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棟夫婦 為有機說故事

文、圖/李欣如
font print 人氣: 10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7日訊】 第一次與柑仔店創辦人黃仁棟見面是在餐桌上,一邊吃著小農種植的生小黃瓜、紅蘿蔔「喀!」清脆的聲響,搭著他緩緩而細膩地道出每一位小農與每一種作物背後的故事,看似平凡無奇的一餐,卻讓五臟廟與心靈都是滿滿的。之後多次想起,那段以故事為配菜的午餐,在心中所泛起的漣漪竟久久不曾散去。

少了營運包袱 串連溝通更容易

再見到黃仁棟時,他與妻子朱慧芳正帶著出版不久的新書《從泥土冒出的有機人生」黃仁棟和他創辦的柑仔店》到處演講,去除了經營店面的包袱後,現在身為有機農業顧問的夫妻倆,反而能更自在地在小農與通路間,做更客觀的聯繫、媒合。

創辦人黃仁棟離開柑仔店的消息令人吃驚,他急忙強調,「不是因為推廣有機產品太久了,才選擇撒手不管。」事實上,他在柑仔店剛創辦時就曾說:「柑仔店沒有真正固定的老闆,因為柑仔店是一個理想,那份理想要靠很多人一起去推動與實踐。」而今,他們不過是轉換成顧問的角色,走到台灣更多地方與更多人分享。

在柑仔店創辦當時,黃仁棟與朱慧芳的孩子也不過兩、三歲,朱慧芳形容,「正如同他們的孩子一樣,隨著歲月轉移,孩子自身的光芒漸漸展露,父母加諸在孩子身上的影響會逐漸退向內在,而自己也已有能力去吸取恰當的養分了。」此時,選擇角色的轉換,恰巧讓柑仔店、也讓自己能繼續健康的成長。

儘管如此,黃仁棟現在還是會接到許多小農打來的電話,有的熱情邀約他們到田裡來看看,「什麼時候要來玩啊?」有的焦慮地提出,「想種卻又擔心沒市場。」也有的發出求援訊號,「生產後的運銷與行銷該怎麼做?」好多生產面、技術面與行銷面所有會面臨的問題,他都曾經經歷過,最後還是選擇「大家一起做」來協力共同度過。

放手後的黃仁棟與朱慧芳,反而多了許多與不同人分享,有機農業與小農耕耘故事的機會。長得很高大的黃仁棟笑說,「有時候演講結束主辦單位會請我們從側門離開,免得聽眾會後回應太過熱烈,連家都很難回了。」不過,也因為如此頻繁的互動過程,讓他們更有機會串起同業間的聯繫。

小農故事多

黃仁棟對於小農的作物與種植故事,總能如數家珍,坐在一旁的朱慧芳笑說,「累積這麼多年的經驗後,也造就了他逛市場的功力。」有一回,他們倆到苗栗的傳統市場買菜,黃仁棟看見一個鍋子裡裝著大小不一的雞蛋,當下馬上決定買回家,「煮熟後,雞蛋堅實的口感,還真是前所未有。」

而這黯然銷魂的口感在黃仁棟的串連下,原本以賣雞為主力的小農,因為「人道蛋」的頗受好評,便專心地賣起蛋了。這位不為雞隻打抗生素、打荷爾蒙且讓雞群自由活動的小農,不違反自然生態原則所得到的回饋,不只意外闖出有機雞蛋的名號,也榮耀了台灣其他善待土地的小農。

今年,黃仁棟受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之邀,要將台灣的有機產品介紹到國際,他馬上就想到由有機雞蛋與土鳳梨做成的台灣名產」鳳梨酥。因為這麼多年與遍及台灣各地小農相處所建立起的信任感,讓他很快地就能搭起原料與原料間的橋樑。

不只如此,黃仁棟也是每一位小農精采故事的連結者。種葡萄的農友江榮章,不因氣候影響收成而抱怨,而是以做農的本來就沒有年年好年冬的豁達來面對;看到綠峰農場主人葉柏青打掉一整棟網式栽培的有機蔬菜,因為被蟲蛀太多,只好打掉做綠肥……。在環境正向循環的有機耕作過程中,黃仁棟與朱慧芳也漸漸學會將「種植的無奈當作有機的常態了」。

當有這麼一群人,朝著人與自然間的和諧共處而努力時,在吃進每一口食物的同時,又怎忍心不以一種儀式性的認真態度來面對?

陪伴小農 一起善待土地

十年來,黃仁棟以信譽來挺用心種植卻無認證的小農,和朱慧芳積極打通有機蔬菜的銷售管道並將感動與認知傳達出去以回報農民。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受到影響而支持有機耕種?黃仁棟表示,「自己可能是元素之一,卻不會是全部。」

不過,他們卻在與農民接觸的過程發現,有許多小農早已以有機的方式,甚至是自然農法耕作,卻因耕作面積小且產量少、無法取得土地產權證明、地目不符認證標準、不以販賣農作物維生,還有多數小農提筆寫字比拿鋤頭還難等因素,而造成認證受阻。

「處在什麼時空下,有最適合的方式。」朱慧芳還提出,「有機的大方向是保護土壤跟環境,推廣有機的目的是在推廣整體大環境的健康,而不是陷入吹毛求疵的地步。」因為他們立下推廣台灣有機好產品的心願後,有許多想法與認知都是與小農接觸後,才從田裡慢慢醞釀出來的。

最後問及,黃仁棟與朱慧芳養了這麼久的夢想究竟長大沒有?一如他們走過十年的步伐,輕輕地卻又堅定,「我們用心提升,然後希望它發生!」──轉自《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