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坜家坤甸味” 侨生打造在台第二个家

在地社区与中原学生一起完成新住民社区空间。(印尼坤甸~她的娘家是我们的冒险粉丝团提供)
人气: 38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9年12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一群印尼华人长期生活在中坜,中坜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家,更是他们认同的地方,怀念家乡食物味,变成他们一解乡愁的最快方式,坤甸位于印尼的加里曼丹,是早期华人下南洋的根据地,食物的烹调与演进,变成印尼华人的一个记忆,中原学生来中坜找“味”故事,让大家更深度的认识与品尝他们的思乡“味”。

中原大学微型课程黄庆辉老师,跟文化部青年村落计划案“中坜家坤甸味”计划提案杜彦颖一起合作,因为中原学生有不少东南亚华侨,黄庆辉指出,东南亚学籍学生在这次社会设计实作课程,在社区发酵讨论后,产生出一种新的社造动能,中坜大石头庄社区变成“南向政策”的文化示范点,新住民在中坜的角色,会更为重要且有他们生活的位置。

中坜新兴里长徐永鉴跟印尼籍太太朱莉茵,把实作的同学当作自己的小孩照顾,两个多月的课程里,担任保母角色,常常煮不少好的印尼家乡菜慰劳这些辛苦的学生,在实际工作外,也让她们在这里,一解乡愁。

火龙果屋是中坜高中廖老师的故居,全家都搬走了,廖老师喜欢种植各式花草,搬迁后,火龙果默默在老屋爬了20多年,意外成为社区亮点,地方协会发现这个适合当作一个社区的故事点。

火龙果屋保有60年代台湾旧式建筑的美感,两层楼的低矮建筑,整理后,成为连结地方故事与人物故事与印尼坤甸文化的一个重要桥梁,连结更多印尼华侨与印尼移工可到之地点,十分便利。

火龙果屋未来是社区据点、也是新移民跟新住民的交谊空间,室内组产出“双面展架”、“可收纳椅子的书柜”、“社区人员的工作台”三组作品,搭配原有火龙果屋30年以上的石椅沙发,确实产生出独特的空间韵味,让新作品跟老空间产链接。

印尼咖啡体验是拉近在地居民与新住民的互动模式,这次“中坜家,坤甸味”的行动,跟这次户外组的同学合作,就设计的一个 #南洋风户外露台,学生发挥巧思,把社区老屋火龙果屋户外一番整理后,铺上户外木亭台,把空间整理,也结合学校学到的专长,透过设计构通与地方居民一起整理,这组很多同学都是来自南洋的,在这空间喝咖啡,是在平常不过了。

马来西亚的侨生李依洁说,从印尼传统服饰“BATIK”发现图案,转化成为编织的技巧,做成了户外躺椅的设计,增添一些异国风情,期望更多的新移民甚至是移工都可以来这里走走看看!

徐永鉴说,这次社造行动由民间自主承租空间做社区多元的空间确实不易,我们跟年轻团队都愿意挑战看看,火龙果屋可以成为社区跟新住民互动最好的场域,几次活动下来,许多外地的朋友都很喜欢这样的空间氛围,火龙果屋成为都会行社造的另一个样貌的空间,讨论新移民、讨论新住民,认识新住民,这样多元的课题下,想认识的人来火龙果屋这样软性的空间走走,喝杯印尼咖啡,看看多元文化,参加者也会变成其中一员,也了解我们在做什么了,也期望火龙果变成台湾人认识多元文化开始的家。◇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