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树木的世纪黑死病─ ─褐根病

作者:文、摄影/ 王嘉益(台湾)
font print 人气: 2087
【字号】    
   标签: tags:

首次知道褐根病这个名词大约是在两年前,那时我正走在嘉义公园的休憩步道上,忽见道旁的凤凰木前插着一个小告示牌,感觉和以往所见简介树木资料的绿色牌子不同,在好奇心驱使下向前看个仔细,三个绿色“褐根病”大字映入了脑海里。原来是凤凰木的根部感染了一种由真菌所引起的叫褐根病的传染病,由于我对植物是门外汉,对植物的疾病也不感兴趣,因此看过后不久便已忘了它的存在。

凤凰木前插着一个褐根病小告示牌。

去年9月中旬我走在公园的同一条休憩步道上,见道旁的地砖被挖掉了一整排,本以为公园管理处要整修步道,没想到几天后再经过此处时,该地竟设置了简易路障防止民众进入禁止区。同时,步道旁的几棵树木也已被锯到只剩根部,邻近的几棵树上则绑着一大块的塑胶帆布,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又向前看个仔细,原来是在作褐根病防治,褐根病三个字第二次映入了脑海。
道旁的地砖被挖掉一整排几棵树木也被锯到只剩根部。

今年11月我突然惊觉嘉义公园里的树木大约有六、七成都树干连根被漆上了白色不明物质,显然是在作某种防护,果然又在公园中发现了两棵巨大的老榕树被锯光了枝叶,正在吊点滴治疗褐根病。一星期前到嘉义市文化中心时,竟看到园区内一棵长满气须的大榕树不见了,起而代之的是被铁丝网围绕的小水漥,靠近一看公告才知道正在进行褐根病的水淹疗法。这一连串的遭遇终于让我体会到这个陌生的褐根病竟然是如此的可怕及无所不在,经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后才认识到它的严重性。
嘉义公园里的树木大约有六、七成都树干连根被漆上了白色不明物质。

正在进行褐根病的水淹疗法。

正在进行褐根病水淹疗法的公告。

老榕树被锯光了枝叶,正在吊点滴治疗褐根病。

染病的老榕树被锯光了枝叶。

染病的老榕树被锯光了枝叶。

简易路障防止民众进入感染区。

原来,树木褐根病是一种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林木、多年生果树及特用作物重要根部病害,会引起根部腐败而导致全株凋萎死亡,为台湾木本植物主要根部病害之一。树木褐根病在台湾为一古老病害,在1928年日据时代即已记叙此病于龙眼、金露花、绣球花、樟树、变叶木….等植物之发生、为害,其后至今之调查显示,此病在台湾以及离岛,多达120种以上之植物寄主被发现,主要传播途径系藉由根系接触,发病慢、传播慢、早期病征不明显,难以诊断,而后期防治又难以成功,为其特征。褐根病目前被认为是台湾或离岛,平地海拔1,000公尺以下,林木、果树或观赏植物的“世纪黑死病”,有“树癌”之称。

当树木染病后其树根患部组织会变色,但与健康组织间界限不明显,而后木材褐化,数月后白腐,长有不规则褐色网纹线。病根表皮易剥离,覆盖褐色菌丝块,并黏沾土砾石块。若树木感染褐根病未经妥适处理,其结局则是病株急速凋萎,树木死亡后干枯的叶片与果实可存留在枯树上数月,或者植株生长衰弱,叶片稀疏及掉落,约1-2年后死亡。

褐根病威胁台湾农、林产业及绿美化资源,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另本病导致木材白色腐朽,使树体容易倒伏,形成公共安全隐忧。近年来发现植物罹病记录渐趋增加,恐有蔓延扩散之虞,目前已成立跨部会树木褐根病防治推动小组推动全台防治、宣导及监测工作。

褐根病使树体容易倒伏,形成公共安全的隐忧。

对于珍贵树种或老树可先行施以预防性药剂灌注。

现依据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对褐根病防治方法的建议如下:

1、 已发病地区:
在已发病的区域如没有足够的经费,至少需做阻隔病害扩散的处理,如该区域要重新种植木本植物则需彻底清除土壤中病原菌。

(1)阻隔病害扩散 (掘沟阻断法):
将病主根完全挖除烧毁,在健康树与病树间掘深沟 (超过1公尺),并以强力塑胶布阻隔后回填土壤,以阻止病根与健康根的接触传染。
(2)清除土壤中的病原菌:
(a)熏蒸法:将受害植株的根部土壤松开,捡起所有根部并烧毁。清除病根后的土壤需进行熏蒸处理。熏蒸处理的药剂有迈隆 (卫本) 或尿素配合石灰。
(b)水淹没法:如发病地区的环境允许进行淹水处理,则不必使用上述熏蒸法处理,以减少使用化学药剂。本方法也需先捡起土壤中的病残根,再进行1个月的浸水,以杀死土壤中的存留病原菌。

树上绑着一大块标示褐根病防治程序的塑胶帆布。

2、药剂治疗与保护:
感病初期的树木及病死树周边的健康树木,需施用化学药剂治疗与保护,可使用三泰芬、三得芬、新星、铜快得宁、扑克拉或尿素石灰等药剂,以药剂混土覆盖法或药剂稀释灌注法处理。

褐根病之防治方法,虽有多种被提及,但中华永续农业协会的研究显示台北市政府曾4年砸1亿,却挡不住褐根病,束手无策。以及褐根病蔓延,大安森林公园拉警报。显然,广泛性施用“迈隆”熏蒸处理,徒劳无功,无法灭绝褐根病菌。目前所推荐之防治方法,长久持续大量施用熏蒸剂,衍生抗药性之褐根病菌菌系势所难免,而且对生态系破坏性高,对于人、畜、野生物、微生物多样性之灭绝之负面作用不容忽视,更何况也不符防治成本效益,且不符具深根系、广根系特性林木之病害防治原则。

此外,也和国家所标榜之无毒岛、有机农业、生态永续经营之理想、愿景背道而驰,亦和地球村之绿色环保之趋势大相径庭。倘若以系统性杀菌剂进行根、茎基部点滴灌注,可藉扩散或输导作用,反而较易达到触杀病原效果。职是之故,对于珍贵树种或老树先行施以预防性药剂灌注,或定期以灵敏之分子标记进行检测,验证有病原存在时,立即进行药剂灌注,应可事倍功半,并减少成本,以及药剂对于根圈土壤之污染和对生态系之破坏。

现行树木褐根病防治标准作业流程,亦推荐水淹没法,然于自然林地,就罹病林木或已枯死之林木长期浸水处理,常受水源、地貌、地质所限,通常难以执行。此外,于林地浸水处理成效亦未经验证;倘若处理对象为尚未枯死之林木,长期浸水,就学理而言,亦不利于林木生长,很可能导致根系缺氧、窒息,或遭受其他喜湿性之卵菌病原侵染,而加速其死亡。

真菌,包括树木褐根病菌,及层根腐病菌,皆系经地球之长期生态选汰、演化后,可适应之栖息物种,故生态条件适合时,造成发病、感染,此纯属必然;就此原则衡量,事实上无法灭绝此褐根病之病原,只能由树种、栽培、管理、经营等途径,降低发病率,经由物种自然演替,维持生态系多样性平衡。因此,结合早期快速诊断、鉴定、早期治疗,以及生态抚育、种植抗病、耐病树种、合理栽培管理、化学药剂、生物防治、抗病育种、抗病单株选植等技艺,进行综合病害管理,应为上策。

* * *
参考资料引用来源: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台东林区管理处网站──褐根病防治工作
中华永续农业协会──褐根病防治对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就是这个光!就是这个光!大伯,你们赶快看。”“伟大的神即将降临?”小侄子突然兴奋地冒出这句无厘头的话,我好奇地问道:“小雄,你怎么会这样说呢?”小侄子满怀期待地回答:“因为以前我在电视和电影里头好几次看到只要天空中出现这种光,马上就会有伟大的神佛降临,你们赶快仔细地看清楚不要落掉了。”
  • 当我正专注地观察一朵池里的白色荷花时,一个小黑影突然从眼前闪过,顺着黑影飞行的方向我仔细追踪,小黑影的身躯终于清楚地显现,竟是一只全身漆黑但腹部上却环绕着一圈明显白色腰带的蜻蜓。
  • 树林里,一只粉蝶在草地上来回地飞舞着,似乎正在寻找小野花好饱餐一顿。可是,当粉蝶低飞掠过草尖时,突然一团有如镰刀般的黄绿色物体自草丛中挥出......
  • 在澳洲沙漠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大漠石龙子正趴着享受日光浴,以便调整体内外的温度。这时一只体型较大的鬃狮蜥突然出现在它眼前,也趴着享受起日光浴来,虽然同属蜥蜴一族,但大漠石龙子却对鬃狮蜥看不顺眼,开始对鬃狮蜥的外表嘲讽起来。
  • 中华白海豚又称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属于哺乳纲鲸目海豚科,出生时身长约一公尺,成年后身长则约二至三公尺,体型粗壮,体重150至230公斤,其嘴喙突出狭长,背鳍矮而呈镰刀或三角形状,背鳍下方及后缘则呈驼峰形。
  • 春天是万物开始繁衍滋长的好季节,在郊外树林里的一棵枯木上,近日新出现了一个直径约六、七公分的圆洞,那正是准备传宗接代的五色鸟夫妇努力用嘴挖出来的爱巢。
  • “回来了,回来了,大家注意。”我手指着嘉义公园忠烈祠神道入口前的一颗风铃木低声喊着,这时四、五台单眼相机包括一支600mm的大炮级镜头都严正以待地指向神道入口旁一棵大榕树上的树洞,摄影同好们无不望着树洞聚精会神地备战着。
  • 水雉是很稀有的鸟类,全世界共有8种,在台湾水雉科的鸟类则仅有一种,名为雉尾水雉,其字意是如同雉鸡般具有长尾羽的水雉鸟,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
  • 在奥林匹克发源地——希腊的一个村落里,有一块石碑上刻着“想要美丽吗?请跑步。想要聪明吗?请跑步。想要健康吗?请跑步。”
  • 白天的博物馆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馆方正在为新来的真猛犸象化石标本举辨欢迎活动,一整天馆中来观看真猛犸象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夕阳西下后,原本热闹的博物馆随着人群的逐渐离去变得冷清,天色漆黑,博物馆关上了大门,宽阔的寂静大厅中,只剩下微弱灯光照射下孤单的真猛犸象化石标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