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壁画《雅典学院》: 向西方大思想家致敬

文/贾妮·艾伦(Jani Allan) 嘉莲 、文青衿译
文艺复兴艺术大师拉斐尔的湿壁画《雅典学院》,描绘了公元前4世纪初哲学家柏拉图在雅典创立的柏拉图学派。画面中央是柏拉图(左)和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哲学理念。(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318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雅典学院》是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最迷人的湿壁画【注】之一。教宗尤利乌斯二世(又译儒略二世Pope Julius II )委托拉斐尔‧圣齐奥(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装饰他在梵蒂冈住所的四间私人客房。这位富有创造力的年轻艺术家就是与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1483-1520年)。

【注】湿壁画(Fresco)技法,泛指在墙壁灰泥未干时施涂颜料,以产生耐久鲜亮的图像。

拉斐尔完成的第一个房间,也是最为知名的就是“签字厅”(Stanza Della Segnatura),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教宗的大多数机要文件都在这里签署、盖章,最终成为具执行力的宗教信条。这个房间还是教宗的图书馆,亦是天主教会最高司法机构——宗座圣玺最高法院(又称使徒签名最高法庭,The Supreme Tribunal of the Apostolic Signatura)的会议室。

无论采用怎样的色彩与形廓、叙事与节奏来装饰这间大厅的四壁,俯瞰着那些在这里所做的决策,即使没有潜在影响,一些重要的决定也影响着居住在神圣罗马帝国这片广袤土地上所有的人及后世的生活。

拉斐尔深知没有哪项委托比这项工程更重要的了。这幅16英尺高、25英尺(7.7米)宽的巨大壁画,对于弱冠之年的他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依循当时的传统,私人图书馆会用大思想家肖像来装饰,而这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拉斐尔将这个构想推上了另一个高度。

 

梵蒂冈博物馆内的签字厅。 (公有领域)

践行时代

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艺术、宗教和文化等兴趣复兴的一种表现形式。拉斐尔过人的天赋就体现了艺术在绘画方面的复兴。

拉斐尔这幅壁画的主题描绘了西方哲学核心的辩论——关注精神世界的哲学家与关注物质世界的哲学家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与前提。

由此,拉斐尔在这幅画作中所传达的意象是纯粹的天才之作,描绘那些塑造了和继续塑造西方文明的大思想家——正是这些先哲颂扬真理乃通过理性思辩而获得。

《雅典学院》堪称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视觉展现。

拉斐尔不仅击败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等对手赢得这项委托,作品完成后更赢得了大众热烈的好评。

文艺复兴艺术大师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 (公有领域)

雅典学院

这幅壁画在虚构的建筑场景中描绘了50位人物,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中间两个最突出、最核心的人物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柏拉图(左)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右)。

画中的柏拉图一手指天,因为他的哲学理论中提出了有神的前提: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只不过是更高、更真实的“现实”的投影,那个现实是永恒不变的,充盈着善与美。对柏拉图来说,这个超凡脱俗的现实才是终极现实,是所有真理、美、正义与智慧之所在。

柏拉图手持他的著作《蒂迈欧篇》(Timaeus),暗示了他的宇宙观,阐述他与亚里士多德分歧的哲学观。

亚里士多德则手掌朝下,暗示着他实践伦理学的基础。按照他的哲学观,唯一的现实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正是柏拉图摒弃的那个现实。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即他手持的那本书,强调人类社会的要素,诸如正义、友谊和政府。

柏拉图右侧的人物都是柏拉图哲学理论的代表,而在亚里士多德左侧出现的,则为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拥护者。

《雅典学院》中绘制的人物旨在颂扬古典思想,同时透过两座神的雕像向人文教育(liberal arts,又译伯雅教育,原指古代西方城市自由人所应学习的基本学科)致敬——两座雕像分别是象征光明、箭术和音乐的阿波罗神(左),以及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罗马人视同希腊神祇雅典娜)。

众人聚集于气势恢弘的罗马式建筑中。建筑拱形穹顶的灵感来自古罗马广场最大的建筑——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丁大殿(Basilica of Maxentius and Constantine)。建筑结构似乎象征着、强调着壁画中人物信仰之笃深、将信仰视为重中之重。

拉斐尔的天赋之才

这幅画的“中央消失点”位于苏格拉底的左手处,显示出拉斐尔对线性透视的智慧运用。拉斐尔还掌握了盛期文艺复兴艺术全盛时期的一些标志性绘画技法,如柔化色彩过渡的晕涂法(sfumato)、精确的解剖学,以及真实的情感和表达。

拉斐尔的个人风格带有一种奇特的宏伟感,但此画仍充满人文气息,并以清晰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和轻松的构图著称。

与拉斐尔并称“盛期文艺复兴三杰”的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也出现在这幅画作中。拉斐尔笔下的柏拉图便借用了达芬奇的形象,而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注:前中握笔倚桌思考者)正是米开朗基罗之相貌,单手支头进行思考;拉斐尔则出现在最右边,戴着一顶黑帽子。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编年史家瓦萨里(Vasari)认为,拉斐尔的艺术造就几乎可与年长的米开朗基罗相提并论。

“乌尔比诺的拉斐尔作为画家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他的友人和追随者们坚持认为他的作品比米开朗基罗更严格恪守艺术规则,肯定他的画作色彩更优雅、创作精美,具有令人仰慕的非凡表现力和别具一格的设计;也有说法认为,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除了构图以外缺少上述所有的特质。由于这些原因,那些拉裴尔的追随者认为,从整体来看,拉斐尔在绘画方面的水平即便不是更胜一筹,也与米开朗基罗平分秋色……特别是色彩运用上比米开朗基罗占有绝对优势。”

有言道,“揣而锐之,不可长保”(the light that burns twice as bright burns half as long),拉斐尔正是如此。年仅37岁便英年早逝,葬于万神殿。然而他在罗马辉煌的职业生涯,却如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明之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光芒永住。

作者简介:

贾妮·艾伦(Jani Allan)是新闻记者、专栏作者、作家和广播节目主持人。

原文A Tribute to the Greatest Western Thinkers: ‘A School of Athen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纪时,马赛克创作是主流,而湿壁画则被视为穷人的马赛克。在罗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圣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马赛克作品,描绘的全部都是圣母玛利亚以及对卡瓦利尼影响深远的古典设计,这些是他职涯早期极力复兴的艺术形式。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