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代历法名词释义(下)

佚名
font print 人气: 207
【字号】    
   标签: tags:

【纪月法】中华民族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

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黄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黄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黄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黄历二月。

【纪日法】中华民族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

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黄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 干支纪日法。

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黄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黄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4)干支月相兼用法。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纪时法】中华民族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 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

中华民族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历为基础,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从黄经0起,每15为一节,每月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全年分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以后合称为节气。
  • (shown)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 (shown)掌握了二十四节气,就是掌握了一年四季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能记住黄历二十四节气何时降临、每个节气的涵义,您对一年之中天气的掌握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 古代的天文学家利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把一年分为四个阶段,然后再把每个阶段分成三小段,一小段大约十五天,于是全年有二十四小段,便产生了二十四节气。
  • 古时候的农民们将所有的农事活动,都按照历法节气来安排行事,所谓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时.........
  • 现在的中国农村,人们还是喜欢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劳动。
  • 【黄历】中华民族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黄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个很有指标性的节气,在生命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精神象征。中国的节气“春分”指示新生、诞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节、复活节的时间也都在此时节。东西方文化对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时节展现了什么妙合之处吗?
  • 围炉、守岁中,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传开来!暖风褪去柳梢冷,一夜唤回天地春!守护传统价值的民俗,守护人心中的善,穿过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将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载,立春带春来!立春的精神与器物文明有哪些丰富的表现?立春养生怎么养?我们从天人合一的视野,展开立春的丰富文化内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