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汝楫助秦桧害人遭恶报 其子猝死岳飞庙

文/周晓辉
杭州岳飞墓参道外门资料图(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600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后,于宋孝宗年间被平反昭雪,又追谥为“武穆”。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后朝廷在湖北鄂州立庙祭祀岳飞。鄂州是当年岳家军的大本营,岳飞在此地驻扎多年,深得民心。1204年,宋宁宗年间,追封岳飞为鄂王。宋理宗1225年二月,改谥其“忠武”,在杭州西湖畔建“宋岳鄂王墓”。

去过杭州岳飞墓的人都知道,岳飞墓前有四座跪像,分别是害死岳飞的秦桧夫妇、万俟禼(xiè)和张俊。这几个跪像是由明代成化年间时任浙江布政使周木、明武宗正德八年时任浙江都指挥使的李隆将军、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时任浙江按察司副使范涞先后铸造的。

万俟卨是南宋时期的宰相,也是陷害岳飞的直接凶手,正是他追随秦桧的投降政策,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导致其被逮捕入狱。至于张俊,虽说也是抗金名将,但也是积极陷害岳飞的主谋之一。

罗汝楫参与陷害岳飞 遭恶报连累儿子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岳飞墓前还曾有过第五座跪像。清朝初年,有人受《说岳全传》影响自掏腰包,在岳飞墓前又增加了一座跪像,这个人叫罗汝楫

罗汝楫,是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的进士,起初担任郴州教授,后入朝出任监登闻鼓院、大理丞、刑部员外郎等官,在任期间颇有清誉。但在南宋建立后,罗汝楫为了升迁,开始依附于权相秦桧,其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秦桧进谗言令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岳飞从前线召回并解除其兵权、令其改任枢密副使后,秦桧又授意御史中丞何铸、监察御史罗汝楫连番上书弹劾岳飞,诬蔑他在援救淮西时“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其枢密副使之职。其后,岳飞被免职,并被交由大理寺审讯。

在审理过程中,主审官们发现这是彻头彻尾的冤案。何铸转而为岳飞申冤,因而触怒了秦桧,秦桧改命万俟卨主审。而身为监察御史的罗汝楫虽然也清楚岳飞冤枉,但他不仅不为其申冤,反而编织罪名,弹劾、罢黜岳飞的大批部属,并对大理寺中替岳飞鸣冤、欲将其轻判的数名官员以及同情岳飞遭遇的镇江知府刘子羽等人,全都上书予以弹劾。

岳飞墓前有四座跪像,分别是害死岳飞的秦桧夫妇、万俟禼和张俊。(Shutterstock)

岳飞死后20年间,罗汝楫屡获升迁,最终官至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知严州。1158年,罗汝楫“居丧未终而卒”,终年70岁。

可以说,害死岳飞的人中也有罗汝楫一份,他跪在岳飞墓前也不冤枉。到了清朝雍正年间,五座跪像又被老百姓砸得破败不堪,时任浙江总督的李卫遂下令重新铸造铁像。不过,他觉得罗汝楫只是秦桧的跟班,还不够资格跪拜岳飞,就将其剔除了。此后,就只有四座跪像跪在岳飞墓前了。

1979年,浙江省重建了文革期间被砸毁的岳飞墓,第十二次铸造了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人双手被绑在身后的跪像。不过,在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的岳飞庙前,仍是五座跪像。

罗汝楫有六个儿子,皆有文采,其中有个儿子叫罗愿,博学好古,师法秦汉文学,所写词作高雅精炼,著有《小集》七卷、《尔雅翼》二十卷。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非常欣赏他。

他对于父亲害死岳飞一事,当然是心知肚明,他在《新安志》中为父亲立传时,根本没有提到岳飞一案,显然也知道父亲的罪过。

罗愿考中进士后,一路升迁,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后到鄂州任知府,官声还不错。因为父亲参与陷害岳飞的缘故,他从不敢入岳飞庙祭拜。

忽然有一天,罗愿自觉自己为政算是清明,也没做亏心事,所以大着胆子决定前往岳飞庙祭拜。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刚一跪拜,就猝死在岳飞像前。消息传开后,人们认为岳飞蒙冤过世之后,魂魄未能安息,藉由此事显灵以儆效尤。这件事的经过被收录在正史《宋史》里面。

明白因果关系的人都知道,这是其父罗汝楫陷害忠良所得到的果报之一。罗汝楫“居丧未终而卒”不说,死后还祸及儿子。这真是苍天饶过谁!

杭州岳王庙正殿岳飞雕像。(Shutterstock)

岳武穆显灵 牵出转世奇闻

说到岳飞显灵,明朝笔记中亦有记载。明朝曾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的朱国桢在《涌幢小品》中记述道:明朝湖北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京山等地)有一座岳武穆祠,是当地的十八景之一。嘉靖年间,广东民变首领张琏之将州改为承天府,并营造宫殿,岳武穆祠逐渐荒废。

万历年间,守备杜正茂在城西地下发现有很多积石,便下令采来用于建城墙。人们挖到最后,竟然挖到了一块石碑,洗干净后,光泽可照。如果从远处看石碑,会发现上边有很多人影移动,其中有一人十分伟岸,被众人簇拥而过。如此景象出现了一整天,围观的人欢呼雀跃,认为是岳飞显灵。

到了晚上,看管石碑的役卒忽见一伟丈夫从石碑中跃出,骑着白马,冉冉乘云而上,有数百人跟随在身后。此时,远远看见天门大开,一个穿着袍服者将这一行人迎了进去。役卒惊呆了,伏在地上不敢出声。

等到天明,石碑上的影像全无,只留下一首诗:“北伐随明主,南征拜上公。黄龙已尽醉,长侍大明宫。”不一会儿雷声响起下起了大雨,雨过后诗句也不在了,幸好一名秀才记录了下来。

朱国桢当时在国子监任职,那位秀才进入国子监读书之后,就将这事讲给朱国桢听,并拿出当时记录的那首诗给朱国桢看。朱国桢对照本朝人物,联想到明英宗时期的名将、承袭了父亲爵位的英国公张辅有可能是岳飞转生的,来完成继续北伐的心愿。张辅是明成祖时名将张玉的儿子,正统年间,随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

朱国桢想到张辅,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有了解张辅长相的人说,张辅长得很像大明开国元勋徐达的七世孙、魏国公徐鹏举。徐鹏举出生时,其家人曾梦见岳飞到家中来说:“我当受汝家供奉。”朱国桢感叹说,“岳武穆大概在我朝转生了两次呢。”

参考资料:

《宋史》
《涌幢小品》

责任编辑:李婧铖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说命运天定,真是这回事吗?生命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神管到什么程度呢?大的事情例如官禄福荫,或小到一念的报应,神都给安排吗?古籍中的记载很多,这里来看三个事情大小、轻重不同的例子。
  • 受人点滴涌泉相报,这种感恩之心是中华文化的美德;对人的一个善念、一个善行,可能得到莫大的善报,在正史中有这样的记载。
  • 世人多信“善恶有报”,但也有不信的,为何?因为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果的因果报应,并非都是现世报,多数因果之报,要合看前世、今世还有未来世才能说清,人没有这样的宿命通,所以说不清,解不了。天道有知!上天的安排,绝非人间凡眼所见的表象。
  • 人们常听说现世报,现世报是真有,福报也有恶报也有,在当生当世就得到报应。南北朝时代的故事,显现现世报可能如影随形,即时就来,当下就发生报应。
  • 金驼子萌生善念放弃仇恨,神灵竟然治好了他的驼背,同时巧妙安排某甲爱子在同时变成驼背,不仅使金驼子拿回了自己的良田,更使某甲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回心向善,留下了这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 不同的神造就了不同的人种,管理着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子民。东西方文化,信仰有别,语言不同,但当面对瘟疫浩劫,人的手段、措施无能为力时,残酷的现实迫使人们不约而同地转变观念,将拯救的希望转向神。
  • 淫欲之门真乃是生死之关,人与禽兽的界线啊!这道门一烂开,后祸也将随之而至!陆世科怎样守住戒淫欲的正念?他通过这一关的考验得后福。
  • 肃顺(1816年-1861年),满清皇室宗亲。此人仰仗天子恩宠,行事骄横跋扈、排除异己,揽权立威,制造了多起大狱,在朝中树敌众多。他在败亡的前几日,看到了冤魂索命,从此神智颓丧,所有的权势风光也随其命陨,纷乱飘散。
  • 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清朝河南一位李参军曾和别人讲过一个天报善举的故事。话说他的家乡有个胡姓书生,文采颇佳,但却不擅长考试,三十多岁了,连个秀才也没考中。
  • 清朝有个姓谢的人,字子敬,浙江宁波镇海县人。年少时他就通过了秀才考试。后来受到诉讼案的牵连,谢子敬要登堂受审,但他深以为耻,就躲避到住在杭州的姐夫凌某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