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典与茶趣:“茶”字趣解

晓晨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50
【字号】    
   标签: tags:

古时并无“茶”字,而是以“荼”为“茶”。在明末张自烈所撰的《正字通》中,引南宋魏了翁集曰:“茶之始其字为荼。”不过,当时饮茶之事尚未进入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古时的“荼”字,并不专指“茶”,有时也指野茅、野菜等。

喝茶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风气,是从唐代才普及开来,而“茶”字也是唐时才被普遍使用的。“茶”与“荼”相比,为何少了一笔的呢?据说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敕旨编撰一部《开元文字音义》,并亲自为之作序,书中御笔钦定改“荼”为“茶”。

不过,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唐玄宗有一天在临摹《诗经.周颂.良耜》篇,可能没注意,待摹好一看,里面的“以薅荼蓼”、“荼蓼朽止”中的荼字都少了一画,成了个茶字,想再补上一笔,又恐为当时在场的众臣所笑,于是灵机一动说:“朕观荼字太繁,不如写成茶字的好。”后来“茶”字用开后,都说是唐玄宗御撰的。

“茶”字出现后,“荼”、“茶”混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茶”字便完全取代了“荼”字。陆羽撰写《茶经》时,则一律写作“茶”,而且“茶”字还衍生出不少趣解。

“茶”字象征长寿。茶字以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所以把一百零八岁的老人称为“茶寿老人”。久而久之,许多人便将“茶”字代表长寿。

另有一说,“茶”字的头是“艸”, “茶”字底是“十八”。今年艸,明年十八。喝茶可使人越喝越年青,青春永驻,返老还童。

“茶”字,有使人回归自然之意。“茶”字由草字头、“人”及“木”字三部分构成,“人”字在草字头之下,“木”字之上,意为在草木之间,表示人类本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应回归自然。

无独有偶,如此解“茶”字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古代江南有一座寺庙,住着一位嗜茶如命的和尚,与寺外一杂货店老板是好友,二人平常喜欢咬文嚼字,以谜会话。忽一夜,老和尚茶瘾、谜兴齐发,就遣哑巴小和尚穿上木屐,戴着草帽去找店老板取一物,店老板一看小和尚的装束就迅速取茶叶一包叫他带去。

原来,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茶”字,头上戴草帽暗含“艸”,脚下穿“木”屐为底,中间加上小和尚“人”,组合即是个“茶”字。以此故事形式诠释“茶”字之谜引人入胜,加之巧妙构思,令人兴味盎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这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晚年时写下的诗句,在感叹宦海沉浮的同事,也表达了自己一生嗜茶的癖好。
  • 乾隆是清朝的一位长寿皇帝,在位60年,他也是一位嗜茶的皇帝。在他决定传为给当时的皇十五子,即后来的嘉庆帝时,臣子们劝谏:“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笑着端起茶碗,对曰:“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 中国古代的文人名士很多喜欢品茗之道,他们之间时常以茶会友,茶助诗兴,这种风尚自唐以来愈加兴盛。宋代诗人陆游就是一位嗜茶诗人,他诗词皆精,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并称“诗词四大家”。在《陆游全集》中有关茶事的诗词多达320首,是历代写茶诗茶词最多的诗人之一。
  • 北宋蔡襄不仅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还是一位精于品茶,鉴茶的大行家,并且创制了当时的稀世珍品──小龙团贡茶。在宋人彭乘撰写的《墨客挥犀》记载着一段蔡襄品鉴小龙团茶的故事。
  • 郑板桥,名燮,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精通诗、书、画,号称三绝。他虽然做了12年的七品芝麻官,但郑板桥为官清廉刚正,最后为百姓罢官归隐田园,其品格为后人所赞叹。
  • 北宋蔡襄不仅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家,还是一位精于品茶,鉴茶的大行家,并且创制了当时的稀世珍品──小龙团贡茶。在宋人彭乘撰写的《墨客挥犀》记载着一段蔡襄品鉴小龙团茶的故事。
  • 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茶闻名遐迩、驰名海内外,但是鹿谷不仅仅产茶,其湖光山色也是深深吸引着游人,近来更积极推展“茶道文化”,希望观光客能品茗赏景体验茶文化。
  •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清新婉约,富有感情。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金石考据家,对考古学极下功夫。夫妇俩伉俪情深,可谓琴瑟和谐。
  •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中国古书《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一株,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仅是云南省内树干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
  • 中国的茶文化渊远流长,仅泡茶用水,自古以来,就有诸多讲究。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