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不解的“重赏招生”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15日讯】自高考前一个月,一些高校的招生大战便拉开序幕。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不少高校的领导相信重赏之下必有优生,于是就一家赛一家地抛出“诱饵”,以吸引高分考生。

我身居小县,信息不大灵通,但已读到十几份这样的“拉生”广告。先是东北一所高校宣布,凡高考分数位于所在省(市)前10名的考生,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每人奖励5万元。接着,西北一家高校又“悬赏”: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各省(市)前10名考生,每人发奖金8万元。再接着,华东某高校水涨船高地开出天价:省(市)理科前20名、文科前10名,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每人可拿奖金12万元。据说湖北一家高校更有高招,不仅奖励高分考生,而且奖励推荐高分考生的中学校长和老师,最高奖金可拿1万元。

一时间,招生竞争硝烟弥漫。你也说奖,我也说奖,仿佛不奖就没有优生入校;你也谈钱,我也谈钱,似乎无钱便不保教学水平。

也许,用这个办法确能招到一些高分考生,确能提高一些高校的知名度,也确能使一些成绩优秀而家庭困难的考生找到出路。但总让人觉得不大对路,有很多疑团难以解开。

一不解:钱从哪里来?按招一个高分考生奖励5万元计,招10个就是50万元,100个就是500万元。这奖金的来源,是上边的专项拨款,还是加大了对其他学生的收费标准?即便花的是学校的积累,也不公平,因为这些钱本该用来为所有学生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奖励了少数学生,多数学生的待遇是不是就得降低?

二不解:第二志愿怎么了?几乎所有以重赏招生的学校都明确宣布,高额奖励只限于“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第二志愿,哪怕你的成绩全国第一,也一分钱奖励得不到。这就像一个小伙子向全社会宣布,和我谈恋爱的姑娘,必须是初恋,否则就置之不理。再说,自己未必是“天下第一”,为什么非要求考生是“第一志愿”?

三不解:是图名还是偷懒?为什么非要去抢高分学生不可?可能是为了选一些可教之材,以便培养出一流人才。也可能是为了给自己赚点名气,以便自我标榜:奔我们学校来的,可都是全国各地的“尖子”。更可能是为了省力,因为能考高分的学生,大多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教这样的学生,不仅老师省力,校长也省力,在招生时破费一点,招进之后便可“一劳永逸”。

想招高分考生并没有错,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去招,用什么办法去招。如果只把功夫下在钱上,则很容易让人觉得你底气不足才用钱来补。因为真正的名校﹐虽然没有重赏,却仍然是考生们最想去的地方。(摘自中国青年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已婚大学生不得携带家眷 体育课可适当减免 (7/12/2001)    
  • 留学美国﹕2002年美国大学排名情况 (7/12/2001)    
  • 阿联酋一大学招生性别歧视受到强烈批评 (7/10/2001)    
  • 香港万三高考生改科 逼爆港大 (7/10/2001)    
  • 无臂青年参加高考 (7/10/2001)    
  • 广东18名考生找“替身”3年内不得再考 (7/9/2001)    
  • 广东18名考生被取消高考资格 (7/8/2001)    
  • 沉重的冲刺 大陆453.5万考生今天参加高考 (7/7/2001)    
  • 高考明天开始全国 452.5万考生报名参考 (7/6/2001)    
  • 每月千元 幼儿园收费竟超浙大北大 (7/1/2001)    
  • 广州部分考生因监考老师失误重考政治 (6/26/2001)    
  • 上海公布中等学校招生考场规则 (6/25/2001)    
  • 大陆技校“招生”黑幕重重 媒体惊叹是变相搞传销 (6/24/2001)    
  • 高招制度重大改革 明年北京高考单独命题 (6/22/2001)    
  • 素质教育,究竟应该“考”什么? (6/22/2001)    
  • 大陆高考新规定: 政治挂帅 10类人可特殊照顾 (6/20/2001)    
  • 从对某些天才少女的炒作看中国当代教育 (6/18/2001)    
  • 别为当明星把自个儿耽误了  (6/17/2001)    
  • 北京名校招办详解十大热门专业 (6/13/2001)    
  • 2001年高考考生关注三大热点 (6/11/2001)
  • 相关新闻
    2001年高考考生关注三大热点
    北京名校招办详解十大热门专业
    别为当明星把自个儿耽误了 
    从对某些天才少女的炒作看中国当代教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