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故事】友情讓席勒寫下歡樂頌

font print 人氣: 33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0日訊】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是德國18世紀著名文學家,也是德國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和另一位德國文學大師歌德,共同創造了德國古典時期的文學輝煌。

舉世聞名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其第四樂章合唱部份就是譜自席勒詩作《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An die Freude)。

席勒出身貧窮,少年就被強迫進入嚴格的軍校接受訓練,發表第一齣劇作之後,又受到統治者歐根公爵的迫害在外逃亡。

1785年夏天,席勒身無分文,過著潦倒的漂泊的生活。正在席勒走投無路的時候,萊比錫科爾納律師Christian Gottfried Körner 等幾個素不相識的人仰慕席勒的才華,寫信邀請他到萊比錫去。席勒不顧旅途困頓和身體虛弱,走了8天來到萊比錫,受到這4位陌生朋友的熱情歡迎和無微不至的招待。

這一段雪中送炭的友誼讓席勒體會到人間友情的溫暖,於是席勒以萬分感激的心寫下《歡樂頌》這首詩。


http://www.youmaker.com/

《歡樂頌》

朋友啊,別唉聲嘆氣!
還是讓我們高歌,
充滿歡樂吧!

歡樂,是美好的神賜,
是來自仙境的女神。
我們登上歡樂殿堂,
宛如進入神聖的天堂!
時代造就分歧的人心,
神的力量將使之再度彌合。
在神的慈悲照護下,
四海之內皆兄弟。

跟朋友做朋友,
誰會不開心呢?
獲得善良女性的芳心,
誰會不歡呼呢?
是啊,誰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在地球上找出個例子來吧!
誰還不懂這道理,
就只好在外偷偷飲泣。

眾生共用歡樂,
徜徉在自然的懷抱裏。
是非善惡,
都有各自的報應。
因果對萬物皆公平,
真情見於患難中,
追求欲望等同蟲獸,
誠善如天使,立於神前享榮光。

歡樂,如太陽穿越天際,
普照大地。
弟兄啊,歡欣鼓舞的向前奔跑吧!
如同奔向勝利的英雄。

人類啊,互相擁抱吧!
一起親吻這世界,
弟兄啊!在這星幕之上,
必定有位慈悲的眾神之父。
人類啊,虔誠敬神吧!
世界啊,你能想象創物主的偉大嗎?
在天穹尋找祂吧!
祂必定在這星穹之上!

(《歡樂頌》中文翻譯轉載自33期《新紀元周刊》,蔡大雅《維也納正翻騰 貝多芬無聲中創輝煌 》一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亞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1887-1982),是猶太裔波蘭出生,歸化美國的鋼琴大師,以演奏蕭邦、德布西、舒曼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見長。他的演奏音色之圓潤、豐厚、甜美,而且充滿詩意,常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鋼琴家。
  • 蘇格蘭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Sir 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是發明盤尼西林的始祖。弗萊明出生農夫家庭,自幼生活清苦,而貧苦的環境也養成他苦幹實幹的性格。
  • 這是一部無論如何形容其偉大都不過分的作品,是貝多芬全部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早在1795年貝多芬就草擬了這部交響曲最後樂章的主題,經過多年的探索,貝多芬決定破天荒地在交響中加入人聲,用席勒的《歡樂頌》詩句,來表達他畢生的夙願:歌頌英雄和美德,歌頌神的普世光耀。
  • 華盛頓博士的人生態度,使他不但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美國黑人的代言人,他還和白人合作,創建了數百個社區學校和高等教育機構,對美國南方黑人教育水平的提高貢獻良多。
  • 奧地利音樂家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1797-1828) 是一個才華橫溢,而且靈感豐富的作曲家,常常在短時間之內就可完成許多作品。而且他的曲風活潑、光明,顯少有悲傷色彩,聽者往往感受到詳和、愉悅。
  • 路透年輕時並不是從事媒體工作,而是在一家銀行工作。18歲那年,有一天他到一個客戶家收款,辦完事回到銀行後,他發現那個客戶多給了他300元。
  • 香港擁有一百年的殖民史,東西文化交匯,曾和很多文人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1974年,台灣詩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寫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後他有11年時間在港度過,這段時間是他的黃金創作期,沙田山居成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 司各特追溯歷史的文學敘事架起了溝通理解的橋梁,他對南北民族的差異有著極大的慈憫包容,反對任何一方的血腥暴力,前車之鑑,發人深省。
  • 沃爾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是18世紀末蘇格蘭著名作家、詩人和歷史學家。生長於愛丁堡的他曾是律師,也當過副郡長。司各特的詩歌很受歡迎,但他最終成為英語歷史文學的一代鼻祖,素有「蘇格蘭之魂」、「歷史小說之父」等美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