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正义(17):有关简化字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2)

作者 : 子正
font print 人气: 107
【字号】    
   标签: tags: ,

误区二:汉字的历史发展趋势就是由繁趋简

为了给混乱不堪的简化字寻找其存在的合理性,大陆的文改专家与所谓的学术权威们凭空编造一条文字演进规律--文字的历史发展趋势就是从繁趋简。

从宏观的角度看,这样的观点显然有违文字(汉字)学基本常识:“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序》)从学术的角度看,这些观点都没有经过严谨的学术论证,缺少必要的有效数理统计数据支持,属于一种拍脑袋的想当然。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观点,明显与事物发展由简趋繁的基本规律相悖。(可参考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定律”。)事实上,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根本就不存在“由繁趋简”的“趋势”,恰恰表现出符合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由简而繁”。

在前文〈汉字的造字理念与原则〉及〈汉字造字揭秘〉中我们已经揭示,汉字是按照“依类象形,形声相益”的原则系统设计、模组构造。所以,汉字的整体发展演变趋势是有设计、规律的“由简而繁”,整个汉字系统所呈现出来的样态就是这样。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个别的或局部的也有由繁至简的情况,但那是在不违背构字原则、规律前提下的技术性处理,如“省形”、“省声”。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由简而繁”是有前提、限制的。前提就是“系统设计,模组构造”,而不是随便由人任意发挥;限制就是“模组构造”的层级数。具体说,基础模组是象形字(包括指事字,下同)。二级构造是会意字,由象形字根据需要组合而成。三级构造是形声字,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根据需要组合而成。

当然,也有一些形声字属二级构造,只由象形字组合而成。此外,已有形声字亦可作为新造形声字的构造模组,这样,汉字的构造,就可能达到四至六个层级。即六个层级,就是汉字“模组构造”层级的极限。

随着社会发展,人与人交往增多,原来有限的文字可能不敷使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有四种︰

1. 增加文字

增加的文字主要形声字。上面介绍过,形声字处于汉字构造层次的第二、三、四、五、六级,故内部结构最繁复,笔划数最多。

2. 语义多载

就是用已有的文字表示相关的多个意义,即一字多义。

3. 假借

即利用已有文字,表示与其多不相关的意义,表现为一字多音。

4. 由字组词

这个暂不多说。

虽然新的事物、新的概念不断涌现,但汉字数量的增加却不是无限的。前文〈汉字的数量有定数吗?〉已有介绍,汉字的数量是有定数的,常用字三、五千,通用字七、八千,总量的上限约为一万三。

那么有限的汉字,如何做到与无限的事物与概念相适应呢?这就涉及到汉语的特点了,具体内容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陆续介绍。

不论哪一种方法,都不会造成汉字结构与笔划整体演变趋势“由繁而简”,而只会“由简而繁”,至多是保持不变。

至于一个汉字的形体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是简是繁,可能会有不同变化,但不影响汉字发展演变“由简而繁”的整体规律。

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以象形字为基础构造单元,分古、今文两个发展阶段。
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文)阶段,汉字的“象形”意味明显,这种“象形”特征,是由线条描绘出来的。

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阶段,汉字由“象形”的具象性,转变为相对抽象的“示意”性。这种相对抽象的示意性,是靠用不同笔划书写出不同的形体、结构表现出来的。

汉字古、今文形体由相对象形性变为相对抽象示意性,书写由线条变为笔划,所以孰简孰繁难于准确比较,但大致说来简繁情况基本相当。

下表是我们选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常用字,基本能反映出汉字古、今文的简繁变化情况︰
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角度来说,都不存在“汉字的历史发展趋势就是由繁趋简”这样的规律。这样的说法,纯属妄言。@*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同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息息相连,可以说,没有文字就没有我们华夏民族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 相传,明朝末年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在面对李自成等流寇四处窜扰、祸国殃民..
  • 一个人行踪飘忽、出没无常,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是的,神鬼出没的方式,理当非人力所能知测。然而,换个角度想,“神出鬼没”的原意是否也有可能是:神出现了,鬼就消失?
  • 中文是当今世界上极特殊的文字,其中的意涵不但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深意......
  • 有一个老笑话,一个孩童到了启蒙的年纪,父亲找了位老师教孩子写字,孩子学了三日后禀报父亲自己已经学会了。于是父亲命他写封信给万姓友人,未料孩子一写三日...
  • 仓颉造字数千载,几人归去几人来;神传文化展新意,大道已就天门开。每一个汉字,其点横竖捺撇折勾都有特定位置,随意改变某一笔的位置就不协调。而人类社会的群体关系与汉字结构的这种特点何为相似。
  • 汉字不仅是世界三大古老文字之一,更是唯一现代人仍在使用的象形、形声、会意字体。学习汉文的台湾人会正体字,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对于一般用字母和拼音书写的人来说,能书写千年前的汉语却是件神奇的事!
  • 中国古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看似简单的一句成语“不三不四”,却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渊源。“三”与“四”这两个数字的由来,及其中隐藏的原始涵义,要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河图》...
  • 百果之中,我独爱鲜桃,尤其喜欢又大又甜的水蜜桃。细思之,百果中只有桃子可以称“仙桃”,其它果品都不能冠以“仙”;百木之中,唯有桃木可以称“仙木”,其它树木与仙无缘。
  • 通读《弟子规》,概而括之,就是一个“孝”字。儒家孔子讲“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是如此的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