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头孢曲松”又有新用途 路易氏体失智症新契机

何应瑞教授期待“头孢曲松”为路易氏体失智症患者带来治疗的新契机。(何应瑞提供)

人气: 67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0年03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瑞台湾台中报导)中山医学大学心理学系何应瑞教授继一年多前应用老药“头孢曲松”(ceftriaxone)进行巴金森氏症二期临床试验后,他与研发团队证实“头孢曲松”又有新用途,可用以治疗路易氏体失智症,近期获得台湾、日本与加拿大等多国专利,何教授期待该药能尽快进入临床试验,以便给此类型失智症患者带来治疗的新契机。

一般失智症的成因大都来自于阿兹海默氏症、巴金森氏以及路易氏体失智症,它们虽然具有相似的症状及病理特征,但是这三项疾病的治疗用药及患者对药物的反应相当不同,而仅次于阿兹海默氏症的路易氏体失智症,它的盛行率位居所有失智症的第二位,目前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药物可以治疗,因此何应瑞教授的研发成果更具有价值。

各类型失智症百分比。
各类型失智症百分比。(何应瑞提供)

路易氏体失智症患者的脑组织里会出现异常的蛋白质沉积,称为路易氏体,这些异常的蛋白质堆积,就像脑内的垃圾,最终对神经产生毒害,不仅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学习、记忆、辨识、语言、智力等)退化,出现失智症,随着病情恶化,患者在大约一年期间,逐渐出现身体僵硬、手抖、走路不稳、重复跌倒等现象,而且常出现视幻觉或其他精神症状,如妄想或忧郁等,上述症状与阿兹海默氏症或巴金森氏症有雷同之处,初期不容易进行鉴别诊断。

何应瑞表示,阿兹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路易氏体失智症都是神经退化性疾病,当病程逐渐恶化,患者都会出现智能退化(失智症)现象。上述疾病的病理机转并不相同,因此用以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未必相同。何教授指出,路易氏体失智症患者的脑内会出现类淀粉样蛋白(beta amyloid)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这两种蛋白会发生交互作用,导致α-突触核蛋白出现变性堆积,产生更大的毒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不仅可以调节基因以抑制生成类淀粉样蛋白,也可以与α-突触核蛋白结合,防止蛋白质变性,可以说是从病理上清除患者脑内的毒素。

造成神经退化还有另一项重要的物质:麸胺酸(glutamate)。在正常的情况下,麸胺酸是神经传递物质,负责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但是当脑组织内出现过多的麸胺酸时,就会毒害神经,目前已知几乎所有的神经退化性疾病,都与麸胺酸过多有关。何应瑞教授证实头孢曲松可以启动清除麸胺酸,减少脑细胞死亡及神经发炎。更让人振奋的是,头孢曲松还可以促进神经新生,长出新的细胞,因此头孢曲松不仅清除脑部毒素、减缓神经退化,更可以修复受损的脑组织以治疗神经退化性疾病。

随着人口结构老化,失智症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台湾失智症协会理事长赖德仁教授指出,2016年台湾失智症总人口已逾26万人,预计到2041年时可能多达67万人,亦即平均每100人就会有3人罹患失智症。国际失智症协会指出,全球每年失智症所造成的经济总成本超过8,000亿美元。在台湾每年每位失智症患者所需花费的照护成本将近100万台币,对患者的家庭、社会及国家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研发更好的治疗药物刻不容缓,而何应瑞教授的新专利-头孢曲松“旧药新用”的大发现,可望为约占失智症3成的路易氏体失智症患者带来治疗的新契机。

责任编辑:英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