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天際的攝影家--陳敏明

劉芳婷
font print 人氣: 4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4日訊】「攝影家對自己的期許,就是把眾人的眼睛帶到鏡頭前面來。天堂也好,地獄也好,讓人們隨著你的鏡頭認識世界!」這是從事風景攝影多年,近年來致力於空中攝影的知名攝影家陳敏明對自己作品的期許。而我們在他鏡頭下看到的,盡是台灣未曾為人熟知,卻最美好的一面。

 對台灣的山岳、湖泊、海岸等風景如數家珍的陳敏明,笑說自己是用鏡頭來閱讀台灣地理的。國立藝專廣電科畢業﹙現為台灣藝術大學﹚後赴日就讀日本藝術大學攝影系,稍後畢業於同校藝術研究所,回台灣後任教於世新、淡江大學、文化大學等大眾傳播與廣告相關科系。一路走來都在藝術與攝影的專業領域內工作的陳老師,談起生態與台灣樹種的分布,卻有著生態學者與森林系研究者的透徹。這些知識的獲得,他都歸功於攝影,因為攝影,讓他有機會與森林、遊憩相關的專家們共事,從他們身上,他學到了一生不或忘的珍貴知識。

 陳敏明回想自己首度領會空中攝影的魅力,是與朋友合作一個苗栗的高爾夫球場攝影案,從此,他迷上了空中攝影的樂趣。從地景攝影到空中攝影,陳敏明領略了截然不同的視覺觀點,「19世紀歐洲有氫氣球開始,攝影師就嘗試將笨重的攝影器材帶上天空拍照,而台灣的空中攝影,卻比歐洲足足晚了一個世紀多!」這樣的慨歎,也讓陳老師更加珍惜難得的空拍機會。

 2002年農委會林務局委託陳敏明進行一項重大的攝影工程,為台灣的森林步道進行空拍。工程之浩大,足足花費了4年才全部完成,並由知名學者與作家郭育任、劉克襄、朱惠菁、陳文翔、林柏壽等人撰文,由遠流出版社在2005年12月出版了「台灣山林空中散步」一書。這本書,也成為用空照圖認識台灣山岳的典範。

 過去一般人旅遊的方式,僅止於到知名景點車站前拍紀念照了事。登山者則習慣征服山岳,無暇欣賞週邊美景與豐富的生態。從事風景攝影工作多年的陳敏明,比一般人更深入欣賞台灣之美。在他鏡頭下,被荷蘭人譽為「福爾摩沙」的台灣森林之美,呈現出空中俯瞰的另一番境界。這些照片,也讓許多習慣征服山岳的登山者驚為天人。

 看著「台灣山林空中散步」書中標示的一個個山頭,讓人驚歎這樣鉅細靡遺的研究工作究竟是如何完成的?陳老師解釋,每一趟搭直昇機空拍前,都需要精密的規劃,包括地圖的研究、飛行路線模擬、突發狀況的應對、天候的掌控……當時他與助理永遠處於stand by的狀態,一看天候適合飛行,清晨5點半就得起床準備。

 拍攝3000公尺以上高山時,陳老師與助理都得穿著厚重的禦寒衣物,才能抵擋零下7度的低溫,在手指頭都快要凍僵的狀態下,迅速地換片拍攝。工作中不僅要忍受高空飛行的不適,更要精準地辨識出所飛越的究竟是哪一座山、哪一個湖泊?並且在對的時候用對的鏡頭,按下快門。一趟兩個小時的飛行,拍攝了將近500~800張底片,「沖片之後才是苦難的開始!」陳老師說:「面對堆積如山的片子,除了我自己確認外,還得找登山專家來辨識。」回想起當時的辛苦,他說:「真是一場惡夢!」

 雖然辛苦,陳敏明對空中攝影的熱情依舊不減,日前剛完成北埔鄉空照圖的他,赫然在照片中印證了歷史,體悟當時的客家人是如何憑藉地形創造屬於自己的安全堡壘,他說:「有機會,我還要完成客家聚落的空照圖,讓大家用照片來驗證歷史!」而我們,也將等待他下一個鏡頭引領我們前往未知的美好。──轉自《農業易遊網 http://ezfun.coa.gov.tw/》◇(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