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周文王“谦卦”的智慧

文/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气: 1299
【字号】    
   标签: tags: , ,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谦让、谦逊、谦卑都是非常美好的传统品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吹拂着淳淳的谦善之风。当现代人生活的环境中,受到各种现代思潮的冲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在面对重重心理压力的环境下,谦下为怀、谦逊礼让的淳厚古风,或许更让人怀念。

“谦卦”释义

三千多年前,周文王推演出后天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六爻”的爻辞有吉有凶。在所有的六十四卦中,只有一卦“六爻”的爻辞全是大吉,这就是“谦卦”。“谦卦”的卦图是:画出的一座大山,不是耸立在地平线上,而是深深位居地平线之下。

谦卦“像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多者用谦以为裒,少者用谦以为益,随物而与,施不失平也。”意思是:高山深藏在地中,象征着谦卑。君子效法谦卦精神,多者能积聚更多,少者也能增益。无论多寡,都能从谦中平等受益。

谦卦其中的一段爻辞写道:“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意思是:天道的规律是消减多余补益不足;地道的原则是变迁富足充实亏损,这使它像流水,保持滋润不枯竭;鬼神的原则是祸害自满的人,施福于谦卑者;而人道则是厌恶骄傲自满,喜爱谦恭。谦虚的人处在尊贵的位置,他的道德会更加光明;处在卑下的位置,他的善德也难以被人们超越。君子依靠美德拥有美好的结果。

从谦卦的赞誉来看,谦而又谦的君子,能长久的以谦卑来蓄养自身的美德,即使他遇到类似大川大河的危险,也会化难呈祥。以谦谦美德来处理异常艰难的局面,万事万物也会跟着受益。

周文王在狱中反复推演,基于对天地人这三道的清醒认识,总结出谦恭礼让是人生在世必备的重要智慧。不论一个人外在形貌如何,他们的天性都是平等共通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人不具备的特点和秉性,而每一个人拥有的才能和天赋,也都会成为彼此的参照,相互补给。

满招损 谦受益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谦,敬也。从言兼声。”言为心声,言语不自满,有功而不居,足以见恭敬推让之实,故谦从言。“兼”,为两者互合之意,尊道重人而谦退自处,人也会以此相遇而互相敬重,故“谦”从兼声。

《尚书》中记载:“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骄傲自满会为人招来损失,谦虚会使人受益,这是古代先贤认识到的天道。其实,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就,都来自众人之缘,和合而成的结果,并不会单纯地属于某一个人。面对现有的成就、得到的成果,一旦失去谦恭的态度,再大的功绩,也会在人心的傲慢和膨胀中,失去光泽。

人一旦骄傲自满,就会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比别人都强,他就很难再借鉴他人更好的品行,人生之路也就会止步不前。当心中的所想,越来越远离谦恭时,薄弱的根基,也无法再度深入成就的沃土。就像杯中的水已经灌满,再加上一点都会洒出来,真的是欲加之而不能。所以保持谦恭的态度,才会有更广的进取空间。

因此,源于“谦卦”的演绎,在中国古代留下了淳厚的谦风,也引申出“谦善、谦卑、谦下、谦和”等和谦有关的传统故事。

谦卑像大地 自尊而尊人

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参观时,他的弟子子路问,如何才能保持富贵不翻倒?孔子说:“对自身的聪慧要保持愚弱;功高覆盖天下,要保持谦让。”后来子贡问,如何才能做到对人的谦虚?孔子说:“那就要像土地一样,深深的挖掘,才能得到甘泉;种植五谷,就会生长的繁茂;草木繁盛,禽鸟和野兽就会在这里生养。土地之功很大,但它从不贪揽功绩。对人谦虚就应该像土地一样。”

当一个人才华横溢,又有权有势,如果他能像一座高山深深地居于大地之下,不以功居,谦卑待人,自尊而尊人,这样的人,即使很有成就、很有才华,也不会招人嫉妒,成为他人的阻碍。

不贪天功 谦恭守心

春秋时期的晋国贤臣介子推,骊姬之乱发生后,他不畏艰险困厄,始终跟随公子重耳辗转流亡19年。公子重耳逃到卫国后,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重耳一行转向齐国。流亡途中,由于没有食物,只好挖野菜充饥。重耳自幼生长在王宫,咽不下野菜。于是,介之推就割股熬汤,献给重耳。后来,重耳当上国君,就是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介子推并未因以前“割股奉君”的事,为自己求取富贵功名,他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他认为即使自己不割股奉君,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因为那是天命所在,怎么能贪揽上天的功劳呢!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介之推的故事,告诫世人面对功绩,应该保持的谦卑和恭谨。

周文王的“谦卦”留下的智慧,以及引申的谦卑文化,留在浩瀚的古籍中,如同宽广明澈的清湖,沉淀着它的古朴,温文如玉,清澈明亮;又平和静谧,宛如巨大的明镜,照亮迷惘,化解纷争。这座谦谦的明湖,对人心灵的滋养,保持精神的不枯不竭,生机勃勃,也赋予人清醒的心智,攀上“日进日新”的天梯。#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文王想要去狩猎,太史官编为他占卜之后说:“您这次去渭水北岸打猎,将有很大的收获。所得既不是龙也不是螭(一种无角的龙), 既非虎,也非罴,而是一位公侯。他是天降给您的老师,他将辅助您成就大业,使国家昌盛,并会惠及后三代君王。”
  • 周史上记:文王初为西伯时,一日出行于郊野之外,看到死人的枯骨暴露未被掩埋,就吩咐左右随行人员去把枯骨用土埋起来。随行人员说:“这些尸骨都是年久死绝的人,已无主了。”文王说道:“天子有天下,就是天下的主;诸侯有一国,就是一国的主。今此枯骨,我就是他的主了。何忍视其暴露,而不为掩藏之乎?”左右随从赶紧将枯骨掩埋了。当时天下之人听说文王有这等阴德,都说道:“西伯的恩泽,虽无知之枯骨亦且沾及,况有生之人乎?”
  • 周文王姬昌是后稷后裔中能够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并发扬光大的一代。他仿效祖父古公亶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大力倡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士,治理岐山下的据地。
  • (shown)周文王姬昌,虽没有亲自统一天下,却是三代圣王的代表。他不仅以盛德威服西方各国,更写下了儒家经典《周易》,而文王礼贤下士的故事,至今仍被传颂。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出自《诗经•关雎》的诗句,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昔日,周文王钟情深明大义,聪慧贤德的太姒,就想娶其为妻。精通占卜卦辞的文王,看相得知姻缘之机未到,只好遵守天意耐心等待。
  • 古公亶父是后稷的后人,也是周王朝的奠基人,被称为周朝的“太王”。他重修后稷、公刘(稷的第四代传人)的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国人都爱戴他。
  • 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历。季历生下了儿子昌,有圣贤的祥兆,古公想把王位传给昌,他的长子和次子就去了南方,把王位让给了季历。季历继位后,继续实行古公的德政,努力施行仁义,诸侯都归顺了他。
  • 姜子牙就是姜太公,是周文王兴国、武王克商的首席谋臣、西周的开国元勋,也是齐文化的创始人。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道、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据说,他还是中国最早的预言《乾坤万年歌》的作者。
  • 为什么中国人管妻子都叫太太、内人?据说,“太太”一词,源自“周朝三太”:太姜、太妊、太姒。这三位妻子都非常伟大,分别是周朝八百年江山开基创业的前三位君王——太王、季历、文王的妻子。婆媳三代,个个诚庄恭敬,行为处处合于道德规范。 “三太”母仪天下,施化家国,为天下女子所效法。后世便尊自己妻子为太太,希望自家妻子的贤德可比这三位国母。
  • 近来读史,常会读到爱不释手,似隔千年光阴,聆听圣贤,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平日言行,又多了几分端庄和恭敬。甚至连外出在无人之地,也常会回忆起史书的章节,与古昔对话时,心思也格外的谨慎,不觉欣喜“慎独”的妙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