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与观者共鸣的艺术

文/怀特(J.H. White)翻译/陈遇

伦勃朗的作品《芙萝拉》(Flora),1654年。油彩、画布,100 x 91.8公分。(图片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758
【字号】    
   标签: tags: , ,

我最近去参观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当期展览“绘画礼赞:荷兰黄金时代名作展”。当我看完正要离开时,一位女士吸走了我的目光。

事实上,她是一位女神。她叫做芙萝拉(Flora,花神),是伦勃朗(台译林布兰,Rembrandt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笔下所绘的罗马春神。还没走近,起码还有20英尺(约6公尺)的距离,我就已经深深地被她那柔美、低调的优雅和氛围给震慑了。

伦勃朗的作品《芙萝拉》(Flora),1654年。油彩、画布,100 x 91.8公分。亚瑟·亨廷顿(Archer M. Huntington)为了纪念他的父亲科利斯·波特·亨廷顿(Collis Potter Huntington)于1926赠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她并不直视观者。她朝向自己的右方,眼神停留在视平线上,散发着亲切慈祥。她那关爱的神情让人觉得熟悉并产生共鸣。这是一幅描写神性的画作,让人感动之余又有一股熟悉感,好像她是家人一般,甚或是自己的另一半。事实上,艺术史专家相信这幅画的原型来自于伦勃朗逝去妻子莎斯姬亚(Saskia)。

她手持着花,象征着春天满满地祝福。由于她侧着身子,不是正对着观众赠予丰收之礼,因而显得格外谦逊。她的祝福是间接且细致的,仿佛在说着,我会在你需要的时候陪伴着你。

“伦勃朗笔下的女性并不像古希腊罗马的雕像般完美无瑕。”亚当·埃克(Adam Eaker)在一次电话访问中谈到。埃克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欧洲绘画部门的策展人和助理策展人。他表示,跳脱理想主义的框框,是伦勃朗最重要的创举之一。

尽管芙萝拉的优雅是如此毫不费力且自然,她的外表却不是完美的。她的双眼下有微微的眼袋,有双下巴,相貌并不出众。就如当时的女性一样,她穿着蓬松的上衣,戴着帽子和一些珠宝饰品。

同时期的画家曾批评伦勃朗的作品“缺乏阿谀奉承,丝毫不加掩饰的现实主义”,埃克在展览的语音导览中解释道,“在当时,伦勃朗绝非众人公认最伟大的画家。在他去世时,他甚至已经破产了。他当时并没有受到重视……大众对他这种缺乏完美的画作感到恼怒。”

但是芙萝拉的精神是永恒的,她的温暖让你笼罩在宁静祥和中。伦勃朗透过忠实地描绘画中人物不完美的外表,生动地传达出他们内心超然的世界。

出自淤泥

在《格哈德·德·莱里瑟》一画中,伦勃朗描绘了一位画家朋友,他因生病而容貌变形。“德·莱里瑟——他的外貌显示了他的状态,尤其是他退化的鼻子和凹陷的眼睛。”埃克在语音导览中说道。这个疾病最终导致德·莱里瑟失明,迫使他从画家改行为作家。

德·莱里瑟之前是伦勃朗的粉丝,但在这幅写实到令人难以承受的肖像画完成后,德·莱里瑟却将伦勃朗的作品形容为“画布上的泥浆”。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的作品《格哈德·德·莱里瑟》(Portrait of Gerard de Lairesse),1665-67年。油彩、画布,112.7 x 87.6 公分。(图片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我们很容易理解德·莱里瑟的心情,因为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自己身体的缺陷被完整真实地呈现出来。”埃克的导览补充道。

伦勃朗的写实手法可说是一点都不客气,但是却不是令人不悦或恶意的。他的作品通常保留了部分的事实;他并不是在贬低画中的人物,而是试图传达他眼中所见的。在《格哈德·德·莱里瑟》这幅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画中人物身上的一丝尴尬、悲伤,甚至是不安全感。

伦勃朗十分擅长于表现人物的弱点。他画出了不完美和苦楚,并以此唤起了观者的同理心。我们不会站在画前去评论德·莱里瑟和他的病情,因为伦勃朗细腻的笔触直接带领观众进入到画中人物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之中。

尊敬与仰慕

伦勃朗的《赫尔曼·杜默》(Herman Doomer)肖像画展现了一股独特的俊美,但并非因为模特儿有着过人的体态,而是出自于他务实、充满智慧的外表。赫尔曼·杜默是一名高级家具制造商,专门进口17世纪阿姆斯特丹流行的乌木家具。他的儿子在伦勃朗门下当学徒。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的作品《赫尔曼·杜默》(Herman Doomer),1640油彩、画板,75.2 × 55.2 公分。(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提供)

这是这场伦勃朗展览中最细致逼真的画作,几乎和照片一样。不过,不同于冷冰冰、由机器拍摄的照片,伦勃朗用双手为杜默的肖像注入了温度。

“看得出来,伦勃朗对这位同为手工艺家和匠人的朋友具有崇高的敬意。单单从这幅画被画的多好就知道了。”埃克向我说道。不怪说,这幅作品是19世纪荷兰最高价出售的单幅作品。“当它被捐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对我们的馆藏而言,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

伦勃朗毫不掩饰地以眼睛和脸颊旁的细纹展示出杜默的年龄,就像是使用多年的地图布满着劳碌的痕迹,却因此练就出家具匠人的一副好手艺。此外,伦勃朗更透过脸上的这些皱纹堆叠出淡淡地一抹微笑,将杜默的热血心肠表露无遗。

“它包含了所有伦勃朗画作的精髓”埃克说道,“用非常细致的笔触来表达这位男子粗糙、真实的中年外表,我们因此得以感受到他的特质和他的才智。”

作者简介:

怀特(J.H. White)是艺术、文化和男性时尚专栏作家,目前居住在纽约。

原文Rembrandt: The Art of Empathy刊登于英文大纪元。

(本文限网站刊登。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茉莉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陈熙暖荷兰报导)荷兰黄金时代最具造就的画家伦勃朗的画作《克劳迪厄斯平民的共谋》,近日返回其故土荷兰, 3月21日在阿姆斯特丹皇家博物馆再次面世展出。
  • (大纪元记者曹莺飞伦敦报导) 英国国家美术馆于10月15日开始的“伦勃朗:晚期佳作”(Rembrandt: The Late Works)的大型个展正在进行中,并将持续到2015年1月18日。
  • (大纪元记者安琪荷兰报导)荷兰文化大臣博斯马克(Jet Bussemaker)在9月30日给议会的书面信中称,荷兰和法国已达成协议,双方将共同拥有伦勃朗的一对婚礼人像画。
  • 一幅在地下室的老旧油画,竟然是专家找寻已久的绘画大师伦勃朗的最早期作品之一。这幅小画拍出百万美元高价,让拍卖行主人都大跌眼镜!
  • 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伯莎撒的盛宴》(Belshazzar's Feast),1635—1638年作,布面油画,66 × 82英寸,伦敦国家美术馆藏。(公有领域)
    开宴时,空中显出指头,在墙上写了一行字。国王召来巫师、观兆者,无人能破解。最终解读出这句话的,是一位德行高尚又有灵性的犹大青年。
  • 伦勃朗藉由亲眼所见捕捉人性,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当看到我们自己的好与坏时,我们有了成长的空间。根本上来说,伦勃朗的作品,无论是藉由画中的人物或大师本人都可以成为今天的我们内心成长的媒介。
  • 知名艺术史家、书画鉴定家傅申教授于16日辞世,为缅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将于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书画题跋纪念展”的绘画篇,之后于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书法篇,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