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原大学携手英特尔、鸿海、凌华 成立5G专网实验室

中原大学AI机器人实验室落成。(中原大学提供)
人气: 13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03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综合报导)学测成绩公布,人力银行最新统计,最让企业雇主感到满意的私立大学“中原大学”,与晶片大厂Intel、鸿海科技集团、边缘运算领导厂商凌华科技携手合作,在中原电资学院资讯工程学系推出全台首创完整AI作业系统(Robot Operating System2/ROS2)及AI课程。

中原大学携手Intel、鸿海、凌华打造全台首创AI机器人5G专网实验室落成开幕。左起桃园市青年事务局长颜蔚慈,鸿海科技集团副总裁吕芳铭,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桃园市副秘书长邱俊铭,右三起凌华基金会董事长倪寒芬,凌华科技董事长刘钧,英特尔台湾分公司物联网销售事业群总监王亭钧。
中原大学携手Intel、鸿海、凌华打造全台首创AI机器人5G专网实验室落成开幕。左起桃园市青年事务局长颜蔚慈,鸿海科技集团副总裁吕芳铭,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桃园市副秘书长邱俊铭,右三起凌华基金会董事长倪寒芬,凌华科技董事长刘钧,英特尔台湾分公司物联网销售事业群总监王亭钧。(中原大学提供)

凌华科技出力培育师资,出资百万设备,打造中原AI机器人5G专网实验室,鸿海科技集团也慨捐百万网通设备,整合实验室5G场域。在科技界A咖纷纷投入下,中原电资学院将成为台湾以至于全球科技业,孕育未来5G专网+移动式自主AI AMR群机智主(Swarm Autonomy)高阶技术的人才摇篮。

中原资工将设置全台首创AI机器人5G专网实验室,师生对先进设备与课程充满期待。
中原资工将设置全台首创AI机器人5G专网实验室,师生对先进设备与课程充满期待。(中原大学提供)

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表示,中原是全台第一个、也是全球少数几间完整开授机器人作业系统(ROS2)的大学,全球车厂如BMW及无数科技大厂如Google、Amazon对无人车、机器人人才求才若渴,中原资工系决定投入高达1/3教师,接受凌华科技训练机器人作业系统,是为了贴近尖端产业需求,让学生毕业后无缝接轨被业界拔擢聘用,开创台湾科技下一波‘黄金十年人才战力’。”

中原大学与科技大厂携手培育高阶技术人才,打造全台首创AI机器人5G专网实验室。
中原大学与科技大厂携手培育高阶技术人才,打造全台首创AI机器人5G专网实验室。(中原大学提供)

英特尔台湾分公司业务暨行销事业群总经理汪佳慧指出:“这次产学合作成立全台第一个AI 5G专网实验室意义非凡,让中原大学利用高度整合Intel OpenVINO™框架的凌华科技设备,OpenVINO™是一个深度学习视觉应用开发的工具套件,可加速开发AI应用,打造自主移动机器人(AMR) 。”

中原大学与科技大厂携手培育高阶技术人才,打造全台首创AI机器人5G专网实验室。(左起吕芳铭、张光正、刘钧、王亭钧)
中原大学与科技大厂携手培育高阶技术人才,打造全台首创AI机器人5G专网实验室。(左起吕芳铭、张光正、刘钧、王亭钧)(中原大学提供)

鸿海科技集团副总裁吕芳铭表示:“5G的大频宽、广连结、超低迟延等特性,配搭上专为中原大学人工智慧及机器人实验室场域所设计的毫米波小基站运用,就像是个健全的神经系统,透过感知、传输、储存、分析、操作等动作之高效表现,将能满足实验室中多元弹性场景需求,让同学们在最具效能的网路环境中学习,也欢迎学成后加入我们的团队学以致用、发挥所长,为台湾的软硬实力奠定基础。”

科技大老们包括鸿海科技集团吕芳铭副总裁、鸿海子公司工业富联郑弘孟执行长、凌华科技董事长刘钧都毕业于中原大学。凌华科技董事长刘钧:“业界包括凌华,对AI机器人工程师需求孔急,所以年薪比一般工程师高3-5成。与母校中原大学的合作,未来逐步将合作模式推广到台湾中部、南部其他大学,解决台湾AI机器人人才荒。”

桃园市副秘书长邱俊铭:“桃园市产业创新转型需要优秀青年人才,所以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桃园市政府青年事务局与凌华科技在中原大学合办机器人暑期课程,产官学合作斥资近600万元,前后购置了60余台智慧机器人,也透过邀请Intel、Nvidia、Microsoft、AWS等科技大厂分享实务经验,累积培育达2,309人。”

中原大学是全国大学中第一所明定“教育宗旨与教育理念”并贯彻执行的中原大学,创校65年来,本着基督爱世之忱,以信、以望、以爱,培养国家社会所需人才。不仅办学成效有目共睹,更连续六度、共12年获颁“产学合作绩优单位”奖,打破全国公私立大学纪录,产学合作绩效堪称全国第一!

中原大学已经将“全人教育”的核心价值转换成学校、师生及校友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能在各项评比中屡创佳绩,深获社会各界信赖与肯定。◇

责任编辑: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