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王的境界及变迁(一)

font print 人气: 820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人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称中国的文化是神传文化。神传给人的文化是不是就是最先传给我们的祖先三皇五帝的呢?那麽谈神传文化就不能不谈皇帝、帝王。

在神传文化中,什么人才有资格为皇、称帝、做王呢?皇、帝、王三个字之间又有什么差异?为什么有这样称谓上的变化?

据东汉史官班固整理的《白虎通义》记载:“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名德,号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也就是说帝王的名称不是随意而指称,是有着深刻内涵。

《白虎通义》中认为三皇是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其后是三王,即夏、殷商、周王。世代不同,名号也不同,而皇、帝、王代表着三种不同境界和三种不同治理人民的方式。

(大纪元图片库)

“皇”

皇是一个名号,也称天皇。古书《管子》中称“明一者皇”。意思是称之为皇的君主,深刻地洞察天道规律,而他管理人民所依据的是上天规范天地人万事万物的无所不包、无所不覆的至大至美的天道规律。在天道之下,阴阳相荡,四时交替,人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

三皇时期,人们穴居而处,穿的是动物的毛皮,喝的是山间的泉水,质朴无欲,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身为管理者的皇,垂拱无为,结绳而治,没有制度,没有刑罚,人言为“信”,出一言而民不违,在至简至易中人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在《尚书大传》中说,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为人类带来光明,被称为天皇;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并且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始制八卦,初设法则,使人能够探知天地变化的规律,成为万物之灵,因此被为人皇;而炎帝神农氏,教民制作耒耜,耕田播种,以尽地力,被称为地皇。

皇的境界有道而无德,有万物的种类,而没有人为的区别,人们则天之道而行,大道平夷,处处可通,没有任何扰动,美大而难言。

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上天以不言之言作为对人与万物深邃而广远的教诲。因为上天已经将最好的一切呈现给世界,万物顺性而生,群民顺性而长,人们在宁静、安详、无欲无求中安享上天的盛宴。

现代人用原始和愚昧来形容远古时期的人,实在是过于物化的现代人在精神境界上与古人相距太远太远之故。

(大纪元图片库)

“帝”

帝是次于皇的名号,也称天帝,其所达到的境界和管理人民的依据是道德,以民为子,将人与万物相区别,没有皇的高远广大。

在《白虎通义》中是这样论五帝的:

◎黄帝号“自然”,始作制度,在天地人的规律中取其中和、自然,万世不易。
◎颛顼号“高阳”,能专一持正天人之道,道德高明。
◎帝喾号“高辛”,能将道德施行、发挥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唐尧,唐者,荡荡也,至大之貌;尧者,峣峣也,至高之貌,是说唐尧的道德境界高远博大。
◎虞舜,虞者,乐也;舜者,顺也,循也,是说虞舜能继续推信唐尧之道,使人民欢乐和顺。

帝的境界有道有德,有天下的概念,但没有拥有天下的观念,更没有王朝国家的概念。德者,得也,是说人从天道规律中所获得用以指导自己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能够顺应规律的那部分内容。

(Fotolia)

德只有人才能够获得,只有人才能够体悟,也只有人才能自己选择、自我约束。而道德境界阔大的帝可以带领他的人民走很远的路。有道行之则远,无道行之则近。“高谋远虑”,“高瞻远瞩”,并不是句虚言。

人的道德境界越是崇高,越是能够深刻地认识事物、洞彻和把握事物间的规律,做起事来越是游刃有余,四通八达;否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处处掣肘,寸步难行。

帝治理的时期,人们不再则天道而是则圣人之道而行,是以圣人对道的体悟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虽然是任德而为,但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刑罚制度,有强制的硬性规定,有善恶的区别,有黄帝的兵征天下,较之普遍无私、率性而为的天道规律而言,境界已经大大的缩小了。所以,老子称这种状态为“失道而后德”。

那麽王者又改变成怎样的境界呢?下篇文章再继续探讨。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王书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成语“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的典故,讲的就是婚姻大事早已天定的故事。
  • 从北宋儒生刘庭式的故事,我们了解古人对婚姻的信守,古人为什么能够信守婚约呢?是因为他们相信夫妻之缘原本就是命中注定,唐朝韦固找媳妇的过程更证明了这一点。
  • 语云:“祸由恶作,福由德生”。古人认为世事无常,人生如梦,莫费尽心机贪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唯有积德行善,向道向善才是人生之正途,因为天道佑善。反之,贪图利欲之人,必定只有自我的私念,少有大道的追求,也就不配上天的辅助与护佑。
  • 北宋儒生刘庭式的故事,我们了解古人对婚姻的信守,古人为什么能够信守婚约呢?是因为他们相信夫妻之缘原本就是命中注定,唐朝韦固找媳妇的过程更证明了这一点。
  • 宋代的丁谓,年少时就“机敏聪颖,书过目辄不忘”,棋琴书画、诗词音律,无不通晓,多才多艺。他虽然才智过人,却没有用在正路上,为了权利变得邪佞狡诈,为了向上爬和巩固权位,奉承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为奸邪”。
  • 清代时,张奉通晓法律诉讼的事,很有口才和文笔,而且又对辖内的田赋及户口了如指掌,他能够使田地很多的人,一下子就变成一无所有而无立锥之地,因此张奉拥有很多土地。
  • 不属于自己的钱财不可妄取,否则得不偿失......
  • 想要有财,必须有德才行,否则就会人财两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