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侨泰毕业生创意多元 具推广价值

邓玫玲台中
font print 人气: 4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04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邓玫玲台湾台中报导)侨泰高中第17届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夕许多设计新秀们以各种精彩作品相互竞秀,并获得许多奖项,展现的创作能力非常丰沛。

三年级服装科王唯甄同学以“不对称波浪”的主题制作的一款服饰,获得全国技艺竞赛服装设计金牌,这款得奖作品展现了王唯甄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天分,让人刮目相看。而汽车科学生也有不错的成绩,吴启瑞老师的研发团队发明了机车安全帽配合锁,可以让安全帽与机车同时上锁,锁住安全帽的方式简单方便,是一项深具市场推广价值的工业设计。

侨泰高中广设科学生利用被人随意丢弃的茶包,掉落的榕树与芭乐叶,制作成再生纸,再制作出造型特殊的LED灯具。(邓玫玲/大纪元)

广告设计科今年也有很多亮丽的表现,林珊琪、王芸婷和刘庭聿利用被人随意丢弃的茶包,及在人行道掉落的榕树与芭乐叶,把这些废弃的物品打成泥制作成再生纸,再制作出造型特殊的LED灯具,并以台湾云豹、樱花钩吻鲑等保育动物图腾为灯具作造型,环环相扣的设计概念令人叫好。
侨泰高中餐饮科教师王裕华、徐美玲、林顶立三人组队,参加2014客家美食料理比赛表现优异,荣获社会组竞赛金牌奖。(邓玫玲/大纪元)

侨泰高中餐饮科的教师们也交出很优异的成绩单,王裕华、徐美玲、林顶立三人组队参加2014客家美食料理比赛表现优异,荣获社会组竞赛金牌奖,得奖的客家特色料理取名“苦尽甘来福气到”,采用客家的福菜、梅干菜、豆酱、树子酱制作出别具风味的客家美食。

侨泰高中校长室主任秘书表示:每年在这个毕业前夕,侨泰学生们都有很好的研发与创意作品,值得业界关注并推广至消费市场。

责任编辑:罗令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杨小敏台湾高雄报导)三信家商第48届三信美展暨第10届广设科、第14届广设学程毕业展,于5月27日至31日假高雄市政府中庭展出,今年主题“好YOUNG(样)板”,以七巧板的概念为主轴,藉YOUNG传达年轻源源不绝的活力与创意,以成为设计教育的好样板,计有一百多件作品参展。
  • 英国时尚界挖掘设计新秀的重要秀展-伦敦毕业展时装周,今年首次邀请国际设计大学毕业生参加,台湾实践大学江奕勋以“航向月球”系列作品,勇夺最佳设计师首奖。
  • (大纪元记者杨小敏台湾高雄报导)三信家商观光科舞蹈班,常代表高雄市参加各项重要庆典活动,该校连续22年获高雄市政府遴选参加双十国庆演出;过去每个学生几乎都没有舞蹈基础,直到就读三信才接受训练,继而热爱舞蹈,他们利用早读与课后不断练习,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缔造不凡的成就。
  • (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2013大学建筑系毕业设计国际特展”旨在提供一个国际建筑学术交流的机会与平台,让来自台湾、日本、香港与新加坡大学建筑系的年轻应届毕业生、建筑师与教师们,能一起分享并讨论他们对于建筑未来的愿景与观点。此展览自7月21日至9月22日于罗东文化工场展出。
  • 【大纪元9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贞贞伦敦15日专电)台湾实践大学服装设计系毕业生江奕勋,今年6月勇夺伦敦毕业展时装周国际设计大学毕业生最佳设计师首奖,今天他的作品首次在伦敦服装周展出,抢眼的设计受时尚专家好评。
  • 台中市港区艺术中心推出龙津国中美术班毕业展,展出水彩、水墨、版画及复合媒材创作,欢迎民众参观,用行动支持艺术新秀。
  • (大纪元记者陈文敏台湾苗栗报导)亚太创意学院视传系巡回展,首站于31日起在竹南美术馆展出,日间四技部两个毕业班共15组的毕业作品,涵盖形象视觉规划、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绘本、导览书等,作品缤纷多元、丰富精美,31日该系参展学生展现所学发挥长才,完美的毕业展邀约乡亲前往观赏,展期至4月13日止。
  • (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耕莘专校与宜兰县政府文化局合作,于4月6日举办数位媒体设计科第一届毕业展“惊彩玩艺儿”。此次展览依类别分为三大展区:分别是产品概念设计、企业形象与包装设计为主的“视觉传达设计区”,影音多媒体与互动游戏的“数位多媒体区”与结合在地产业与文化的“文创产学交流区”三大区,毕业生将五年学习成果以多种样态呈现,动静兼具。
  • (大纪元记者简惠敏台湾屏东报导)国立屏东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设计系,8日起至4月11日在校内图书馆举办毕业成果展,今年主题为“拥生树”,作品涵盖家具、空间规划、木质纤维应用、包装设计及板胡乐器制作等作品共20多件。兼具实用性与艺术美感的作品,展现4年学习亮点。
  • 随着毕业季到来,即将跨入下个阶段的彰化艺术高中美术班学生,在国立彰化生活美学馆联合举办“回艺”毕业展,除了得奖的艺术作品外,学生自制创作理念影片,表达高中生涯当中的创作“回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