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唐代宝船的海上丝路(下)

作者:沉静
font print 人气: 3120
【字号】    
   标签: tags: , ,

9世纪上半叶,一艘阿拉伯商船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东南亚水域准备开往中东的阿拔斯王朝,却在印尼勿里洞岛(Belitung Island)附近触礁沉没。船上数以万计的货物跌入海底,直到1998年被潜水捞海参的当地渔民发现,因沉船靠近巨型黑礁岩而得名“黑石号”(Batu Hitam),更因其满载着唐代(618—907)的瓷器和金银珍品,而被称为“唐代沉船”或“唐代宝船”。

(接上文)

宝物鉴赏

黑石号”的货物种类丰富,品相完好,涵盖不同层面的需求。除了海量的长沙窑瓷碗、少量的金银器,沉船中还有一些河南巩县窑、广东梅县水车窑的产品,更有唐朝著名的“南青北白”,即浙江越窑青瓷和河北邢窑白瓷。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对二者做过比较,“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

如玉青瓷

在船上发现的大约900件青瓷当中,只有近200件产自越窑。并不惊艳夺目,简洁大方的越窑青瓷有一种沉淀的静美。色泽黄或青中含黄,釉厚而细腻,光润均匀,柔韧如青玉,叩之其声似磬,深受文人墨客的激赏。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瓷的成功烧造,更赢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咏秘色瓷器》)的赞誉。越瓷从唐代开始就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埃及、日本等许多国家。

唐代越窑青瓷:花口碗、花口超大碗、中碗、小碗 。(沉静/大纪元)

荷花碗、荷叶碗、海棠碗、菱形花口碗等,都是唐人爱的花样茶碗。

这种超大的四瓣椭圆形碗,可能是为迎合中东地区多人围坐共食的习惯所制。

唐代越窑青瓷:穿带壶 、渣斗(中) 、执壶。(沉静/大纪元)

中:渣斗,又名奓斗或唾壶。置于餐桌上,用于盛载肉骨鱼刺等,亦用于盛载茶渣和弃水,故也列于茶具之中。图中的渣斗呈漏斗形碗状,圆球腹。

右: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注水的壶。喇叭口、短颈、鼓腹。

左:穿带壶。跃马扬鞭的唐人随身携带的水具或酒壶。

穿带壶是唐朝常见的水壶(或酒壶),两侧各有一对“小耳环”,可供穿绳系带,背着骑马远行,很方便。圆弧形的壶身、大朵的划花图案,瓷质水壶也给人身段柔软的感觉。

越窑青瓷 刻花镂空香薰,也叫薰笼。(沉静/大纪元)

唐代薰笼大为盛行。图中的薰笼呈圆球形,釉色莹润,秀雅玲珑,袅袅香气从镂空的花叶纹中飘出,让人联想起兰心蕙质的窈窕淑女。熏香在古人的居家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小巧的薰笼摆放于书房或闺房,不仅可取暖、净化空气,它还有熏香衣物、消除疲劳以及驱蚊虫、避瘟疫等作用。

似雪白瓷

唐沉船内有300 件白瓷品质优良,卖到中东很可能价格不菲。最受青睐的邢窑白瓷,虽多为杯、盒、壶、罐等日常用品,但那种精致又朴素的美感和淡定清凉,还是难以仿制的。洁白如雪,圆润似月,线条饱满酣畅,造型雍容大度。

邢窑白瓷的杯与壶。唐人常喝的兰陵美酒、梅子酒,倒在白杯中,颜色美。(沉静/大纪元)

唐代白瓷的烧造技术非常高超。天然的瓷土中含有各种杂质,只有把其中杂质的含量降低到近乎为零的百分比之后,烧出来的瓷器釉色才会呈现出洁净的白色。邢窑白瓷分细白瓷、粗白瓷两种。细白瓷白如羊脂、薄如蛋壳,精美透光,供宫廷用的底部刻“盈”或“翰林”字款。粗白瓷广泛用于百姓日常生活。在唐代,品质优、产量大的邢窑白瓷享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美誉。传到阿拉伯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他们视若珍宝。欧洲一些国家直到17世纪才学会中国白瓷的制作方法。

唐代邢窑白瓷:执壶、盖、白瓷盖罐(中)、盘。(沉静/大纪元)

图中的白瓷盖罐为唐代经典样式。端庄丰盈,简约流畅。虽釉光脱落,也难掩通体的大唐气派。

长沙窑多姿彩

湖南长沙窑瓷器虽不如越窑、邢窑那么精致高雅,但胜在种类丰富,多姿多彩并带有异域风情,有种奔放的活力和家常的亲切,如此价廉物美,大众百姓也乐于掏腰包。如顺利回大食,肯定热卖稳赚。5万多件长沙窑瓷器,以碗为主,其次是执壶,还有杯、盘、盂、盒、罐、熏炉、生肖等瓷塑。

唐代长沙窑的一组:青釉褐彩的瓷质碟、盘、碗。(沉静/大纪元)

1. 茶盏图案

唐朝长沙窑制,写有“荼(茶)盏子”的碗。(沉静/大纪元)

看着很像盘子,怎么是碗呢?原来这种宽敞口、浅平底的式样,是唐人专门用来饮茶的茶瓯,也叫茶盏子。将茶碾磨成粉末,热水烹煮,再加香料和盐。当时人们就是以这种茶碗饮茶,而非一般的杯子。由僧人饮茶帮助禅定,普及成举国上下的日用饮品,茶道盛行,不仅东渡扶桑,连茶叶、茶盏子都远销西亚阿拉伯,足见唐代茶文化影响之深广。

唐代长沙窑制,褐斑彩绘鸟纹碗。(沉静/大纪元)
唐代长沙窑制,褐绿相间的云气纹碗。(沉静/大纪元)

釉下彩(用毛笔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绘画,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是长沙窑的一大特色。常见的是釉下褐彩、褐绿彩等。在圆碗边缘涂四个半月形褐斑,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云气、山水、花鸟、水草等图案灵动活泼、清新隽永。除了画画,还书写诗文,大约有400件瓷碗上题有字词,中国书画之美在异国他乡更具神秘的吸引力。

唐代长沙窑制,写有卍字符图案的瓷碗。(沉静/大纪元)

大唐高僧去印度取经,玄奘走陆路、义净走水路。回国后他们翻译了大量的佛经,信佛者日众,遍及大江南北。玄奘、鸠摩罗什翻译为“德”的“卍”字符也出现在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碗中,还有佛教艺术中的莲花纹、摩羯鱼纹(Makara)等。

当然,也有一定量的伊斯兰花纹和阿拉伯字母的瓷碗,兼顾销售地民众的审美心理和风俗习惯。

唐朝长沙窑制,写有“湖南道草市石诸盂子有明樊家记”的瓷碗。(沉静/大纪元)

一个疑似广告语、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的碗,揭示了巨量的货源和生产作坊。“湖南道”是当时的行政机构,“草市”指唐代因当地的某种特产而兴建的交易市场,“石渚”至今仍为长沙市望城区铜官石渚湖一带,“盂子”是一种盛液体的敞口器皿。唐时称长沙铜官窑为石渚窑,它吸纳了安史之乱后从北方来的很多能工巧匠,成为兴起于中晚唐的商业性窑口。

唐代海外热销的陶瓷,以前传闻中如雷贯耳的是唐三彩、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现在,长沙窑的壮观产量和亲民风格随着“黑石号”的出水而光芒万丈,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状态已成过去,“外销第一窑”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在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肯尼亚等地都出土过长沙窑瓷器。

2. 模印贴花

唐代长沙窑制作,青釉褐斑模印贴花瓷壶。(沉静/大纪元)

长沙窑吸取波斯的艺术风格,大量运用模印贴花工艺,瓷壶上呈现武士挥剑、胡姬起舞、椰枣枝叶、宝塔、狮子等图样纹饰,再涂褐釉,使之突出醒目。在这批瓷器上还发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椰枣纹,产于西亚、北非的椰枣树生命力顽强,果实营养丰富,在当地人心目中是美德、甘甜和丰饶的象征。瓷器上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专供外销的典型特征——根据客户的口味进行地域化定制。

青釉褐斑椰枣模印贴花壶(沉静/大纪元)

3. 诙谐生动

唐代长沙窑的人物狮子钮熏炉(左)与普通香炉(右)。(沉静/大纪元)

瓷熏炉上的雕塑生动天真,貌似胡人眉眼的男孩与狮子扭打纠缠,被男孩奋力遏制的狮子挣扎着大口喘气,轻烟就从张大的嘴巴里飘出来……憨态可掬,令人莞尔。与旁边的普通香炉形成对照,动静相宜。

4. 日常实用

唐代长沙窑的青瓷碗、水丞、盏托、直口双系罐、小盒、葫芦形瓶。(沉静/大纪元)

长沙窑以烧彩瓷为主,同时兼烧青瓷和少量的白瓷。虽然青瓷很多是模仿越窑青瓷的釉色和造型,但看起来平易近人,通俗而生活化,朴实耐用。(见上图)青绿的碗、碟、罐边缘一圈儿的浅棕,是因为烧制时注入了铜。

5. 书斋雅趣

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古人书斋还有一些用途不一的器具,如印章、印盒、水盂、砚滴、笔洗、笔架、笔筒、镇尺、砚屏、墨盒等等。

想不到唐代沉船中这样逗趣的小可爱,竟是与书画相关的砚滴。古人写毛笔字要研墨,砚滴是一种滴水入砚的文房用具,又称水滴、书滴、水注。此褐釉蛋形瓷砚滴小巧别致,龙脊前倾后翘,正好做把手,蛋腹内的水就顺着龙须嘀嘀哒哒下来,不会水流过量,便于掌控,墨也易磨得好。

左一:香炉。左二:石狗镇纸。右二前面:玉鸟口哨子。右一:龙柄蛋形瓷砚滴 。(沉静/大纪元)

这是长沙窑出产的一组书斋器具。香炉、砚滴、玉鸟口哨子和小石狗。

石狗雕塑也可用来作镇纸。镇纸是写字或作画时用以压纸的文具。镇纸在桌,风来纸不动,运笔时更能凝神静气,一气呵成。常见的镇纸多为长方条形,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龙柄蛋形瓷砚滴是贮存砚水供磨墨用的。娇憨的胖玉鸟口哨子是闲暇时吹着玩儿的。香炉盖顶的莲花钮最令人赞羡,通体施米黄色釉,亭亭玉立,清秀明净,呼应着主人的出世精神和高洁品行。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小小书斋既温润古雅又生机盎然,唐代文人的气韵和审美情趣,可见一斑。

巩县窑的绿彩与青花

“黑石号”上,有近200件白釉绿彩瓷,赏心悦目,魅力独具,以烧造唐三彩著称的河南巩县窑(又称巩义窑)果然出手不凡。犹如沙漠中的绿洲,绿色特别吸引大食人(唐宋对阿拉伯人的称呼)。绿白相间、清爽明丽的瓷器,更是他们的心头所爱。类似巩县窑的瓷器曾在阿拔斯王朝各处(例如萨玛拉、西拉夫和尼沙布尔)被发现。

还是欣赏佳作吧!

1. 虎柄龙嘴 栩栩如生

唐代巩县窑制作的白釉绿彩虎柄龙嘴执壶(沉静/大纪元)

趴在壶颈喇叭口往下看的动物造型,有人说是小老虎,也有人说是幼狮,博物馆干脆泛称其为“猫科动物”。总之,有喜感、超可爱就对了。此白釉绿彩壶是唐沉船宝藏中颇为上镜的“明星”。

2. 奇特有趣的鼻饮杯

唐代巩县窑制作的白釉绿彩瓷吸杯。外面有一根吸管与杯底相连。(沉静/大纪元)

白釉绿彩瓷吸杯,杯底的小鱼、小乌龟或小鸭好乖巧,身下却暗藏小洞与杯外壁的吸管相连。这种与众不同的杯子叫鼻饮杯。意思是用鼻子吸,不用嘴喝的,真这样吗?

原来,古代岭南百越人有鼻饮的习惯。《汉书贾捐之传》载:“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南宋文学家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描述了这种鼻饮杯:“南人习鼻饮,有陶器如杯碗,旁植一小管若瓶嘴,以鼻就管吸酒浆,暑月以饮水,云水自鼻入咽,快不可言。”

4. 备受瞩目的长颈圆腹壶

白釉绿彩划花龙首执壶,又名“勿里洞壶”。(Jacklee/维基百科)

这个长柄壶腹部的划花类似伊朗纹饰,壶高一米,脖子特别细长,如此超大尺寸,无法持重,不像是日常用品。专家推断其为装饰性的器物。

5. 皇家气派的龙纹和标记

河南巩县窑出产的白釉绿彩龙纹瓷碗(沉静/大纪元)
唐代巩县窑“盈”字款碗底特写(沉静/大纪元)

有的巩县窑瓷器底部还出现了“盈”和“进奉”的字样,说明这条船上有些瓷器出自皇家。“进奉”是进贡内廷的器皿,而“盈”指的是唐代皇家大盈库,是皇家存放贡品的地方,供帝王宴饮或赏赐之用。也许商业之外,还肩负外交使命?抑或商贾的走私物品?惹人浮想联翩。

6. 唐青花

“黑石号”上三件完好无损的白釉钴蓝彩盘,引起陶瓷界的轰动。经考证,它们出产于唐代东都洛阳附近的巩县窑,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青花瓷,且与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青花瓷碎片纹样类似,(唐代的扬州是海外贸易的重要货物集散地与港口),这种纹样在唐代陶瓷、金银器中罕见,却与同船发现的金盘纹样相仿佛,可见唐青花主要是供出口外销的。

巩县窑制作的唐青花瓷盘(沉静/大纪元)

青花是釉下彩瓷的一个品种,是用当时非常珍稀的原料——含氧化钴的钴土矿烧制成的白釉蓝花。船上三个唐青花瓷盘的钴蓝颜料以及四角各绘花叶的菱形装饰图案皆源自阿拔斯王朝,这是国际商贸往来的最佳佐证。秀雅明快的唐青花的出现,将青花瓷的历史从元代推至唐朝,提前了五百多年。

精巧的银盒

唐代银盒(Jacklee/维基百科)

造型如云朵般优美流畅的曲瓣银盒,为唐代中国南方常见的器型。这些盒子通体刻饰花纹,通常在盒盖上錾刻图案,盒底则线刻另一款图形。它们可能是被用来盛放香、脂粉或药物的容器。盒子形状各异,其中以叶形盒子较为罕见。自古以来,成对的鸳鸯及雁鸟代表人们对幸福婚姻的祈愿,刻饰这类图案的盒子很可能是结婚礼品。

唐代银盒(沉静/大纪元)

璀璨辉煌的金器

除了大部分价格较为低廉的瓷碗外,打捞上来的货物中还有30件金银器和18件银锭。这些产自中国南方的精雕细琢的金器备受宫廷的青睐,也是地方高官经常向皇室进贡的物品。西安城西的法门寺地宫藏有宫廷供奉的奢华金银器,其品质可与沉船中的文物相媲美。沉船中的中亚伎乐纹八棱金杯,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大的唐代金杯。为何一艘驶往爪哇和中东的货船会运载如此罕见珍贵的金器?它们是否是送给外国王宫的礼物?这些都成了沉入大海的谜语。

中亚伎乐纹八棱金杯,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唐代金杯。(Jacklee/维基百科)

这件中亚伎乐纹八棱金杯,高10厘米,呈八边形,杯面上有乐师和胡人跳舞的形象,杯把和指垫上同样有卷发的胡人头像,该金杯的形制与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高6.4厘米的伎乐纹八棱金杯类似,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风格都充满浓郁的西域风情。

唐代蕉叶纹“卍”字符金碟(Jacklee/维基百科)

方形金碟的纹样类似芭蕉叶,中心形成佛教文物中常见的“卍”字符,为存世孤品。

卍字符在欧亚大陆的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早见于印欧文化之中,如印度阿利安文化、波斯文化、希腊文化……卍字符出现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国古老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出现在汉代通行的五铢钱币上,也出现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沉船的瓷碗和金碟中。

唐代天鹅团花金碟(Jacklee/维基百科)

中亚伎乐纹八棱金杯、蕉叶纹“卍”字符金碟和天鹅团花金碟,精美大气,璀璨辉煌,这是典型的唐代风格。

百炼的江心镜

沉船内共有29面铜镜,唐代早期的葡萄纹镜数量最多,还有汉代和隋代的铜镜呢!每面铜镜一面光滑,另一面则铸有饰纹。银合金的使用,让反射面光滑、映影清晰。这些铜镜因沉于水底好几个世纪,而受到腐蚀或变黑。

印象较深的是唐代真子飞霜纹铜镜,纹饰内容为俞伯牙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林下抚琴,旁有飘香的茶壶,对面是凤凰闻乐起舞,一片潇洒隐逸的文人情怀。

唐代沉船上的江心镜 (Jacklee/维基百科)

很特别的是扬州产的“江心镜”,刻着“唐乾元元年戊戍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的铭文。铜镜铸造于公元759年1月3日,即唐肃宗李亨乾元二年。镜面带有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八卦纹饰,类似铜镜在唐代曾用于出海远航时的祭祀活动。

江心镜是唐代扬州进贡的铜镜,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在江心船上铸造。江心镜又称百炼镜,“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李肇《国史补》)天时地利人和,还要有千磨百炼的高超技艺。

白居易(772—846)曾在诗中描绘唐代铸造百炼镜的情景:“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 抚今追昔,诗人称赞圣皇“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百炼镜—辨皇王鉴也》)

小结

如此大批量、多窑口的瓷器文物证明,最迟在9世纪,唐代瓷器已步入大规模定制生产的阶段,商业蓬勃发展。

大唐瓷器在海外大受欢迎且十分流行,海上贸易带来巨额利润,主要外销窑场经济实力雄厚,不仅具备大批量生产的能力,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所创新,包括汲取外来艺术的灵感、调整产品的样式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等等。

当时的唐朝拥有将全国各地的货物集中到一个港口的国内航运网络,具有一个货物投资以及利润共享的金融系统。@*#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在已故饭店业富商邱德拔后人捐出巨款协助下,新加坡圣淘沙休闲集团筹足资金,买下阿拉伯商船“黑石号”沉船打捞出来的六万多件唐朝文物,预计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把这批文物永远留在新加坡展出。
  • 9世纪上半叶,一艘阿拉伯商船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东南亚水域准备开往中东的阿拔斯王朝,却在印尼勿里洞岛(Belitung Island)附近触礁沉没。船上数以万计的货物跌入海底,直到1998年被潜水捞海参的当地渔民发现,因沉船靠近巨型黑礁岩而得名“黑石号”(Batu Hitam),更因其满载着唐代(618—907)的瓷器和金银珍品,而被称为“唐代沉船”或“唐代宝船”。
  • 【未解之谜】解决以巴冲突的最和平方案竟然是这样……失落的神器约柜被找到了?!征兆越来越明显,弥赛亚即将降临?
  • 你见过以雕红漆的方式呈现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吗?那是18世纪中期──乾隆时代的一件剔红漆器,安静地陈列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中,不知当年是哪位达官贵人的书斋砚屏。
  • 清朝康熙年间,有十位大臣制作了一套银杯,闲暇时互相邀请聚会饮酒,是康熙一朝的宫臣雅事。这套酒杯是用白银制成,根据不同的酒量,银杯容量大小不一。杯身镌刻“宫僚雅集”四字,并镌刻乌兽花草等图案,内壁杯底镌刻十位大臣的姓氏字号以及籍贯。
  • 在纸张出现之前,书的形式与材质因时因地而异,与其承载的内容共同展现出古文化的独特魅力。
  • 在人类创造文明的各种器具中,有一件沉默的乐器,奏出人心中无声的韵律。千代之下,我们还能听见它的音乐。然而,它却是小巧,一点儿不起眼的。它就是笔。
  • 从远古到现在,日出日落,月升月落,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带来了光明,让人安居在大地上。甲骨文中的“明”一边是日,一边是月,日月是上天赐给人的不灭的两盏明灯。要说这大地上最早的两盏灯,无非是日月,这两盏最浩大的天灯了。
  • 西瓜
    台湾故宫博物院正在展示清代历史文书珍品,包括皇帝批示过的奏折,其中就有雍正皇帝对有关台湾进贡西瓜的奏折所做的批示。这让人不禁惊叹,日理万机的雍正皇帝不只管国家大事,连进贡的西瓜也会过问。
  • 铁达尼号
    铁达尼号(Titanic,或译泰坦尼克号)是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英国邮轮,它在一个世纪前的处女航中因撞上冰山而沉没,导致大约1,500人丧生。随着书籍、电影等流行文化的流传,铁达尼号已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不过,很多人可能没看过铁达尼号遇难前后的真实历史画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