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年味”何处寻

作者:方静

在缓慢的时间、和宽广的空间里,以朴实、纯净的初衷来感受,不难发现那熟悉、亲切的味道!(王嘉益/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89
【字号】    
   标签: tags: , , ,

迎过元宵花灯,黄历新年就要划上句点了。然而,不止一回听到人们嘘唏、感慨:“年味”愈来愈淡,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细想这些触景生情、抚今追昔的话语,确实有待探究。现在的节庆仪式,虽然鼓乐喧天、沸沸扬扬;但是却热闹有余、精致不足,也就是欠缺“年味”,根本无甚差异于平常的日子。

何以如此呢?是因为目前歌舞升平、丰衣足食,天天大鱼大肉、觥筹交错;日日丝竹管弦、载歌载舞,和过年过节没有两样,所以,对于“年味”,也就习焉不察了!

而“年味”何处寻呢?在小时候,那个物资匮乏、资讯阙如的年代里,数不胜数、比比皆是呢!只要节气一到,周遭的人、事、物间,在在散发出那馥郁、浓厚的滋味!

最招眼的就是那些各式各样、一应俱全的糕点、果品了,既解馋、又暖心,让人欢喜、满足。而新衣帽和压岁钱,再加上子夜守岁,凡此种种都满载着关怀与祝福,这是温馨、热闹的丰盛之味,让身心都充实、愉悦……

还有,远方的游子回来围炉,外地的亲人返乡团圆,阖家欢聚一堂、幸福美满,已胜却人间无数,夫复何求?正因为得之不易,所以难能可贵,更懂得珍惜和把握。真挚、醇厚的人情之味,长长远远、绵延不绝。

敬天、祭祖,更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牲礼、供品齐备,谨言慎行、必恭必敬。达天听、慰先人,一则感恩,为往日的平安拜谢;二则祈愿,为来年的顺遂祝祷,诚敬、谦卑的感念之味,传子传孙,从无间断。

如今,在繁杂、急速中,心思纷乱、感官麻木,也就没有充分的闲暇、余力,来体会“年味”了。因此,先停下脚步吧!在缓慢的时间、和宽广的空间里,以朴实、纯净的初衷来感受,不难发现那熟悉、亲切的味道!@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味就是家乡味,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东北家乡菜,做来做去都是在寻找儿时记忆,怀念的还是妈妈的味道。
  • 在许多许多年前,地球村的某一处,有位年轻人,名唤当龙,拥有一家以自己名字为名的“当龙快餐店”,餐点虽非山珍海味,却也朴实可口,价格平实,吸引了众多来来往往的旅人。
  • 大吉大利年夜菜博得好彩头!“阖家团圆”是年夜饭家宴最重要的象征意义。昔日农村社会物质较缺乏,趁着家人团聚摆上各式山珍海味,平时不常吃的鸡鸭鱼肉样样上桌,也是犒赏一家子整年来的辛劳。另外,食物的名称也取其圆满吉利,象征大吉大利,为来年先博个好彩头。
  • 包揽金球奖七个奖项的《乐来越爱你》(La La Land,港译:星声梦里人)成为角逐今年奥斯卡奖的热门影片。在歌舞片日渐式微、电脑特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该片以“逐梦人”的姿态回归传统,用心唱歌跳舞,去展示和回眸那弥足珍贵、饱含人情的年代。
  • 新年赏梅花,是一件喜上添雅的风韵事儿,在新年里让人福至心灵,清明澄澈一春。说赏梅,中国有名园,江南有胜景。无锡荣氏梅园融合湖光山色人文和江南园林建筑于一身,同时又是自然山水与人间文化交织而出的赏梅胜地,人说是中国江南赏梅一胜景。
  • 《韩诗外传》所说的禽鸡五德是指“文武勇仁信”这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鸣不失时者,信也。”千百年来,鸡文化能作为神州文化的一条小小支流保存下来,也正是因为它“文武仁勇信”五德,尽美的演绎吧。
  •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神传文化
  • 2017年2月5号(周日)晚上,神韵国际艺术团在佛罗里达州中部城市奥兰多的菲利普斯博士演艺中心(Dr. Phillips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演出如期而至。当晚的演出座位票在数日前即已售罄,令许多购票较晚的观众遗憾不已,只能到相邻城市观看演出。
  • 金殿建成伊始,就出现了三大奇观。其一是“祖师出汗”:每当大雨来临前,殿内神像上水珠淋漓,如人汗流浃背;其二是“海马吐雾”:金殿屋脊上立着许多栩栩如生的金兽金禽,其中有一头海马,每到夏季,当海马口中“吐出”串串白雾,并“喂喂”有声时,随后必有暴风雨荡涤金殿;其三是“雷火炼殿”:当大雷雨来临时,有雷火直接炼殿,雷电直接联接金殿,火光冲天金殿四周,便出现一个个盆大的火球在其旁来回滚动,耀眼夺目。金殿上的銹迹和灰尘在雷火炼后,随着大雨而清洗一空,至今保持了六百年的金碧辉煌!
  • “演出中引领人向善的内容和韩国人也有共鸣。”朴济德感恩神韵的到访, 让他心灵得到净化。“通过神仙们的演出,让内心得到的暂时的舒适温馨和歇息,同时让心灵得到净化。也在我们的脑海中明确了,虽然(中韩)经济上的紧密关系,让我们暂时忘记了中国共产党的实际面貌,但通过演出,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