的飲食,1/3都與蜜蜂有關。陳裕文教授表示,台灣的蜜蜂產業看起來不是很大,蜂產品的年產值才6、7億元;用蜜蜂幫作物授粉所得到的間接產值,可達100多億元,在農產品裡僅次於水稻。

美國農業面積大,農民大都是租蜜蜂來授粉。台灣網室栽培的高經濟作物——通常是瓜類,其種子多,要充份授粉才能長出品質優良的瓜果,而網室的搭建阻隔了昆蟲,包括蜜蜂,因此農民會購買蜜蜂來授粉。對於網室以外的陸地栽培,農民買蜜蜂來授粉,也有所幫助。

==================================
遊牧式養殖避開危險
文 ◎ 賴友容

農藥噴灑或工業污染等對環境的破壞,正逐步威脅蜜蜂的生存空間。台灣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蠶蜂課長吳登楨認為,這對野生蜜蜂有絕對的危害,但有「遊牧民族」之稱的台灣蜂農,大多選擇避開可能有危害的農作區,帶著蜂箱去追逐有花、有食物的安全地帶,這對環境品質要求高的蜜蜂,確實是一種保障。

以採蜜為主的亞洲地區,因蜂農遷移蜂箱於不受污染的蜜源植物區,因而沒有發生「蜜蜂消失」的怪異現象。而歐美國家以媒介植物授粉為目的的養殖,蜂農勢必將蜂箱趨近於指定的農作物區,這樣就把蜜蜂送入居民的生活區域、使用藥物及環境遭到破壞的地區,因此對蜜蜂的生存造成莫大的危害。

吳登禎進一步指出,對藥物相當敏感的蜜蜂,在進行採集工作中,只要含一點點藥成份,就能感受到而避開,但較輕微、慢性的部份有可能小比例地被帶回巢中。而被檢驗出藥物反應的相關產品,大多是蜂農治療蜜蜂疾病的殘留藥物比較多,由環境因素引起的藥物反應比較少。他鼓勵蜂農以有機物質代替藥物做防治,才不致有化學物質殘留問題。

==============================================
神奇蜜蜂知多少

文 ◎ 郭佳玫


蜜蜂是咖啡授粉的最佳紅娘。(Dreams Time)

如果票選對人類最有益的生物,蜜蜂必然會獨佔鰲頭,科學家跟農夫也一定毫無異議地舉雙手贊成。這小小昆蟲從早到晚辛勤工作,可不是只為了提供人們芬芳的蜂蜜而已,在它們每天拍打小翅膀進行驚人的旅程之際,也同時對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醫學研究,對生存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而近期有關蜂膠治療效果的證實,也讓醫學界對於蜜蜂生產的天然抗菌及消炎成份感到驚訝。蜂膠已經成了目前最炙手可熱的養生保健成份。

咖啡樹的紅娘

如果沒有這些小蜜蜂嗡嗡嗡地不停穿梭,現代人想要在早晨來一杯咖啡醒腦,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過去認為咖啡是自花授粉,而非透過昆蟲授粉。巴拿馬的史密森熱帶研究所(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昆蟲學家羅畢克(David W. Roubik)經5年研究,在2002年推翻了以往認為咖啡不需要昆蟲授粉的說法。他針對入侵巴拿馬的非洲蜜蜂,進行五年的追蹤研究後,結論是,要提高咖啡產量,首必須保護蜜蜂的棲息地。

凶悍的非洲蜜蜂在1985年入侵巴拿馬,並且很快地肩負了附近海拔1,500公尺的咖啡作物的授粉任務。羅畢克把數十株咖啡樹包覆細網隔絕授粉昆蟲,以比較風與蜜蜂的授粉差異。結果發現,蜜蜂授粉的咖啡樹所結出的果實又大又結實。另外,他也發現,採高密度精耕咖啡的國家,雖耕種面積增加,但收穫率卻不如預期。這項結果讓羅畢克確定,授粉者的自然棲地與咖啡產量之間具有直接的關係。

美國在後來的研究也證實,保護熱帶地區叢林,確實有益鄰近地區咖啡園的咖啡生產,因為野生蜜蜂由叢林飛至咖啡園授粉,確實能增加咖啡的產量及提高咖啡豆的品質。

曾進行相關研究的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史丹福大學及堪薩斯大學等研究單位的人員表示,咖啡是具有高價值的經濟作物,是開發中國家出口價值最高的農產品之一,全球約有2,500萬人從事咖啡產銷的工作,而「咖啡的生產地通常位於地球生物最多樣性的地區」(如非洲及南美洲)。因此,如果能妥善保護蜜蜂的棲息地,除了咖啡農可以獲得蜜蜂授粉及其他好處,也可以保護地球上某些生物多樣性及森林。

這些研究單位依咖啡樹與野生叢林之距離,計算該樹咖啡豆的生產狀況時發現,如果在半哩內有熱帶叢林存在的話,經由野生蜜蜂授粉,可提高約20%的產量。而咖啡樹如由熱帶叢林而來之野生蜜蜂授粉,可減少約27%不良授粉而提高咖啡豆品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許不會意識到蜜蜂所扮演的角色,不過我們所喝的一杯咖啡可是數十隻蜜蜂辛勤工作的結果。

(參考資料:Nature/vol 417/13 June 2002 http://striweb.si.edu/publications/PDFs
/Roubik_coffeepollination.pdf)



蜂膠原料。右上:大陸提純膠。左上:巴西蜂膠。右下:台灣黑蜂膠。左下:台灣綠蜂膠。(曾漢東攝影)

農作物的超級保鏢

在非洲,農民最擔心的是大象常會破壞農作物。尤其與大象保護區相鄰的農場的農民最為頭痛,因為既不能捕殺也無法防範。不過,肯亞的農學家終於找到對付大象的方法,以保護農民苦心栽種的玉米和樹薯。研究人員發現,蜜蜂比柵欄更可靠,而且還能帶來許多甜頭(蜂蜜)。

大象對築有蜂巢的樹,總是避之唯恐不及。非洲蜜蜂(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個性凶悍,會盡全力攻擊任何會危害其蜂巢的入侵者,甚至會追趕象群達好幾公里,因此蜂鳴成了最好的驅逐劑。

柵欄或槍彈或許也能嚇阻大象,但是利用天敵——蜜蜂大軍對農民而言應該是最經濟的選擇。只要保護好蜜蜂棲息的環境,便可以在農地周圍佈署成生物地雷區,不僅有益於農民,也可以保護有價值的農作。

地雷偵測高手

科學家發現,蜜蜂對於爆裂物TNT的氣味十分敏感。美國國防部自1999年起,聘請科學家訓練普通蜜蜂從事偵測爆裂物的工作。由開始的協助清理地雷區,擴展到在911恐怖攻擊前一年,能偵測出有爆炸物蹤跡的卡車。

實驗成功後,美國軍方利用蜜蜂設立蜂群偵測系統,用來找尋卡車炸彈、地雷和其他隱藏性炸藥。德州布魯克斯空軍基地的實驗,證實蜜蜂發現爆炸化學物的能力超過99%。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也大量運用蜜蜂作為偵測炸彈的工具。

蜜蜂究竟如何偵測地雷?又如何告知爆裂物的地點?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利用改裝過的無線射頻標籤(radio-frequency tag),放置實驗蜜蜂的背部,記錄蜜蜂的飛行方向與時間。科學家將特別的電子裝置放置在人工蜂巢,可藉此解析蜜蜂帶回來的資料及化學物質。透過電子裝置及分析系統,除了可以掃瞄爆裂物的化學物質,也可以追蹤蜜蜂動向跟分析地雷的埋藏地點。

 雖然蜜蜂偵測地雷的能力優越,但它無法在夜間或暴風雨或冷天工作,而且驅使一群蜜蜂到機場聞行李,恐怕會發生難以預測的風險。

(取材自:http://www.pnl.gov/breakthroughs/issues/1999-issues/fall/critical.stm)

=======================================
蜂蜜促進潰爛傷口癒合

文 ◎ 林貴


據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暨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糖尿病患者受感染潰爛的足部,去除傷口的死皮組織和細菌,再塗上一層厚厚的蜂蜜,可免於截肢的必要。參與實驗的艾迪教授表示,蜂蜜含有酸性物質,可以殺死細菌,同時可避免使用標準抗生素所產生細菌抗體的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通常血液循環不良,抵抗感染的能力也變差,一旦有潰爛現象就很難治癒,全世界每30秒就有一名患者被截肢。艾迪表示,假如實驗完成後,能證實蜂蜜可以促進糖尿病潰爛的傷口癒合,許多患者將獲得新希望。蜂蜜療法目前已在新西蘭被用來治療褥瘡,在歐洲也成為一種替代藥物。

以上現代醫學的研究,跟中醫所說的蜂蜜能清熱,能解毒,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不謀而合。《神農本草經》和《本草備要》二書,提到有關於古代蜂蜜的功用,以及中醫在臨床上的應用。

《神農本草經》稱蜂蜜為石蜜,味甘性平微溫。《本草品彙精要》謂:「氣厚於味,陽中之陰。」具有「養脾氣,除心煩,食飲不下,止腸澼,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延年神仙。」因為石蜜生用性涼,能清熱;熟則性溫,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潤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

《本草備要》直接用蜂蜜這個名詞代替石蜜,其實是不同的,因為蜂蜜泛指人工養蜂之蜜。它的性味草木精英,含露氣以釀成。生性涼,熟性溫,甘而和,柔而滑。主治功用特別強調,以薤白搗塗湯火傷,這就是蜂蜜可以外用敷瘡口的明顯功效。

=====================================
蜂針療法

文 ◎ 余麗珠


蜂針療法是用蜜蜂螫刺病人治病,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治療方法,其對風濕類疾病尤顯療效。

韓劇《大長今》女主角以「蜂針療法」找回了失去的味覺。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導,這在中國不少地方造成了「蜂針療法熱」。蜂針療法雖有療效,但宜審慎評量,醫生使用此法,也要相當謹慎。

蜂針由兩根帶有倒刺的細針及一根較硬的針鞘構成,中央有細管與毒腺相連。當蜜蜂螫人時,倒刺會鉤在皮膚上,蜂針後面連著的毒囊一起脫出會繼續抽動,不斷放出毒液。據記載,1,700多年前古羅馬醫學家蓋倫(Galen)記述,蜂毒可作止痛等多種用途。

蜂針療法全世界都有,但方法各異,或是把蜜蜂放在痛處讓其螫刺,或是把連著毒囊的蜂針拔出來自行操作,被蜜蜂螫刺的痛楚時間會較長。歐美選擇針痛處,哪裡痛就針哪裡;而東方因為有穴道的觀念,把它當成針灸來使用:或是選擇針穴位,或是尋找淤塞不通神經脈絡較痛處針治。

據蜜蜂專家陳裕文研究,如果是針穴道,大概要針20支才能達到比較明顯的改善功效,每星期要針兩次,大約要花3個月的時間。所以要接受蜂針療法,需有很大的毅力和勇氣。

蜜蜂群無名死亡 專家提醒關注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21期「封面故事」欄目(2007年5月No.4刊)
http://mag.epochtimes.com/116/6147.ht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加拿大安大略省尼加拉瀑布地區突然發生數以百萬計的蜜蜂死亡,蜂農聘請專家調查。
  • 【大紀元4月27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今年一月份以來,各縣市養蜂的農戶都發現,飛離蜂巢採集蜂蜜的工蜂,部分失去蹤,沒有返回巢穴,四月以來情況更加嚴重,每個養蜂農戶平均至少損失了二成的工蜂,而現在正是國產蜂蜜的採收期,工蜂回不了巢導致蜂蜜產量大幅銳減將近五成,產量是五年來的新低,現在產地蜂蜜價格已經漲了三成。養蜂戶說,工蜂採了蜜無法返巢,可能是今年以來氣候變化過大,導致蜜蜂死亡或是擾亂它的飛行。(張佳琪報導)
  • 【大紀元5月3日報導】(中央社美國馬里蘭州柏斯維爾三日美聯電)除非有人或有某種方法迅速阻止情況繼續惡化,否則造成許多美國蜜蜂滅絕的神秘殺手可能對美國家庭晚餐內容產生毀滅性的影響,甚至可能讓美國民眾只剩麵包跟水可以裹腹。
  • 【大紀元5月3日報導】(中央社馬里蘭州柏斯維爾三日美聯電)一名來電者告訴昆蟲學家比倫包姆女士,美國蜜蜂日漸滅絕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蜜蜂樂極了,被召喚到天堂去。
  • 疑似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國內外今年都傳出數量龐大的蜜蜂迷失方向,甚至消失不見,不過,高雄縣政府後方廣場則是不曉得從哪裡飛來一群蜜蜂,在一座大型盆栽底下築巢,清潔工特地找來養蜂人家幫忙,上午順利摘下一大片沾滿蜂蜜的蜂巢,讓目擊現場的縣府員工都大呼不可思議。
  • 美國養蜂業者說,他們對美國的蜜蜂數量減少這種神秘現象越來越感到關切。最近幾個月美國政府一直在調查蜜蜂數量急劇減少的問題,國會針對這個問題也舉行了一次聽證會。 (w2007-05-10-voa32.cfm)
  • 蜜蜂終日勤勞工作,採集花粉,釀造蜂蜜。在北美,養蜂業是一個每年創造數十億美元的行業。
  • 英國帕姆航空公司一架客機,由於受一個由蜜蜂集結而成的「蜂雲」影響,被迫折返,最後致航班取消。
  • 我是個很久沒有回過家的人,並不是不想...家鄉的梨花昨天還悄悄走進了我的夢裡,開的是那麼的熱鬧,每一朵花就好似一個美麗的生命,一個精靈。嬌嫩的花蕊、潔白的花瓣...還有那忙碌的蜜蜂、飛舞的蝴蝶......醒來的時候枕頭濕了一大片。聽家鄉的人說,現在家鄉有的、而且最多的是漫天的黃沙......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