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慈心携手绿色餐厅 推出16道小米创意料理

慈心基金会推动小米复耕,期盼保存小米地景与多样化小米品系中所蕴含的原民智识系统、生物多样性等珍贵遗产。(慈心基金会提供)
人气: 7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1年05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邓玫玲台湾台中报导)有感于原住民小米饮食文化的逐渐遗失,慈心基金会与绿色餐饮指南共同推动“小米食材研究会”,邀请全台16家绿色餐厅参与小米创意料理研发,并于5月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小米月”,16家餐厅将同步供应小米创意料理,一般民众不但可以在餐厅吃得到用小米做的餐食与甜点,也找回失“耕”的小米!

慈心基金会与全台16家绿色餐厅合作,推出台东小米创意料理。
慈心基金会与全台16家绿色餐厅合作,推出台东小米创意料理。(慈心基金会提供)

寻找失“耕”的小米饮食文化

台湾原住民族栽培小米历史悠久,除了是早期生活的主要粮食,更被视为神圣作物,具有宗教上的功能与意义,小米富含纤维、维生素B、E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为碱性食物。可炊饭、煮粥,也可制成糕点或磨粉做成加工食品。然而,慈心基金会表示,现在部落里懂小米的耆老越来越少了!在日治时代引进水稻之前,小米占原住民生活粮食的50%,其重要性与需求量远胜于芋头、蕃薯、旱稻和玉米,但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与无法机械化耕作,小米种植面积大量地减少。

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稻米与小麦制品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小米饮食文化;加上台东常有台风、焚风以及田区的鸟害,愿意种植小米并留种的族人大幅减少。因此,推动小米复耕,也是在重建与小米有关的传统生活,更是原住民复兴传统、重建自我认同的契机。

慈心基金会与绿色餐饮指南携手餐厅主厨传递本土小米丰富滋味,将本土小米化身为汉堡、小米煎饼等各式创意料理。
慈心基金会与绿色餐饮指南携手餐厅主厨传递本土小米丰富滋味,将本土小米化身为汉堡、小米煎饼等各式创意料理。(慈心基金会提供)

全台16家绿色餐厅,推出16种小米创意料理

有鉴于小米失耕与原民传统饮食文化的失落,慈心基金会和绿色餐饮指南发起“小米食材研究会”,邀请来自台北、新竹、台中、高雄、屏东、宜兰、花莲与台东的16家绿色餐厅,发挥各自的料理风格与手艺,共同创作以小米为食材的蔬食料理,展现小米的不同风味,突破一般大众对于小米的印象,进而认识小米并食用小米。

长期推广永续饮食的绿色餐饮指南表示,“食材研究会”的宗旨是期待优良永续的食材能借着餐厅的创意与厨艺而获得推广,达到生产者、餐饮业者永续发展的目的,因此这一次的小米食材研究会,期待通过绿色餐厅主厨们的研发,带出食用传统食材的风潮,假以时日更能运用在常态餐点的设计上,增加小米食材的需求量。

 绿色餐厅小小蔬房推出的勇士汉堡(小米天贝汉堡)。
绿色餐厅小小蔬房推出的勇士汉堡(小米天贝汉堡)。(慈心基金会提供)

此外绿色餐饮指南也搭配本次小米食材研究会,举办了两天一夜的主厨小米产地拜访,安排绿色餐厅主厨们深入台东金峰乡部落的小米田区,实地了解小米生长的状况;也到位于太麻里的拉劳兰小米工坊,实际体验qavay小米糕与djinkul小米芋头团的制作。并在阿塱壹部落发表研发成果,现场烹调蔬食小米创意料理,一道道不同风格、口味与吃法的小米餐点,令与会来宾惊艳不已!

绿色餐饮指南共同创办人黄俊诚表示:“我们想藉这次的共作让大家体验到,小米不只是小米粥、小米酒,还多了这16种小米吃法。”“餐饮和农业是互相支持的,保种、育种不只是农业的问题,若有餐饮业的加入,在财务上、情感上都是支持保种育种的一环。”这也是食材研究会的场地从餐厅厨房拉到产地,并结合部落体验、部落农友导览以及小米料理实作等活动的原因,目的就是希望让主厨们可以感知第一手的产地知识与文化脉络,深化餐厅对于“与环境共生”的意识与概念,期盼未来有更多的餐厅可以稳定地使用部落食材,或是采用对环境更友善的方式烹调原生植物,对于永续及绿色餐饮的推动,将会更有助益。

绿色餐厅Plants推出的红玉小米燕麦粥,地坊餐厅推出小米苔球,小米洛神脆片。
绿色餐厅Plants推出的红玉小米燕麦粥,地坊餐厅推出小米苔球,小米洛神脆片。(慈心基金会提供)

16家绿色餐厅端出来的16道小米料理,有加入南洋食材的“小米天贝汉堡”、“毛豆天贝小米丸佐五色鲜蔬”,结合泰式咖喱的“脆米香料沙拉”;还有欧式风味的“小米千层”、“小米煎饼”、“酥炸小米馅饼”、“番茄起司小米糕”与“小米瓦片”;以及结合部落食材与中式料理的“小米粽”、“小米米糕”,与完美集结原民野菜的清爽小点“小米野菜暖沙拉”。更有小米系列的创意甜点,像是淋在刨冰上食用的“季节小米甘酒酿”,以及美丽营养的“小米奇亚籽布丁”等等。每一道不只创意十足,更是全蔬食料理,打破了过去大众对于小米的既定印象。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