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封尘:太极拳师马保国为何惨败?

人气 1959

【大纪元2020年05月25日讯】近几天来,中国的江湖上颇不平静,武林掀起了一个挺大的波澜。起因是一场传统武师与散打拳手之间的对决,以前者戏剧性惨败而告终。好几天过去了,武林内外、媒体与网民的持续关注热度不减。

话说从头。在5月17日这天,传统武师马保国(69岁)与散打拳手王庆民(50岁)约架比武,结果马保国仅仅三十秒便被三次击倒,最后昏迷直接送医。从现场视频我们看到,面对民间散打选手王庆民,马保国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幸运的是,经过检查马保国身体并无大碍。

在这次比武之前,马保国已经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他的KO国外格斗冠军的视频,说起来也算一个网红了,为许多网友所熟悉。但是自从5月17日这场比赛后,马保国的形象一落千丈。有网友说,太极大师马保国,让我们大跌眼镜。我们不禁怀疑,这到底是大师马保国不禁打,还是太极不行?从这话的意思不难看出,人们通过这场一边倒的比赛,对太极拳师、进而对太极拳产生了大大的质疑,也就是对太极拳的实战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太极拳实战能力超凡

我们知道,中华武术可分为两大流派,一叫内家拳,一叫外家拳。中国有三大内家拳:太极、形意、八卦,而太极拳就占了一席。另外还有武当山的太乙武行拳,六合八法拳之类的,也可归为内家拳。而不管是内家还是外家,都要求讲武德,只是有一点应该强调一下,内家拳比外家拳对武德的要求更高也更全面,因为它有修炼的内涵在里边,讲究内外兼修,就是既有形体动作,又有心法,这是它与外家拳一个很大的区别。正因为此,内家拳可以练成更高深功夫,实战中讲究内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文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来。

中国武林素有“武乃杀人技”的说法。从历史上看,武术实用性的最大用场,就是在两国交兵的战场上。三国名将关公一把大刀过五关斩六将,没有高超的武艺那是做不来的。

古来,太极拳在武术流派中声名显赫,其实战性毋庸置疑。我们不妨看看它的打法原则:打法着眼于劲、打二字。劲有蓄劲、乘劲之别,打有等打、赶打之分。未打之先,蓄劲为主;已打之后,乘劲为佳。开手之始,等打为优;发手之后,赶打为上。等等,它是有很多讲究的。

太极拳讲的是“只要有三寸气在,就可以御敌于门外”。意思是说,真正的太极高人,哪怕身体已老朽不堪,气息虚弱,其功力都足以使强敌进不了家门。太极之威力,由此可见一斑。自张三丰以下,史上有杨露禅(1799—1872年) ,陈王廷(1600一1680),孙禄堂(1860—1933年)等等,都是震古烁今的太极拳名家。下面我们以孙禄堂为例,来看看太极拳的实战功夫如何了得。

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他是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美称。

孙禄堂自幼喜爱武术,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曾拜一位江湖拳师习练少林拳。13岁时,孙禄堂拜师河北名拳师李魁元门下,学习形意拳。两年后,孙禄堂的武艺出类拔萃,李魁元怕误了他,便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傅郭云深。不久,孙禄堂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学到手。

1882年,孙禄堂为深究拳与《易》之关系,经郭云深举荐赴京城,跟程庭华研习八卦拳。由于孙禄堂本就功底深厚,又得程师悉心指教,苦练年余,尽得八卦拳精髓。

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太极名家郝为真,郝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传于孙禄堂。

从孙禄堂的学武经历,我们看到,他早年学过属于外家拳的少林拳,后来又先后学了形意、八卦和太极拳。而他最后却是立门于太极拳。此时孙禄堂武功卓绝,德高望重,誉满京城。

孙禄堂晚年,正赶上清朝末年,国力衰微,常遇外侮。孙禄堂大义凛然,曾与洋人有过多次交手,力挫强敌。在他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

最为人称道的是,古稀之年的孙禄堂,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武术高手的联合挑战。是年,日本选派六位格斗高手前来中国,向孙禄堂挑战。孙禄堂决定以一对五。比武时,孙禄堂平躺在地上,命五位日本人以任意方式压住自己身体,另一日本人喊三下,以试孙禄堂在三下之内能否起身。当日本人刚喊到两下时,孙禄堂腾然而起,五位日人被掀出数丈之外昏扑在地,一时竟动弹不了。

第二天,日本人又找上门来,愿出20万大洋,请孙禄堂东渡日本教授拳术,孙禄堂婉言谢绝。后来,日本人送孙禄堂为“文武两道三大雄”的美誉。

“马保国们”因何被秒杀

有资料显示,马保国出生于武林世家,他被称为混元形意太极拳掌门宗师。据说,马保国的师父是尚济,尚济的师父是马礼堂,马礼堂的师父是刘纬祥,刘纬祥的师父是“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郭云深,而郭云深确实是一代大家。

尽管如此,因为太极拳走入近现代以来,在一代代承传过程中,有很多人根据个人对太极拳的领悟和理解,对太极拳作了不同的修改。有的名家为了标新立异,对太极拳冠以新名,以迎合人们追崇时尚的心理。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种名称的太极拳比比皆是,逐渐使真正的太极大家拳厌而退隐。而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也逐渐失去了太极拳的原旨,沦落为“太极操舞”。马保国恐怕正是属于这一类,这从他的“混元形意太极拳”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形意和太极杂烩,这不伦不类,岂不是乱来了。

前文提到过,太极拳属于内容拳,对人的根基和悟性有很高的要求。在承传上有“宁可失传,不可妄传”的规定,多少年来,都是心传心授,文字传录极少,即使有记录也多用口诀隐语暗示,非真得道者不能参悟其中奥秘。郭云深虽为一代大家,但经过了刘纬祥、马礼堂、尚济,再传到马保国这里,不知道已流失了多少太极拳的精华,马保国惨败也就不奇怪了。

孙禄堂的孙女孙婉容曾说:“我爷爷练拳每天要练八个小时,而且不间断。到了我这辈,由于要操持家务等关系,一天只能练四个小时,而到了我徒弟这一辈,由于他要赚钱养家糊口,一天只能练两个小时。”这从一个方面揭示了当代太极拳衰落的一个原因——没有功深面壁,哪有绝技惊天?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话当然是对的。可是,如果我的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传统文化在1949之后,出现了大塌方。无论是东方学术还是西方学术,包括中医、武术、绘画、诗词等等,民国时期各个门类大师辈出的时代好像被画上了一个句号。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后面一句话,就是中国学术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针对马保国惨败这件事,反映了传统武术后继乏人的时弊。自从1949年中共建政后,在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鼓动下,开始对传统武术系统化的进行“规范”,形成标准的套路,同时组织全国范围的武术比赛,参赛选手不再把功夫放在第一位,转而追求动作的好看、新奇与流畅——这是传统武术加速彻底衰落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惊人轻功  民国武术大师孙禄堂近代记载
【征文】李有甫: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由武入道的一代宗师 民国武林高手孙禄堂
太极掌门马保国PK王庆民 10秒被击倒3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