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福建出生长大,以前却从来没有去过武夷山。因为机缘巧合,今年我认识了一位武夷山的茶农,通过她的介绍和邀请,上个月(11 月17 日)我去了一趟武夷山。到了武夷山,正赶上当地正在举行“民间品茶师”大赛,我见到了当地的茶农应师傅,他是这次比赛的评委。
1、古人眼中的武夷山
武夷山在中国古代就以山水清幽而著称,北宋时期的《云笈七签》及《诗纪外集(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陆鸿渐(陆羽,唐朝人,被尊为茶圣,著有《茶经》)《武夷山记》云:武夷君,地官也(道家的中元仙官名称)。相传每于八月十五日,大会村人于武夷山上,置幔亭(用帐幕围成的亭子,幔亭也是武夷山的别称)。(天上的仙官演)化(出一座)虹桥,通(往)山下,(让)村人既往(都去天上的宫殿中)。是日太极太皇(一说太上老君)、太姥魏真人(太姥山地官)、武夷君三座空中(三位仙官设座于空中)。告呼村人为曾孙(仙官把村民都称呼为曾孙),汝等若男若女呼座(让村民按性别依次入座)。乃命鼓师张安陵(天上乐师)等作乐(演奏音乐)行酒,令歌师彭令昭(天上乐师)唱〈人间可哀之曲〉,其词曰:
天上人间兮会合疏稀,
日落西山兮夕鸟归飞。
百年一饷兮志与愿违,
天宫咫尺兮恨不相随。
这首歌词的大意:天上的仙人与地上的人相会的事情太稀少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倦鸟都知道回归山林(言外之意,世人都在迷中而忘记了回归)。人世间百年啊!其实也就是一瞬间,世人所向往及追求的东西往往事与愿违;天上的宫殿近在咫尺,世人却无法相随(言外之意,世人向往的是人世间的东西,不知道修炼之法,故无法相随仙人回归天界)。
2、牛栏坑
记得唐朝时期的诗人徐凝写过一首〈武夷山仙城〉的诗,其诗云:“武夷无上路,毛径不通风。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麻姑是传说中的仙女,武夷山上是否有通到麻姑所住的天上仙城之路不得而知;11 月18 日清晨,找寻着仙人的踪迹,我在茶农的带领下,来到了著名的岩茶产地之一“牛栏坑”的顶端,这里所出产的正岩茶肉桂被称为“牛肉”。
牛栏坑的茶叶生长在两山之间,中间有一条曲径蜿蜒而下,直到山下的公路上,茶树就生长在小路两侧的山壁之下。按过去的说法,因为这种地势中的植物基本上照不到阳光,所以此地所生长的植物都属阴木。因此传统的岩茶制作工艺要求用木炭焙火;焙火不足的茶叶因其阴气没有去除完全,喝了对人的身体健康没有好处。焙火太过的茶叶则会失去岩韵,茶叶的香气也会失去很多。
听武夷山的茶农说,现在很多茶农为了茶叶的生长,普遍都给茶叶施有机肥料。
笔者因为研究香道,对植物的阴阳属性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我个人认为,现代人对有机肥料的划分范围太广,一些被认为是有机肥料的天然矿物质肥料,如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等等,不仅无法促进茶树的生产,还有可能让岩茶的茶树失去了特有的岩韵,甚至抑制其生长;所有的有机肥料都不能解决岩茶生长的根本问题。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在三千多年前就说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周礼‧秋官司寇‧柞氏》:“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
我在与当地的茶农及一些茶叶专家学者聊天时,就提出了《周礼》中的说法,可惜,现代人还是相信现代的科学,虽然大家都在说要复兴传统文化,可是真正按照传统文化中要求去做人的却很少。
我提出的方法及原理是,因为岩茶生长在极阴之地,根据阴阳相生相克的原理,“孤阴而不长”,特别是遇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茶树长时间吸收不到阳光的折射或散射,对茶树生长更加不利。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按《周礼》的方法,补足茶树的阳气是最佳选择。古人用的方法,是剥取山南边生长的阳木树靠近树根部位的树皮下来,到茶树的附近找一小块空地,在那里将这些树皮烧成草木灰,这种方法可以补充土地中的阳气,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笔者个人浅见,还有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找一些枯死的桃木树的枝干,在需要补充阳气的茶叶树旁边空地上焚烧成草木灰即可。
成材后的桃木是纯阳之木,所以古人用桃木做成桃符挂在门上,古人认为它可以辟邪,确实是这样。因此,用山南生长的阳木树皮也行,用桃木更好(桃木基本都生长在山南)。
从牛栏坑的顶端沿小路走下来到山下的公路,时间大约需要40分钟。
3.武夷山特有的美食
来武夷山旅游,当然要品尝一下武夷山特有的美食,首先介绍的这一道菜是“雷公菜”。
雷公菜的来历非常神奇。据武夷山的茶农朋友介绍,每年春雷响过之后几天,就可以到山上去采雷公菜,它寄生在山石的青苔之上,也没有根。必须是春雷响过之后才有雷公菜的出现。当地的山民认为它是雷公爷爷及电母婆婆赏赐给人的,因此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为“雷公菜”。雷公菜必须清洗干净,不然沙子很多,炒鸡蛋最好吃。
还有一道菜也是武夷山所特有的,它是一种草菇,长的形状类似猫爪,所以称为“猫爪菇”。
武夷山的竹笋也特好吃,鲜嫩可口,各位读者如果有到武夷山出差旅游,可别忘了品尝哟!
──转自作者微博(有删改)#
点阅【朝晖香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