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font print 人氣: 162
【字號】    
   標籤: tags: ,

包青天的故事通過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等,大家一定耳熟能詳。鐵面無私、剛直不阿、忠君愛民、神機妙算等的形容詞,刻畫出一位歷史上清官的典範,百姓心目中為民請命的青天。

包拯是北宋時安徽廬州人,他自幼學習經史,有「報國安民」之志。仁宗時先後任開封知府、監察御史、樞密副使等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倡導任人唯賢,對禍國殃民的貪官及庸碌無能的昏官大加彈劾。他曾七次彈劾貪官王逵,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

王逵在任荊湖南路轉運使時,驕橫跋扈,欺壓百姓。宋仁宗幾次把他調職降職,都遇到包拯的彈劾,包拯認爲王逵在前任上苛政暴斂,民怨沸騰,應該得到嚴厲的處罰,不能提拔重用,如果任命王逵這樣的酷吏,等於給當地百姓帶來一場大災難。在包拯連續七次上書彈劾的堅持下,宋仁宗最終罷免了王逵的職務。

張堯佐是張貴妃的伯父,在張貴妃的請求下,宋仁宗把張堯佐提升爲三司使。包拯指出宋仁宗任人唯親,不合大宋法度,而背景是後宮干政、個別大臣曲意奉迎,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後來在張貴妃的一再請求下,宋仁宗又先後兩次下旨擢升張堯佐。包拯堅持直諫,指出張堯佐平庸不稱職,請皇帝另選賢能,大臣們也紛紛支持包拯。宋仁宗不得不嘆息道:「朕既貴爲天子,難道擢任一個人就這麽不容易?」

包拯聞言直趨御座前說道:「難道陛下願意不顧民心向背?臣既為諫官,豈能自顧安危而不以國家為重!」最後宋仁宗終於將此事作罷。

(Fotolia)

包拯不僅敢於直言犯君,更時時規諫君主,指正仁宗的過失之處,同時又對治國安民的大計提出建議。他特意把唐朝魏徵的三篇奏疏抄錄給宋仁宗,希望宋仁宗能像唐太宗那樣,成為「英明好諫之主」,能「明聽納、辨朋黨、惜人才」,一方面興利除弊,一方面選賢任能。

他在奏疏〈乞不用贓吏〉中指出清廉是人民的表率,貪汙則是危害人民的盜賊。 主張用人要用忠直廉明的君子,他為因觸怒權貴被貶的范仲淹等人嗚不平,並建議重新起用他們。對於貪贓枉法者,則嚴懲不貸,並且永不錄用。

他的建議多被宋仁宗採用,使貴戚宦官不得不有所收斂,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包拯還多次上疏推行善政,提出「寬民利國」,以保百姓福祉。他採取了一系列 「薄賦斂、寬力役、救荒饉」,治理水患,興教辦學等措施,並督促各路行政機關能够盡職為百姓謀福。

他請求宋仁宗支義倉米賑濟災民,使他們不至於流離失所,並請求真正放免民戶欠負的賦稅等。宋仁宗接受了包拯的建議,曾任命他專門負責「放天下欠負」,結果一次即除放各種欠負一千二百萬。

包拯為了防止權貴們找他「走後門」,乾脆完全斷絕與他們的私交。堵了後門卻開了前門,在包拯任開封府尹時破除舊制,規定大開官府正門,凡告狀的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面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呈現了「前陳曲直,吏不敢欺,是非明辨」的局面。

(Fotolia)

包拯嚴於律己,生活儉樸,清正廉潔。他「不持一硯歸」的故事廣爲流傳。端硯聞名天下,當時的權貴、大臣、學士們都以家中存有幾方端硯為榮。包拯曾任職端州,任滿後,端州百姓萬人空巷來碼頭相送,攜物相贈,都被包拯一一謝絕。

有個人將一塊最上等的端硯用黃布包好,悄悄放進艙內,想包拯到了地方也就收下了。包拯的船不久到了羚羊峽,本來風和日麗的天氣卻突然風起雲湧,大浪不止,幾乎快要將船給淹沒了。

包拯下令停船,暗自詫異:「我包拯在端州清淡如水,如何惹的天公這般動怒?」於是命人查看行李。果然發現了一件端硯。包拯將端硯扔進江中,硯一落江,頓時風平浪靜,雲開日出。

隨後,就在端硯下沉的地方隆起了一片沙洲;包裹端硯的黃布,順流而下,後來變成沙灘。這便是傳說中的「硯洲」、「黃布沙」或「墨硯沙」。當地人請名匠雕刻了對聯紀念,對聯上書:「星岩朗耀光山海,硯渚清風播今古」。

包拯一生光明磊落,他寫在府衙中央大廳牆壁上的一首明志詩,可以說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寫照:「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做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悲。史册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今天的中國人尤其盼望包青天能够再次來到中原大地,解萬民於水火,只是不知如今在中國那片土地上為官的人,對照包青天,會不會擔心自己的所作所為讓先人蒙羞,讓後代汗顔。

--轉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時,張奉通曉法律訴訟的事,很有口才和文筆,而且又對轄內的田賦及戶口瞭如指掌,他能夠使田地很多的人,一下子就變成一無所有而無立錐之地,因此張奉擁有很多土地。
  • 《尚書.堯典》記載,帝堯對契說:「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帝堯任用契為司徒,掌管天下教化,對百姓進行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並告訴他做好「五倫」教育,在於要寬厚。
  • 白居易,字樂天,他與李白、杜甫在中國詩壇同負盛名,成為享譽世界的文化名人。他一生寫下大量反映社會現實、抒發報國之志的詩篇。
  • 周處自新」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周處是晉代義舉陽羨,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宜興人,鄱陽太守周魴之子。周處年少時縱情肆欲,不拘小節,性情凶悍粗魯,恣意妄為,簡直成了鄉中一害,鄉親們都十分怕他,總是躲得遠遠的,不願和他交往。
  •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顏之推,對自己一生有關立身、處世、為學經驗的總結,被後人譽為家教的典範。
  • 中國古代,人們敬天信神,追尋大道,虔誠地相信人是能夠修煉得道成仙,傳統文化重倫理、道德並傳承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 禍臨惡人,吉神佑君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