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

作者 : 无思
font print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人无完人”这句话,往往成为人们开脱自己和原谅别人的借口。自己犯了什么错、有什么毛病或坏习惯又不想改,一句“人无完人”嘛!就打发了。对别人的错误,想原谅的,同样一句“人无完人”就遮掩过去了。当然,不想原谅的,肯定另有说法。

其实,“人无完人”的真义并非如此。“人无完人”真正的内涵,一是对待别人要宽容;二是要求自己要严格。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二者的内涵是相通的。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内省的文化,讲究每天“三省吾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根本,每天都要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动念思维,符不符合道德。

人易犯错 要时时警惕

“人无完人”意指人很容易犯错误,稍不注意就可能出问题,必须时时警惕,“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断上进,才能使自己逐步趋于完人的境界。所以,律己一定要严。如孔老夫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老了,才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基本可以说是完人了。其实,那也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多不容易呀!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又是极具包容性的、宽容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也。这种包容、宽容,既包含了对不同文化、不同特点的理解容纳,又包含了对不同生命弱点、缺点的谅解和海涵。这种包容、宽容的前提是承认人无完人,承认生命先天的不完美。对人、对己的不同态度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海纳百川 对他人包容

说白了,“ 人无完人”只是一个前提性的结论。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认识、如何做,体现出生命的境界和修为。知道自己不完美、不完善,就时刻保持清醒警惕,不断归正自己,这个生命就在走一条向上的路。

另一方面,因为知道“人无完人”,所以对别人总能保有一份宽容和体谅,这是保持良好心态的关键,也是善和忍的体现。当然, 如果只是把这句话当成开脱自己错误的挡箭牌,那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每况愈下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凡事皆有因缘,一切都是自己行为的结果......
  • 古人认为,“道”生万物而赋予万物具备了“德”,故道尊而德贵,倡导“以德配天”、“以德治世”等。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治世”,“文景之治”就是其中之一。文景,就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文景时期,仁风德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百姓祥和而太平。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凭着传统的信仰和正信,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延续至今。在正统文化的影响下,历史上杰出的诗人们以睿智的思想、哲理的思维感悟人生,以美妙、凝练的语言使人们产生心灵的共鸣,启迪人们追求真理,升华道德,回归人的本性和良知。
  • 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寓意深远,被古代正直的士大夫们视为立身行己的准则,也是历代人们所崇仰的思想境界和美德。
  • 发自内心的善举,让命运也跟着改变......
  • 《西游记》一书家喻户晓,其中主要人物孙悟空真我本色更是为人称道......
  • 宋代时汀梁曹州有个秀才叫周荣祖,周家先世广有家财,祖父周奉敬奉神佛,盖了一所佛院,每日看经念佛,施仁布德,家业兴旺。到他父亲手里,只经营产业,不信神佛,为修理宅舍,不舍得另搬木石砖瓦,就将那所佛院尽拆毁来用了,等到宅舍工完,得病不起,百般医治无效,人皆以为不信佛之过。父亲死后,周荣祖掌管家业,因学业有成,想上朝应举,就带了妻子张氏和尚在溺褓中的儿子长寿同去。他把祖上遗下那些金银成锭的做一窖埋在后院墙下,随身只带些零碎金银,叫一个当值的看守房廓屋舍,就举家应试去了。
  • 吴道子,盛唐时期杰出画家,被后世尊称为“一代画圣”,被民间画塑匠人尊称为“祖师”......
  • 在中国历史上,从禹、汤到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唐德宗、清世祖、清圣祖,每当有重大的天灾人祸发生时,帝王们常常都要反省自己--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上天会震怒?然后,沐浴斋戒,拜祭天地,甚至向天下发出〈罪己诏〉,公开对自身的过错和失败进行反省忏悔,向上天、向所有百姓承诺一定会改正错误,并要求天下人务必要劝谏、监督自己,以此来获得上天的原谅,免得上天降罪、百姓受苦。
  •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气魄何等宏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