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苍天不负民(下)

--古代清官拒贿诗联选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32
【字号】    
   标签: tags:

清代画家郑板桥,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他经常穿着布衣,到乡村田间关心农作,以至老人们和他见面时,还不识他是知县。六十一岁时愤而罢官,去官的那天,百姓遮道挽留。离开县衙门,两袖清风,两书夹板,一具阮弦,就是他全部财产。他曾作一首〈题竹诗〉曰: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赃私遍鲁东。

他两袖清风,一贫如洗,还担心别人无端怀疑,其高风亮节恰似竹君子。

清代叶存仁先后在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为官三十余年,毫不苟取,甘于淡泊。有一次,在他离任升迁之时,僚属们派船送行,但船只却迟迟不启程。直到夜半时,才见一叶小舟伐来。

原来是僚属们为他送来的礼物,因为怕人知道,所以特地选在深夜送来。叶存仁见此情景,挥笔写下一首〈拒礼诗〉,并将礼物退了回去:

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相送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好一句力重千钧、掷地有声的“不畏人知畏己知”,彰显了一种严于律己、力行道义的自觉境界。

楹联

明代吏部尚书王恕,为官清廉,任人唯贤,曾题联悬于吏部大堂: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
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馈遗”、“苞苴”均指贿赂。此联告诫人们,切莫以贿赂买官卖官,并以此自律。
 
清代张伯行从来不受属下分文赠礼,备受康熙皇帝的称赞,他任福建巡抚时,为杜绝送礼者,曾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在巡抚署衙门外: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
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文字简洁,琅琅上口。那些送礼者见此檄文,不敢自讨没趣,均悄悄离去。

清代赵慎珍在桂林为官,一次,在升迁时为正己身,手书警联自诫: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尽管联句简直,但道出了为官者克己奉公、勤政为民的高风亮节,朴实而又自然。

清代无锡知府武漠赴任时,在置衙挂出副对联做安民告示,其中有一联曰:

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欺无怍;
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该联一贴出“四方人皆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息危惧”。

清代余小霞任广西三防主簿,桂林府重修廨置时,府衙楹联多出自余小霞之手笔,如仪门联、大堂联云:

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
我无私谒,盟心只凛一条冰。

清代忤墉在河北乐亭当知县时,曾在大堂柱上亲自书一副警示联: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
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

连收受一文分外钱都要得如此报应,警示人们要惕励因果,切莫欺心。

言为心声,古代清官们的拒贿诗联可以说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从中可以看出其信奉“乌纱头上有青天”、“举头三尺有神明”、“官清民自安”等道德理念和为民造福的决心。

他们坦荡的襟怀,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的浩然正气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同时也警醒和勉励世人:敬天信神,相信善恶有报,时时处处遵守天理、道德和良知!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闻过则喜,顾名思义,就是别人批评自己错误时依旧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欣然、虚心的接受意见。这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修为与素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 严冬过后,美好的春天来临了,春是一年之始,天地间万物复苏,生机无限,人们所见所闻皆是春意盎然...
  • 传统儒、释、道文化皆从因缘、因果关系,来探讨人生意义和归宿问题。
  • 以宽宏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仁爱无私的境界。人生之路需要宽以待人,成功之路更需宽以待人。
  • 说起李白,几乎无人不晓,人们赞赏他的辉煌艺术成就,更敬佩他一身浩气,济苍生、报国家,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
  • 北宋时期有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刘庭式,当时的苏东坡,很赏识、敬重他的人品。
  • 昔日孔子在齐国听舜帝时代创作的大乐舞《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杜甫崇高的艺术成就,源于他仁爱、无私的崇高思想境界,在国家、民族面临危难之时,他关爱百姓,关注未来,呼唤正义,揭露黑暗势力,用诗歌反映出一代文人道德良知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 中华传统文化是神传之半神文化,半神文化当然有它的神迹在。据古人留下的文艺专著和其它记录中,半神文化的神迹表现遍布历代的诗、画、乐等文艺形式中。
  • 成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