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玲
《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君主接受臣下朝拜,陳述勸戒的音樂,《小雅》則為宴請賓客之音樂。而《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讚美治者功德的樂曲,通常在...
中美貿易戰掀開了中共政府許多欲蓋彌彰的醜行,在美國多位美籍華裔人才因竊取機密技術而被抓捕,而許多中國人在中國卻因說了大實話而被抓捕。8月1日晚,山東大學退休的孫文廣教授,在濟南家中接受美國之音中文節目的電話連線訪問時,被破門而入的警察打斷發言並強行帶走。
中共政府於2008年啟動的「千人計劃」乃意圖透過在美國受教育和工作的科技人才,以各種非法的途徑 例如:利用其竊取美國的軍事和商業技術與知識,最終趕上美國。這些行動不單只是對美國的「千人計畫」,還有「百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外國專家千人計劃」等,中共以國家力量策劃的林林總總的竊取行為已經引起眾人的不齒。
忠臣之事君也,莫先於諫,下能言之,上能聽之,則王道光矣。諫於未形者,上也;諫於已彰者,次也;諫於既行者,下也。
「佞」者高才而巧也,他們的才能專為己為權者服務,為國家的滅亡築起「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樣貌,
傳揚的是追求上天賜予的君德盛明,將盛德流滿天下、傳於後代。這也是一種大忠的表現。
一個真正的清明國家訊息是透明的,透明的環境才能讓忠臣有所諫言,也才能避免執政的腐敗,權力的貪婪,百姓才能安居幸福。《忠經 廣至理章第十二》上就指出了:「古者聖人以天下之耳目為視聽、天下之心為心、端旒而自化、居成而不有。斯可謂致理也已矣。王者思於至理、其遠乎哉。」
前些日子,朋友求助於筆者幫忙處理一個在海外的白領人士心中的糾結。對方在電話中告訴我他的矛盾,他帶著中國頂尖大學畢業生的光環來到了海外,完成學業後進入職場十幾年,但是每天生活得十分緊張,生怕丟了工作。但是越擔心反而越容易發生事情,那天在公司發生的飯盒事件讓他坐立不安,甚至深度的懷疑自己會因此丟掉工作。
這個朋友擁有成功的大事業,他曾回顧白手起家時的許多過往,其中一個故事很值得與讀者分享。他在創業的早期,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沒有豐厚的薪資給員工。有位十分優秀的員工向他提出辭職,因為這份薪水無法給年邁的父親優渥的物質照顧......
朝廷的臣子等於是現代企業中的管理層。臣子忠於天子,為治理國家獻策出力,企業中的主管也為公司獻策出力。而為人臣子如何得以知道百姓的真實情況,為人主管如何知道顧客和下屬的真實反饋與態度,都關乎著大局安危與萬民(顧客)的幸福(權益),所以得耳聰目明。
《忠經 武備章第八》:「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萬人也。」國家設立武備不在殺戮,而是以威震四方保萬民之安全。
《忠經》的第七章談的是政理。開章的第一句:「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讓筆者穿越了時空想起了小時候課本裡面說的:「以德報怨」,那時說的是對待戰敗的日本。不管這四個字的原則帶給日本人民多少的恩澤,但對學生們來說確實留下了不復仇與善待侵略者的教育影響力。
我們可以看到直至清朝中華民族都還是信奉神明的引領,讓人達到清和澹虛能與神靈交通,如此可以保證人的道德不下滑,穩固精神層次與物質生產的平衡狀態,萬民才有身心幸福的生活。因此,百姓的忠即體現在其誠懇的生產,踏實的扶持社會的運作,幫助君主完成天命,此謂百姓之忠。
宋哲宗御書「忠清粹德」稱勉的司馬光,不僅為官清廉更以所著《資治通鑑》流芳千古。他認為:「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忠經》第四章談的是「百工」的忠。這讓筆者想起了幾位朋友,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面堅守著初心與利他的善良。他們的精神在利益薰心的惡濁世界中就像是一座放射著光芒的燈塔,穩重的讓人心安,光明的給人方向,願藉文章一角向他們致敬。
近代物理學發現人的精神能量的確是一種物質,當肉體消失時,精神能量的粒子仍然存在於天地之間,這樣的發現恰能破除許多人認為好人常常沒好報,忠臣往往沒好下場的誤區。
《忠經》第二章講的是〈聖君〉。歷史上的君主要偏離了聖王之道,則百姓荼炭、佞臣當道,最後戰亂四起,朝代也就趨於毀滅。那麼該如何做一個聖君呢?聖君對於子嗣的教育又是如何的用心良苦?
「八德之首是為忠,東漢馬融體精中,傳世文字表心衷,十八篇章寫成忠。」中國人的「忠」從敬天而來,穿入各種人倫與生活中。東漢馬融所著的《忠經》共十八章,從開篇的〈天地神明〉章到最後的〈盡忠〉章,共兩千餘字,提綱挈領的將「忠」在君臣天地之間的內涵言簡意賅的說個清楚。
台灣在一九六零年代,中華民國政府為了維護傳統中華文化,與中國共產黨之文化大革命運動分庭抗禮,發起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其宗旨為以倫理道德為淑世之本。其最具體的行為表徵,就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學校各年的班級皆以八德為名,深入學子的思想,各地的區與街道以這八德命名的處處可見。
最後丁母開了口:「久聞賢姪名望,就欲聯姻,未得其便;不意賢姪今日降臨寒舍,實乃彩絲繫足,美滿良緣。又知賢姪並無親眷,又請誰來相看,必要推諉;故此將小女激誘出來比劍,彼此一會。」話說得明白,展昭也認是姻緣,便拜了丁母,又與兆蘭兆蕙互拜,將巨闕湛盧二劍作為定禮彼此換了。俗話說緣訂三生,成就此生眷屬實在不易,俠義配賢淑終成佳話。
展昭看著漁郎答應了周老兒重新開張一家茶樓,以打消周老兒被女婿鄭新與其續弦的王姓婦人霸佔一輩子辛苦經營的產業,還從周家茶樓的招牌被改了後,告官不成想跳湖自盡的念頭。展昭早下定決心,若這少年漁郎籌不到錢,他會以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周老。這種不求回報的俠義精神正是現代人心嚮往之的純樸古風。
漁郎勸周老說:「莫若活著合他賭氣。再開個周家茶樓氣氣他,豈不好麼?」漁郎還笑著要幫周老張羅這開張的三四百兩銀子。展昭在旁邊看得讚歎道:「看這漁郎好大口氣。竟能如此仗義疏財,真正難得。」他也就趕忙著上前去,對老丈說道:「周老丈,你不要狐疑。如今漁哥既說此話,決不食言。你若不信,在下情願作保,如何?」
所以,當人能知道這樣生命的真相時,眼前的佔便宜或一時之利,就極有可能不再左右人的選擇,取而代之的是純然的良知道德,那麼天下為公的體現也就指日可待了。《七俠五義》中的故事寫的雖是許多升斗小民的故事,但卻展現出「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的傳統文化的高明智慧。這回我們就來看看周家老兒的故事。
上回(3月2日)我們提及了唐太宗教誨太子的《帝範》,是成就「貞觀之治」的經緯理論。從〈序文〉太宗就提及了為君的最終目的:「撫育黎元,鈞陶庶類。」就是遵循著上天生成萬物的德行,君臣分工,撫育教養百姓,用人唯賢且絲毫不敢鬆懈,才能完成天命的囑咐。這雖與現代的政治家的理想不相違背,然近代的政治人物有多少是依著天意,仰天之德而為之?或者是利益與名聲的驅動?這可能是關...
范仲禹不知自己已是新科狀元,只從老樵夫的口中知道妻子遭到橫惡侯爺葛登雲劫擄。著急上火的趕到侯府要人,卻落得亂棒打死,讓侯府送到荒野丟棄,沒想到遇上了尋找新科狀元的一群報錄人,陰錯陽差的搶了這口裝著狀元郎的木箱子。這些貪小便宜的報錄人一掀了箱蓋竟然遇上死而復生的范生,嚇得一哄而散竄。
話說范生帶妻攜子的趕上了京城的科考,試畢後他感恩著妻子的嫻淑體諒,想著:「她母女分別數載之久,今離咫尺,不能使她母女相逢,豈不顯得我過於情薄麼?」於是備上劉老贈與的黑驢,尋了車輛,一家三口直奔妻子娘家居住的萬全山而來。
我們這次來看看一個書生的故事:住在湖廣武昌府江夏縣南安善村有個飽學之士,姓范名仲禹,娶妻白氏玉蓮,有個七歲的男孩名喚金哥,家道艱難,止於餬口。遇到了科考機會,還不知道旅費從何而來呢?
話說展昭除了奸邪之人季婁兒之後就往夜宿的「通真觀」去了,沒想到無意中聽到道觀裡的小道士跟一名年輕女子的對話,發現了驚人的陰謀。這道士名喚談月,而這年輕女子竟是楊婆口中丟失的小女兒!這小道士正跟玉香在計畫著,偷盜道觀觀主邢吉替龐太師作法將包拯加害的酬銀,以遠走高飛。
南俠展昭正趕往首相府途中,但凡遇見不平之事無不出手行俠義之舉,這種付出不考慮自己的得失、也不挑難易的心性,正是堂堂正正的英雄本色。如此亮敞的心智行為累積了無數的正義能量,自然能牽動相對應的緣份,就拿他在飯館裡遇見的這一樁事情來說吧。
當天包拯問完了楊、趙兩方後退堂到了書房,沒想到突然兩眼發直,身體亂晃,也不言語,包興悄悄問了老爺:「怎麼了?」只見包拯身子忽地一挺,說道:「好血腥氣呀!」便往後倒下,竟這樣連日的昏迷不醒。
共有約 19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11月24日,廣州海珠區後窖村發生群體打架事件,居住在當地的打工民眾藉此發洩不滿情緒,與警察互相打起來,抗議長期封控。後窖村在地村民說,若本月底不解封,可能要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