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情绪不是坏事 但“情绪化”就会坏事

文/午堂登纪雄(作家)

人都有情绪,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被情绪支配。(Shutterstock)

人气: 205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为了在面对事物时拥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能耐,你必须时时回顾自身经验,检视其中原因与结果。

我们都需要与自己对话的“内省”时间——然而所谓的内省,究竟是什么呢?

即使在同一间公司里工作,也会有人“如鱼得水”;有人觉得“百无聊赖”;有人不合而求去。就像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些人觉得“幸福”;也有些人觉得“不幸”。

虽然这样的道理一体适用,但人们在同样状态下所感觉到的那些情绪,并非客观的“愉快”、“无聊”、“幸福”与“不幸”。事实上,那些感受的产生都是取决于“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

若想要积极正面、海纳百川那般地接受身边事物,就要试着跳脱自己原有的观看视野,并尝试培养足以察觉自我内心变化的能力。

能够让你做到这一点的便是“内省”,当你反复锻炼内省力,便可加快自己听到内心声响的速度。如此一来,即使遇到难解之事,你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靠直觉做出正确判断。

除此之外,回顾、观察过去曾发生之事或经历,整理成过往经验,也能让你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到即将可能会发生在自己周遭的事——换句话说,你便能让这些未来事情落在所谓的“假设范围”之内。

只要你懂得累积过往经验,在面对自己内心渴求或未来目标时,就能事先想像可能将会发生的情况、并模拟好应对方法。如此一来,你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加安定、从容。

若能做到如此,即使要面对的忙碌生活再如何刺激、变化,你也依旧能掌握自身立场并且清楚知道应该采取什么行动;然后,你就能真实地感受、体会到自己的人生轨道,去品尝真正的幸福。

这样的你将能更进一步地看清自身使命、应完成的任务、该贯彻的工作以及未来方向,并由此获得人生主导权、自由掌握一切事物,这也可说是一种“自我创造”。

◆ 被“情绪”牵着走,最易坏事

想要执行内省作业,首先就是要先意识到“事件→情绪→思考→行动→结果”这个循环。

若你今天因某个“事件”出现了不愉快的“情绪”,请先别急着马上就要进入“行动”阶段;你应该暂时先接受“情绪”,并在情绪与行动之间加入“思考”作为缓冲。

你要想像每个“行动选项”所会带来的“结果”,并且进一步去思量如何应对,最后再真正地采取行动——简单来说,就是务必要让脑袋里的“理性”发挥作用。

若你能使上述“内省作业”成为习惯,将来就算面对愤怒、不安等负面情绪,也不会轻易出现自我毁灭的行为。你不但不会被情绪支配、失去理智,还能瞬间启动另一个自己,选择不会造成后悔、更加合理的行动,而这样的心态,将有助于你拥有“高满意度”的生活。

◆ 有自信,就不怕难事

若老是将时间用来与他人相处,面对自己的机会就会相对削减——因此,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够面对自己。耐得住孤单的人之所以能够冷静行事,正是因为他总在重复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在作业。因此,保留“独自内省时间”是很重要的。

唯有实际感受过能以自己的力量适应环境、征服挑战,才有办法控制情绪以及后续所有行为;若你缺乏这种自信,就会老是感觉不安。

害怕孤独的人、疲于人际关系的人、觉得生活苦闷的人⋯⋯在面对一般人觉得无所谓的事情时,也总会将之放大成问题。一般人认为辛苦程度是“1”的事件,到了他们眼中,辛苦程度很可能就变成“10”。

这些人每每遇到小麻烦总会反应过度,然后大惊小怪地觉得:“太伤脑筋了!”、“真的好辛苦啊!”、“该怎么办!”然而他们不知道,那些被自己视为“难如登天”的事情,在许多人眼里根本易如反掌;而有很多被形容为“苦不堪言”的事件,绝大部分都微不足道。

有些人总给自己设下太多规矩,每当“应该如此”、“不该那样”诸如此类的想法强烈地干扰着他时,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就容易对自己产生拘束感、让人觉得动弹不得。这类型的人通常自我肯定感偏低,但同时又自尊心强,因此容易为许多事情感到辛苦。

想要跳脱这种状态,就要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坚持,逐项确认、剖析它们是否真的重要到会对自身的幸福有所影响。

因此,为了在面对事物时拥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能耐,你必须时时回顾自身经验,检视其中原因与结果。

唯有面对那些自己担忧不安或坚信不移的事情,了解其中是否有合理根据,才能够进而跳脱、接受或真心认同。

· 慈悲有巨大疗愈功效 4种实践+5大益处

· 睡前一碗安眠汤睡得沉 五款茶饮安抚情绪

· 打坐可逆转引发焦虑的DNA分子反应

<本文摘自《划出善良底线,好相处,更能独处》方言文化提供图文>

责任编辑:李清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