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年文化

除夕

翔龙
font print 人气: 97
【字号】    
   标签: tags:

夏历中一年的最后一天是腊月三十,叫“岁除”,这天夜里叫除夕,除是除旧布新,迎接新一年的正月初一。

一年的最后一天为什么要除,除什么?原来古人在这一年的最后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鬁之鬼”,“除夕”节令便由此而生。后来人们用爆竹代替了击鼓,所以王安石在〈元日〉诗中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还有一说,放爆竹是为了驱年。传说上古时期存在一种猛兽称为“年”,这凶猛的年会从昆虫到动物什么都吃,每天换一种口味,而每年的最后一天就会吃人,所以古人都会在这一天躲起来,叫过年关。

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火竹,人们点燃山竹后发出爆响便会赶跑“年”,于是人们留下了每到除夕就点长明灯、放爆竹的传统,因此现在人们把除夕又叫作过年。

除了放爆竹外,人们还要清扫房屋、挂桃符、换门神等,在《梦粱录.卷六》中记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为什么要挂“桃符”呢?

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上有一只金鸡。每当金鸡报晓时,夜晚外出的鬼魂必赶回鬼域。这鬼域的大门便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叫神荼、郁垒的神人。

神荼、郁垒发现有鬼魂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就会立即将其捉住,然后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喂虎。由于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所以人们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或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叫做“桃符”,现在不怕鬼的人就用春联代替了“桃符”。

挂的门神最开始人们是用神荼、郁垒二将,唐朝后,又添加了秦叔宝和尉迟恭。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连续数天,梦中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夜里便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后来唐太宗看到每夜执勤非常辛苦,就令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样也镇住了鬼魅,从此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此外,古时各家还要置天地桌,天地桌是一种摆在屋中或院中的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为接神专设的桌子。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置天地桌,因为平时对神佛供奉较少,所以在年终岁尽时之时会对神佛进行特别的一次供奉。

为什么要置天地桌呢?因为,这除夕夜是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便在此时有接神的习俗。这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受祀的偶像大都是临时性的,有:称作“百分”的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会在接神仪式中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或上元节时才焚烧。

由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宫回报,等到除夕子时后,又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为天上诸神引路来到人间,所以各家要在厨房换上新灶灯并在灶龛前燃香,然后由全家中的最长者在天地桌前主持接神的仪式。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于是接那种神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相关方位接不同的神。

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有:“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等待香尽时再叩首,最后再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点燃松枝、芝麻秸等物,所以在“子正”接神时,普天之下会鞭炮齐鸣。

如今,除夕人们虽继承了古时阖家团聚通宵不眠的熬年守岁、点燃俗称“光年”的长明灯的传统,一家老少却是在家中以吃喝玩乐的形式守岁。

人们在吃完年夜饭后,长辈会给小辈发“压岁钱”,然后是贴上春联和门神、关上大门,在家包饺子、做年糕,由于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皆取迎新年发财吉祥的好兆头。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直到第二天初一的早上才能打开大门“迎接财神”。

在除夕的最后一刻,人们还会“踩岁”、“听钟”。“踩岁”就是在新旧交替时,人们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把自家的院子里铺上芝麻秸由全家人都去踩,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听钟”则是用钟声送走旧年迎来新年。最有名的钟声当属苏州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一诗让寒山寺的钟声出了名,每年365日,日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民间称为“分夜钟”的洪响。

所以,苏州人在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钟声响起爆竹齐鸣。随后,人们开始用各种形式展开了过大年活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技日益发达,气象报告的精准度愈来愈高,我们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预知明日的天气,甚至ㄧ周的天气概况,因此节气的名词对现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测的。聪明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个节气。
  •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立春的日期是国历二月四日、五日,“通常是在黄历每年正月初,有时也会提前到前一年腊月末”。
  • 绚烂缤纷的雨水节气,天降甘霖,滋养万物,活泼热闹的景观也接踵而来。【周书时训篇】:“雨水之日,獭祭鱼;后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盟动。”

  • 惊蛰是仲春二月的节气。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农民历纪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也。”
  • 春分是二月的中气。《月令广义》说:“分者半也,春分是春天过了一半的意思;也就是从立夏的九十天刚好过去一半。”
  • 中国人崇尚伦理孝道,重视慎终追远的精神,“清明节”的扫墓祭祖活动,充份表现了不忘本的传统美德。所以清明节又称为“思亲节”。
  • 】“清明”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时序到了季春,春暖花开,万物在气清景明的大地中,显得特别清洁明朗,所以称为清明。此时的春郊,被茂盛的繁花绿叶点缀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加上气候合宜,正是适合人们出外郊游的最佳时机,所以也有所谓的“春游”、“踏青”等习俗。
  • 春卷,台湾民间习称为“润饼”,在华人地区久已为普遍的美食小吃;在市场或夜市里常见卖春卷的摊子,铺子上摆了满坑满谷的馅料,如:豆芽菜、韭黄、芹菜、芫荽、荀丝、红萝卜,还有豆干、肉丝、鱿鱼、蛋皮等,老板把这些冷却的馅料放在薄薄的面皮上,技巧的“卷”成圆筒状,连同一小碗柴鱼汤奉到您面前,这就是好吃的春卷了。
  • 榖雨节气是清明后的第十五天,时间刚好是在每年的4月20或21日。
  • 立夏是孟夏四月的节气,是夏季的开始,农作物在温暖的气候成长迅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