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新罗进士终南山修道 白日飞升引人叹

文/刘晓

明 卞文瑜《云山仙阁》。(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97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从618年李渊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至907年朱温逼唐哀帝禅让,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在这三百年中,有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袭的“永徽之治”、唐玄宗统治下的“开元盛世”。尤其是唐太宗缔造的“贞观之治”,使整个社会真正走入了一个祥和、礼让、安定、富足的歌舞升平时期。

大唐空前强盛的国力和开放的胸襟,造就了盛唐文化多元、开放、包容的局面。唐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遣唐使”往来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人来不息。当时,宇内诸国莫不知有唐,所以后来“唐”遂成了中国的同义语。时至今日,外国人犹呼华人为“唐人”,把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所穿服装称为“唐装”。

来自藩属国的“遣唐使”主要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对于这些留学生,气度胸襟非凡的唐王朝不仅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还对其中一些优秀者授予官职。彼时,外国人若考中进士一般被称为“宾贡进士”。“宾贡”的含义主要有三个,一为宾服纳贡,指大唐周边国家和地区归顺纳贡;二为宾礼贡士,指古代地方向朝廷推举人才时,待以宾礼,贡于京师;三为“宾贡进士”,特指由外邦推举而来的人才应举及第者。

从653年起,十六年中日本六次派出遣唐使(其中遇难一次),学习盛唐文化。(PHGCOM/维基百科提供

关于“宾贡进士”,其与“乡贡进士”、“国子进士”皆为进士科举子之一员,不过彰显的是对外国人的优待。在来自朝鲜半岛新罗的宾贡进士中,有位名叫金可记的,在大唐和新罗都十分有名。

《续仙传》记载,金可记性格沉静,喜欢道术,不喜奢侈。有时采用道教方法,服气炼形,自得其乐。同时,他博学强记,写的文章风格清丽。气质非凡的他容貌也不一般,举止言谈,颇有中华之风。

唐开成年间(即公元9世纪中叶),金可记到长安留学,其后考中宾贡进士。可是他并没有选择做官,而是到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子午谷隐居修道。他亲手种植了很多奇花异果,但大多数时候他焚香静坐,进入修行状态,此外还常念《道德经》和各种仙经。

据朝鲜汉文古籍《海东传道录》记载,道家仙人钟离权为其师父。钟离权向新罗的崔承佑、金可记、僧慈惠传授道法,并授《青华秘文》等经书。学界认为《道藏》在朝鲜社会的传播,是新罗末期的留唐学生带回的,金可记得钟离权道书传授是实证之一。他也因此被视为韩国道教的“祖师爷”。

据朝鲜汉文古籍《海东传道录》记载,道家仙人钟离权为金可记的师父。图为明朝绘画作品,右为钟离权。(公有领域)

关于金可记修道一事,终南山子午谷金可记摩崖石刻也有记载。20世纪80年代,西北大学李之勤教授等考察子午谷时,首先发现了金可记摩崖石刻。此石刻在历史上著名的子午道北口,大石上刻有楷体字15行,每行约20字,另外还有其它石刻文字。大字前五行半为“杜甫赞元逸人玄坛歌”,即《全唐诗》中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诗,第五行下半行之后是金可记的事迹,题为“金可记传”。此楷书传文现共存125字,是《续仙传》金可记文字的缩写。

在终南山修行三年后,金可记乘船回到新罗。其后,再次回到长安,开始穿上道袍在终南山修行。期间,他对世人有求必应,从不推阻。

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金可记忽然给皇上上表道:“臣奉玉皇大帝的诏命,将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当飞升。”唐宣宗深以为异,便派人召他入宫,他固辞不来。又向他求看玉帝的诏辞,金可记以被别的仙人掌管、没在人间为由推辞。唐宣宗遂赐四名宫女,以及香、药、金、缎和两名中使给他,供他驱使。大概皇帝也是想知道金可记是否真的得道成仙。

对于皇帝的赏赐,金可记并不以为然。他独自居住在静室,与宫女和中使并不亲近。不过,宫女和中使每天夜里都能听到从他的静室中传出的谈笑声。一天晚上,中使偷偷的去窥视,看到屋子中仙官仙女,各自坐在龙凤之上,俨然相对,还有不少侍卫环卫在左右。惊呆了的宫女中使都不敢惊扰屋内的仙人。

到了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二十五日这一天,春光明媚,景色秀美,漫山鲜花烂漫,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祥云,更有仙鹤啼鸣,凤凰白鹄飞翔,笙箫金石,羽盖琼轮,遮蔽天空。在仙乐声中,金可记在众仙家的迎接下,登上仙车白日飞升而去。前来观看的官员和百姓堵塞了山谷,数不胜数,没有人不礼拜叹服和惊异的。@*#

参考资料:《续仙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灵官为五百灵官之首,他师从“四大天师”之一的萨守坚萨天师,而他拜师的经历也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
  • 中国历朝历代都出现过不少在山中隐居、修炼的得道高人,当他们走街串巷、闲步市井时,偶尔也会在因缘际会的安排下一展神通,或许是为了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仙术的精妙、道法的高深,亦或是想让人明白,人性本就通达神性,修神通、炼神术本就是坊间市井中有缘人皆可为的。
  • 王重阳是北宋末年及金朝时期的著名修道人。按历史记载,他在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就已经仙逝了。可是在明朝古籍《狯园》中却记载,王重阳在明朝时期曾再次出现。
  • 一亩泉原称为西塘泊,是保定八景之一“鸡距环清”的源头,在其周围平方数十里内的泉脉密布如网,是保定市水源地之一,因此也被称为是保定的母亲之泉。
  • 神农即炎帝,他不仅为政是帝王之圣贤,开创了农业、饮食文化,中医和中药也是他所奠基。图为神农氏像,出自明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公有领域)
    一些史料中记载:伏羲氏之后,女娲氏继承了王位,共传了十五代,但都是承袭伏羲称号,因此有些史书上并没有这位女娲氏的记载。
  • 燧人氏统治天下的末期,在遥远的“华胥国”,另一位秉承天命下世的圣人——伏羲氏,应世而生。
  •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南梁时期,二位神者动用神通,一夜之间将整座寺院搬到了岭南。南宋时期,灵隐寺的疯僧济公突然跑到村庄里抢走了新娘。当全村人追赶济公时,一座飞来的山峰从天而降,震惊了所有人……
  • 周末秦初,陕西咸阳一带流传着一首童谣:“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元州戏赤城,继业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
  • 概括而言,漫长久远的三皇时期中,有五位神人治世的事迹广泛流传: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时期,有一位术士名叫董元素。此人来自江南。当时的百姓都传说他身怀异术,善于使用符篆,役使鬼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