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术与浪漫之旅——剑桥观光游记

人气: 21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7年04月28日讯】一个人口只有12万的英国小城出了95位诺贝尔得主、15位英国首相,而对于中国人,这里又被一百年前的一位中国学子披上了一层雾霭般的迷纱,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的诗人才子徐志摩曾在这里求学,这就是世界驰名的学术之城——剑桥。

这里是每一位求学者梦寐以求的地方,我也不例外。带着仰慕之情,我陪伴远方来的朋友参观了这个充满古色书香的名城,陪伴我们的是剑桥学院的两位博士同胞。

剑桥——世界学子仰慕的地方

走进剑桥,脚下鹅卵石铺的小路将我们引向那一座座美丽又宏伟的中世纪建筑,浓浓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我们仿佛走进一个古老神秘的古城,连带着走在街道上的年轻学子的气质也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温润的历史文化之风抚慰心灵,但现实生活还是得和时代精神接轨,电影院是一定要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剧院更是不可或缺,参观游览倦了,周围还有咖啡厅、酒吧、不同风味的餐厅和各色商店提供休憩购物的场所。

在这个如画的地方逛街,何尝不是种享受 (Irstone/depositphotos)
在这个如画的地方逛街,何尝不是种享受 (Irstone/depositphotos)

据二位博士介绍,剑桥31所学院中只有3所是女子学院,分别是Lucy Cavendish College 、 New Hall和Newnham College。大学或学院的俱乐部及社团对所有学生开放,而不同内容和专题的讲座帮助学生扩充课程以外的知识。

这里的学生成绩顶尖,但绝对不是只会拿高分的考试机器,一年四季各式活动排得和他们的课外书籍书单一样满:电影节、音乐节、莎士比亚戏剧节、古董的仲夏节、剑桥啤酒节⋯⋯难怪这是世界学子仰慕和向往的地方。

数学桥的“中国情结”?

剑桥之“数学桥”(Kk_tt/depositphotos)
剑桥之“数学桥”(Kk_tt/depositphotos)

近八百年的历史赋予了剑桥许多故事和传奇,就连那一座座小桥背后也蕴含着不同的寓意。

横贯小镇的剑河是剑桥的象征,河面宽广,水流平缓,两岸柳树成荫,泛舟河上,看着船头水波顺着前进的方向慢慢漾开,时间似乎凝固。夏季还能看到一些人在河里游泳戏水,与天鹅游动的优雅身影一起形成一幅人与动物、大自然和谐的美丽画面。

边聊边走,我们一行人已经站在了数学桥旁,它把王后学院和剑桥两岸的校园连结在一起。一位随行的博士介绍说,数学桥官方名字只是“木桥”而已,在1749年由詹姆斯·埃塞克斯兴建,由威廉·埃瑟里奇设计。

至于为什么叫数学桥,有着不同版本的传说,其中一个竟然和中国有关,据说是设计师造访过中国,将中国造桥技术用到了这座桥上。这个传说并不是小道消息,而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国王学院官方英文网页上。这一传说很能引起中国人的兴趣,但并无实证。

另一个传说似乎更靠谱一些,说是桥由一班学生设计制造,精巧到连一根钉子都没用。一位教授看到后叹为观止,把桥拆下想了解构造,但却没有办法把这些木头重新搭成一座桥,最后只好用钉子把桥重建起来。这里也有一个破绽,教授没辄的时候,那班学生跑到哪里去了?

还有一说是牛顿当年搭建了这座桥,也是不用一钉一铆,而后人拆了重建时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原,最后也只好用了钉子。听上去高大上的故事,却有一个死穴:牛顿在这座桥建成前22年已经去世。

回过头来说说这座桥本身,其实看上去它就是一座木桥而已,只是当那穿着白衬衫黑坎肩的帅气撑篙小哥慢慢划动木浆,在船轻轻掠过桥下的那一瞬间,用那带着点贵族味道的英国腔娓娓道来木桥的传说时,那褪了色的木板似乎变得五色斑斓,绚丽无比了。

一声“叹息” 学生从这里上“刑场”

剑桥之“叹息桥”(Chrisdorney/depositphotos)
剑桥之“叹息桥”(Chrisdorney/depositphotos)

圣约翰学院院内的叹息桥也是个不能不提的去处,它也在剑河之上,连结圣约翰学院的老厅与新厅,建于1831年。

意大利威尼斯有座叹息桥,剑桥的叹息桥正是得名于此,两者都是廊桥,但除此之外,两座桥在建筑上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威尼斯叹息桥上的声声叹息声来自死囚犯,桥两端连接法院与监狱,死囚通过此桥之时,常是行刑前的人生最后一刻,透过狭小的桥上窗户再看一眼美丽的威尼斯,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如此沉重的叹息当然和剑桥的书卷气有些风马牛不相及,这里的叹息桥也的确另有“心事”。当年学生从自己住的地方经过这座桥前往老师的办公室,心事重重地在桥上叹一下气,再进去会面。对学生来说,去老师那里可能还真有些“上刑场”的味道。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这句曹丕的诗句倒是颇为应景。到了叹息桥上,不即兴赋上一首类似的诗句,才真令人叹息呢。

叹息归叹息,这座浪漫主义时期建成的桥真的是很漂亮。据说维多利亚女王参观这座桥时也赞叹不已,对它的喜爱之情超过了剑桥其它任何一处的景致。

桥身外观呈浅黄色,下层是拱形桥孔,支撑起廊桥通道。桥两边是半封闭的,五对玻璃窗用来采光,如果装上几片彩色玻璃,就有哥特式教堂的感觉了。上层是平顶,两边耸立着塔尖状装饰,精致小巧,美丽非凡。

三一学院:展现国王对神的景仰

国王学院礼拜堂,美丽的玻璃花窗不容错过(Konstanttin/ depositphotos)
国王学院礼拜堂,美丽的玻璃花窗不容错过(Konstanttin/ depositphotos)

在两位博士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学院,每个学院的建筑物都别具一格,风格各异。其中最著名的就属三一学院了,它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并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最漂亮的建筑与庭院。这个学院于1546年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建造。美丽而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在大到可以跑马的绿色草坪衬托下,尽显庄严肃穆。

国王学院最著名的建筑就属礼拜堂了,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筑风格已经成为剑桥市的地标。礼拜堂西门上雕刻有皇冠和都铎蔷薇的纹章细节,是亨利八世王权的象征。墙壁上的16世纪彩色玻璃都是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礼拜堂中的屏隔是都铎式木工的绝佳典范,把礼拜堂分为前厅和诗席班,屏隔上方巨大的17世纪管风琴箱上装饰有两尊手持喇叭的天使。祭坛后还有一幅为1634年鲁本司为比利时白衣修女修道院所绘的“贤士来朝”。

从教堂的宏伟和威严中,我感受到了英国的统治者不论是国王还是女王,都对神心怀敬仰,也对教育心存重视,让我体会到西方古老文化中那纯真的一面,只有敬天敬神,人才能有精神和行为的道德约束。这座教堂可以说是全英国知名,因为每年圣诞节这里都会举行弥撒音乐会,并通过BBC向全英国转播。

为中国游客创造的景点:徐志摩石碑

中国游客来此地,一个必看的景点就是徐志摩石碑,我们也不能免俗。这块石碑位于剑桥国王学院的一块草地上,白色的大理石上刻着“再别康桥”。

其实当年徐志摩在剑桥国王学院只是旁听了七个月的课,但这短暂的时光却对他一生影响至深,他后来在文章中写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他的那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也为中国人拜访剑桥增添了一个浪漫的理由。

其实徐志摩石碑本来是没有的,和那95位诺贝尔得主以及15位英国首相相比,一个一百年前在剑桥旁听了七个月课的异乡人又能排到第几位呢?但文人清雅之地也终究抵不过世俗之风,中国游客日多,也在悄悄地改变着这里的风景。现在,剑桥不仅提供中文导游图,还给中国人“创造”出了这个新景点。

剑桥的美丽和奇妙是数不完的,那个没有指针和数字的圣体钟、拥有不少考古文物的菲茨威廉博物馆、剑桥大学的植物园、圣玛丽教堂、 王后学院⋯⋯就连市中心的购物区都会让人停留很久不舍离开,可能需要住上两天才会全部品味完。

在一个幽静的酒店用餐后,我们结束了小城之旅。虽然没有看到“河畔的金柳”和“软泥上的青荇”,也没有写出“作别西天的云彩”般的诗句,更没有因为参观了众多的著名学院而肚子里多了几滴墨水,但剑桥那一抹人文风采的光辉,仍然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徐志摩最后一次离开康桥的那份不舍,也同样化作浓浓的别情,伴随着我们踏上回家的路程。◇

文 | 静涵   责任编辑:香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