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子虚乌有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6886
【字号】    
   标签: tags:

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侍奉汉武帝。一次,汉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的好,就赞美说∶“我就是不能和这个作者生在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司马相如自称,这篇赋是他写的。”

武帝很惊讶,就召司马相如来问话。相如说∶“是有这件事。可是这赋只写了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一篇天子游猎赋,赋完成就进献给皇上。”武帝答应,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
相如写的这篇赋其主要内容是说,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齐王调集境内所有士兵,准备许多马车,陪使者出外游猎。事后,子虚去拜访乌有先生并向他夸耀此事,还用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盛况来贬低齐王。乌有先生为了维护齐王就反问子虚很多问题,并批评楚王生活奢靡。在旁的无是公听了两人的争辩,就以周天子在宫苑游猎的盛大气势来压倒楚、齐两国。

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人物,是为了赞美楚国;“乌有先生”就是没有此事,是用来为维护齐国反驳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是用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文章的最后,归结重点是要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淫乐,借此来规劝皇上。赋进献给武帝后,武帝非常高兴。

因为〈子虚赋〉陈述的事情都是作者所虚构,而“子虚”、“乌有”也是虚构人物。所以,后来“子虚乌有”就被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假设而不真实存在的事物。

--摘编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种隔岸观火的人就好像站在这边船上,眼看着另一艘船沉溺,却把它当成是只水鸟沉浴水中一般。
  • 灌夫是当时的一位将军,他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
  • 晋国下军的将领栾黡(音峦眼)说∶“晋国的命令,从来都没有这样下的。我的马头可要往东呢!”
  • 唐顺之深觉以前都只是凭自己的情绪处理事情,缺乏用理智来思考。
  • 吴王亲自擂起战鼓,三军也跟着呐喊,声音响彻天地。
  • 卢世荣利用这个机会搜括民脂,在职四个多月其间,不但没有让国家财政有所起色,反而造成入不敷出。
  • 盘庚迁殷之后,消弭了王室内部的纷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后来的武丁盛世打下基础。
  • 汉代的史学家班固认为当时处刑的轻重常拿捏不当,重者太重,死刑人数过多;轻者太轻,无法达到遏止犯罪的效果。
  • 严羽认为,诗的写作,不是用来卖弄学问,谈道说理的;所以诗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论,也不要只是卖弄语言文字。
  • 孙思邈通百家、阴阳、医学之术,他这首诗主要是描述炼丹的过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