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滋潤心靈的雞湯 每日勤做五件事

人氣 23

【大紀元1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湯光宇編譯報導)「天天五蔬果」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身體保健指南。而身心靈彼此相互影響,因此心靈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課題。集結了400位科學家的研究,英國政府智庫 Foresight曾發表報告,倡導「每日五件事」方案,鼓勵社會大眾每日勤做五件簡單的事以更有效地提升心靈健康。此外,在這些提升心靈的活動當中,科學家帶領我們一窺「施比受更有福」的箇中奧秘。

天天五件事 心靈健康 頭腦靈活

主導其中方案的劍橋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賀伯特(Felicia Huppert)指出,「研究發現五種活動可以很有效地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每種活動都有研究佐證。」「這些活動很簡單,人們都應該天天做。」

「每日五件事」是指多跟他人接觸、保持活躍、對周遭充滿好奇、持續地學習、並且懂得付出。

多跟他人接觸:調查發現,心理疾病患者和身心健康的人最顯著的差異,在於社會參與。建議每個人和周遭的人(家人、朋友、同事和鄰居)保持聯繫。如此能豐富個人生活,必要時還能獲得協助。

保持活躍:對孩童而言,保持活動能促進思考和學習。針對出生於同時期的人群所做的研究顯示,身體活動可以減緩認知衰老、抗焦慮和憂鬱。即便只是從事十分鐘的運動都能產生效果。

對周遭充滿好奇:留心體察周遭的人事物,珍惜每一個美好時刻,這些都足以讓人對身邊事物抱著一顆感恩的心。美國國家衰老研究中心在一項為期五年,針對1,200名65歲以上老人進行的研究顯示,好奇心較大的一群其壽命長約30%。

持續地學習:修理腳踏車、學習彈奏新樂器、烹飪等任何挑戰和滿足都能帶給人樂趣和信心。有研究分析道,學習能增強個人自尊、令人靈活應變且更具決心。

懂得付出:樂於助人,助人者在心靈上會有所回報。一項試驗發現,持續幫助他人六週,當事人快樂幸福的滿足感與日俱增。

科學家談為何「施比受更有福」

在眾多改善心靈活動中,令人訝異的是「付出」何以能勝出而躋身於「每日五件事」的活動中?

在臺灣,大家耳濡目染的「青年守則」談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科學》期刊(Science)曾刊載加拿大卑詩大學心理學們的研究,其成果證實了此一論點。

研究進行三次實驗–632名美國人對於年收入的開銷、一家公司16位職員對分紅的支出,以及109名溫哥華卑詩大學學生的零用花費,評量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或請別人吃飯、慈善捐款等社會公益,他們幸福快樂感的變化。

實驗總結出:善用自己的財富助人就能擁有快樂。即使對日常用錢方式做些微改變,便可製造幸福感受。換言之,善用財富比擁有財富更令人快樂。此外,貢獻時間或技能同樣能獲得快樂。

西洋有句諺語:「施比受更有福」。事實上,這不單純是勸人行善,它的確有科學根據。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揭示:懂得付出者能降低死亡率、延年益壽。

今日心理學網站(psychologytoday.com)提到「助人」可分為實質性支持和情緒性支持兩方面:

駕車陪朋友看醫生、協助年長者購物、幫助生病的鄰居、照顧看護家中慢性病患等身體上的支援活動,這些都是實質性支持。而疼愛他人、關懷別人和傾聽等乃屬於情緒性支持。

身心健康彼此間相互影響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懂得付出」帶給人幸福快樂的積極情緒,而良好的情緒對身體健康有著正面影響,像是改善心血管疾病和增強免疫系統,進而增長壽命。換言之,「施予」比「接受」確實更能得到福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叛逆女孩轉變 想說「法輪功萬歲」
中縣社區營造博覽會 家園變夢想天堂
聖誕節送暖 台商捐輪椅予馬尼拉市政府
Fortune:金融危機將盡 準備迎接快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