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font print 人气: 162
【字号】    
   标签: tags: ,

包青天的故事通过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大家一定耳熟能详。铁面无私、刚直不阿、忠君爱民、神机妙算等的形容词,刻画出一位历史上清官的典范,百姓心目中为民请命的青天。

包拯是北宋时安徽庐州人,他自幼学习经史,有“报国安民”之志。仁宗时先后任开封知府、监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倡导任人唯贤,对祸国殃民的贪官及庸碌无能的昏官大加弹劾。他曾七次弹劾贪官王逵,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

王逵在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时,骄横跋扈,欺压百姓。宋仁宗几次把他调职降职,都遇到包拯的弹劾,包拯认为王逵在前任上苛政暴敛,民怨沸腾,应该得到严厉的处罚,不能提拔重用,如果任命王逵这样的酷吏,等于给当地百姓带来一场大灾难。在包拯连续七次上书弹劾的坚持下,宋仁宗最终罢免了王逵的职务。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在张贵妃的请求下,宋仁宗把张尧佐提升为三司使。包拯指出宋仁宗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而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后来在张贵妃的一再请求下,宋仁宗又先后两次下旨擢升张尧佐。包拯坚持直谏,指出张尧佐平庸不称职,请皇帝另选贤能,大臣们也纷纷支持包拯。宋仁宗不得不叹息道:“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

包拯闻言直趋御座前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以国家为重!”最后宋仁宗终于将此事作罢。

(Fotolia)

包拯不仅敢于直言犯君,更时时规谏君主,指正仁宗的过失之处,同时又对治国安民的大计提出建议。他特意把唐朝魏徵的三篇奏疏抄录给宋仁宗,希望宋仁宗能像唐太宗那样,成为“英明好谏之主”,能“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一方面兴利除弊,一方面选贤任能。

他在奏疏〈乞不用赃吏〉中指出清廉是人民的表率,贪污则是危害人民的盗贼。 主张用人要用忠直廉明的君子,他为因触怒权贵被贬的范仲淹等人呜不平,并建议重新起用他们。对于贪赃枉法者,则严惩不贷,并且永不录用。

他的建议多被宋仁宗采用,使贵戚宦官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包拯还多次上疏推行善政,提出“宽民利国”,以保百姓福祉。他采取了一系列 “薄赋敛、宽力役、救荒馑”,治理水患,兴教办学等措施,并督促各路行政机关能够尽职为百姓谋福。

他请求宋仁宗支义仓米赈济灾民,使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并请求真正放免民户欠负的赋税等。宋仁宗接受了包拯的建议,曾任命他专门负责“放天下欠负”,结果一次即除放各种欠负一千二百万。

包拯为了防止权贵们找他“走后门”,干脆完全断绝与他们的私交。堵了后门却开了前门,在包拯任开封府尹时破除旧制,规定大开官府正门,凡告状的都可以进去直接见官,面陈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拦刁难,呈现了“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是非明辨”的局面。

(Fotolia)

包拯严于律己,生活俭朴,清正廉洁。他“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广为流传。端砚闻名天下,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包拯曾任职端州,任满后,端州百姓万人空巷来码头相送,携物相赠,都被包拯一一谢绝。

有个人将一块最上等的端砚用黄布包好,悄悄放进舱内,想包拯到了地方也就收下了。包拯的船不久到了羚羊峡,本来风和日丽的天气却突然风起云涌,大浪不止,几乎快要将船给淹没了。

包拯下令停船,暗自诧异:“我包拯在端州清淡如水,如何惹的天公这般动怒?”于是命人查看行李。果然发现了一件端砚。包拯将端砚扔进江中,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

随后,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了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顺流而下,后来变成沙滩。这便是传说中的“砚洲”、“黄布沙”或“墨砚沙”。当地人请名匠雕刻了对联纪念,对联上书:“星岩朗耀光山海,砚渚清风播今古”。

包拯一生光明磊落,他写在府衙中央大厅墙壁上的一首明志诗,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今天的中国人尤其盼望包青天能够再次来到中原大地,解万民于水火,只是不知如今在中国那片土地上为官的人,对照包青天,会不会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先人蒙羞,让后代汗颜。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时,张奉通晓法律诉讼的事,很有口才和文笔,而且又对辖内的田赋及户口了如指掌,他能够使田地很多的人,一下子就变成一无所有而无立锥之地,因此张奉拥有很多土地。
  •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对契说:“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帝尧任用契为司徒,掌管天下教化,对百姓进行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并告诉他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
  • 白居易,字乐天,他与李白、杜甫在中国诗坛同负盛名,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下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报国之志的诗篇。
  • 周处自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周处是晋代义举阳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不拘小节,性情凶悍粗鲁,恣意妄为,简直成了乡中一害,乡亲们都十分怕他,总是躲得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颜之推,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的典范。
  • 中国古代,人们敬天信神,追寻大道,虔诚地相信人是能够修炼得道成仙,传统文化重伦理、道德并传承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 祸临恶人,吉神佑君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