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说《道德经》:正负体系而非01体系的双重证明

作者:空玄居士
老子《道德经》和易经八卦能相互印证。(八卦:Pixabay;老子: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大纪元组图后制)
font print 人气: 1625
【字号】    
   标签: tags: , , ,

老子曾在洛阳担任东周的藏书室官员多年,有机会遍览各种论道与经世等等典籍,他所著的《道德经》,可说是一部集成著作,其中有不少与《易》有关的内容。本文以其中几个章节部分内容作直接相关的解析比对,藉以两相印证。(本文所引用的《道德经》为王弼注解版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这几句一般多作广泛的解释,却是于现实无所着落。但是若与《易》卦作关联解释,则可以相当密切应合。

“一生二,二生三”可以对应到三爻单卦,一是初爻,再来二爻,然后三爻,三爻成单卦,总共有八个,称为八(单)卦,分别为<乾-天>、<坤-地>、<兑-泽>、<艮-山>、<离-火>、<坎-水>、<震-雷>、<巽-风>。单卦再叠成重卦,就得六十四重卦。虽然重卦是六爻卦,却是由两个三爻单卦所叠成,所以就只到“三”。

回到前面看“道生一”,《系辞传‧上》第五章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亦即“道”有“阴、阳”,因此可以有阴爻与阳爻。如此则这段话“一、二、三”的单位是“爻”,具有阴与阳两种属性。

再来看“三生万物”,《系辞传‧上》第九章有言:“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也就是说,由三爻构成单卦,单卦叠成重卦,而对应到“万物”,两相契应。

接着看“负阴而抱阳”,“负”指以背面负,“抱”指从正面抱,所以是“背”“负阴”而“正”“抱阳”,也就是指“阴”为“负”而“阳”为“正”,应对到卦爻就是阴爻为负、阳爻为正。那么这个推理结果符合《易》卦吗?以“八单卦的立式两仪图”作为判断衡量可以一目了然,如后图。

八单卦的立式两仪图之成立条件(作者空玄居士制图)

由此图可知,当阴爻为0时,数字的排序使得阴仪不能倒覆而无法成为对立并列的两仪,若强行倒覆提高上去,则数字变成没有意义。而当阴爻为负1时,可以用正负应对的理由而使得两仪对立并列。所以“八单卦的立式两仪图”的成立条件,就是赋予阴爻的数字必须为负。而且如此则阳仪皆为正、阴仪皆为负,两仪分明。

《说卦传》第三章有言:“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这几句在1973年马王堆汉墓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易之义》则是“天地定立,【泽山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榑,八卦相庴。”其中【】的四个字因帛书坏损无法辨识,张政烺学者以传本的“山泽通气”补上。然而笔者认为,既然传本的“水火”在《帛书》是反过来“火水”,那么传本的“山泽”在《帛书》也可能是反过来“泽山”。综合这些词句所述作成图,恰是“八单卦的立式两仪图”。而且《帛书‧易之义》更是工整依序对应,其中的“立”还正可对映“立式两仪图”,简直完美。既然《说卦传》与《帛书‧易之义》皆隐然有此意,那么就必然会是依照前述所推论的阳正阴负成立条件,如此则与《道德经》此句完全契合。

如此看来,《易》卦并非阴爻0、阳爻1的01体系,而是阳爻为正、阴爻为负的正负体系。恰可与科学的阴阳粒子电性应合,更符合阴阳并立且对立的二元特质,而且也能完善共构体系并圆满解释某些卦辞与卦名的数字运算(注5),例如在《易传‧十翼》也没能作解释的<泰>卦之卦辞“小往大来”与<否>卦之卦辞“大往小来”,如后图。

<否>卦“大往小来”与<泰>卦“小往大来”。(空玄居士制作)

“小往大来”与“大往小来”两句明显意指“往来”关系,恰可用上卦与下卦作对应。以“往”为“负”值而“来”为“正”值作对应,则<泰>卦之“往”为上卦 -7、“来”为下卦56,数字的绝对值7为“小”、56为“大”,恰恰应合“小往大来”;而<否>卦之“往”为下卦 -56而“来”为上卦7,数字的绝对值56“大”而7“小”,恰恰应合“大往小来”。

就现实意义而言,以“往”为“负”值指支出,“来”为“正”值指收入,则<泰>卦的下卦三个爻皆为阳爻,对应数值皆为正,加总之和为56;即使其上卦三个爻皆为阴爻,对应数值皆为负,加总之和仅只 -7;收入56远“大”于支出7,如此状况,能不“泰”哉!而<否>卦下卦三个爻皆为阴爻,对应数值皆为负,加总之和为 -56;即使其上卦三个爻皆为阳爻,对应数值皆为正,加总之和仅只7;收入7远“小”于支出56,如此状况,岂非“否”乎!

以“气”意指阴阳两气,上述所言诸多状况恰可应对“冲气以为和”之意含。

“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这句一般多作广泛解释,并且可以与现实有所关联。而若是与《易》卦作关联解释,则更是应合得通贯顺达。

“道法自然”的“法”是取法之意,《易》道正是取法于自然之道,《易》卦中的横爻、单卦、重卦皆是取法自然。

近代科学的研究已知,自然界的阴阳粒子其电性为负与正,以《易》卦的阳爻为正、阴爻为负,恰是相应。

八(单)卦的所像是自然界的八种景象,天、地、泽、山、火、水、雷、风;再以其性德而取卦名,<乾>、<坤>、<兑>、<艮>、<离>、<坎>、<震>、<巽>。

而重卦是由单卦所重叠而成,主要也是以天、地、泽、山、火、水、雷、风这八种自然界景象作关联推导得其卦名。(注2、注4、注5)

必须特别强调的是“道法自然”并非意指道即自然,道只是取法自然,而并非完全仿效自然。例如火在自然界生成后,会循着可燃物持续燃烧而向周遭扩“离”,一直烧到不能继续为止,因而取卦名为<离>。此卦名的意思并非要人们仿效自然界的火肆意燃烧,反而是要人们注意火灾、战火、怒火、妒火等各种火所可能引发的祸事,以避免造成死伤悲痛的憾恨别离之“离”。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这“废”字已经隐然表示“大道”是人为制定的道则条文,并非人力所不能废的自然界运作之道。所以这两句意指天下的经世原则由“大道”递移到“仁义”的时代大转变,这样的大场景变迁绝无仅有,《礼记‧礼运》篇所记载从“大同”章节到“小康”章节的大势变化正可应合。因为“大道废”行,不再“天下为公”,从“禹”夏起“天下为家”,而“有仁义”兴。

可能有些人在读到这段章句的时候也有此想法,而古人早有此说法。收录于《道藏》的唐朝陆希声所著《道德真经传》与明朝朱元璋所著《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皆是这般看法与解释这两句,有别于一般的广泛解释。

《道德真经传》相关内容:
“《记》不云乎,大道之行也,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诸身,不必为己。故奸谋不兴,乱贼不作,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当此时也,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何力于我哉?下知有之而已,岂容行仁义于其间哉。大道既隐,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仁义为治,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百姓亲而誉之,而仁义始彰矣。由此言之,朴散为器,岂非大道废焉,有仁义耶?是以仲尼兴叹于错宾,老氏垂文于道论,其指一也。”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相关内容:
“所以大道何?昔三皇五帝尧舜者,当是时,大道行焉,六亲和,民无不孝,君天下者,为民而让位,臣忠安用贤臣在位?王者朴实,奇巧何施?大道废自禹不让之后,成汤放,武王伐,所以有无仁义而显仁义,有愚昧者显智慧,有不孝者显孝子。”

也就是说,此“大道废”的“大道”与《礼记‧礼运》篇大同章节“大道之行也”的“大道”是同样意思。而如果此“大道”是人为制定的道则条文,那么其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这未见任何古籍有提及过,但是现在则可以知道《连山》《归藏》就是原本古老相传的“大道”之书(注1、注5)。而“卦”的型式使得在禹夏开始家天下的王朝后,被悄然地转化成卜筮用途,因为一直都是官方保管而可能并未流出,长久之后,人们就一直误解了。所以说是“智慧出,有大伪”,“智慧”指“卦”型式的“大道”,被误解当作卜筮工具则是“大伪”。而在《周易》又大幅度作变改后,就更几乎看不出其原本样貌了。

这么说是否对于夏王朝有所不敬?虽然传说禹原是禅让给贤能的益,因为禹之子启也贤能而却变成由启即位君主,但是之后呢?难道其子孙每个继位者皆贤能?显然并非如此,但是就继续家天下而不再禅让贤者了。所以夏王朝将原本尧舜时期的公天下禅让传承变成家天下的王朝体制是历史上公认的客观事实,没什么敬不敬的问题。而且《礼记‧礼运》篇的小康章节也明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如此说来,长久历史以来为了保有与争夺天下帝王之位的战事迭起,可能还要究因于始作家天下体制的夏王朝呢。

再说《三易》的怪异之处,为何《周易》能多传于世,而《连山》《归藏》却不见任何传本,以致于佚失?虽然《周易》因为其占卜能通于两卦而比《连山》《归藏》更具变化魅力,但是爱好占卜之道者至少应该有少数人会兼纳搜集以比较研究,而且《易》因为是卜筮之书而免遭秦始皇时的焚书之劫,竟然历史上至今未见任何传本,甚至古籍也几乎没有谈到其卦辞的详细内容,实在是违反常情常理。

这最有可能的状况,就是掌握《三易》的周王室不允许《连山》《归藏》流传入民间。其可能原因,一者、其间的系统法则差异太大,很容易可以比较而产生疑问;二者、若是让某些智慧人士看出《连山》《归藏》的大道内涵,那么可能会使得王朝统治权陷于危殆。

这么说难道不可能吗?《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有言:“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借口“难治”以愚民之智,实则怕危及王朝统治权。帝制之后亦多行此策,例如闭关锁国也是怕民智大开而危及皇朝政权。

“大道氾兮”——第三十四章

“氾”通“汎、泛”,意为广泛、普遍。所以“大道氾兮”的意思是说“大道”的内涵相当广泛、普遍。而《易》道等价于“大道”,每一个《易》卦皆代表一种原则、价值、理念,例如<家人>卦表示世人如家人,<师>卦意指不兴挑战事,<姤>卦表示自由人权,其他的有关环境保护、气候问题、教育制度、革弊除害、造福人群、创新发明、爱情婚姻、信诚中肯、敦亲睦邻、专业成就、尊重女权、选贤举能、长久经济、节用善用资源、生态保育、美学艺术、司法体制、食粮农作、运动休闲等等,总共六十四个卦项目,应对到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方方面面,范围非常广泛与普遍。(注5)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的“夷”是“平易”之意,故此句是指“大道”的内容不仅是“平易”,而且是“甚夷”“非常平易”,也就是非常简明浅显。

《易》之卦名仅一或二个字,并且含意也确实“非常平易”,例如<家人>卦表示世人如家人,<师>卦意指不兴挑战事,<姤>卦表示尊重自由人权。也就是说,“大道”是至简而甚易,平淡而朴实。(注1、注5)

“而民好径”的“径”字意为“邪不平正”,此句是指人民好从邪径。

“有知”意指能够知晓“大道”的实际内容;“行于大道”意指实行“大道”,与“大道之行也”恰为主动与被动;“唯施是畏”意指唯有付诸实施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令人敬畏的浩然与精湛。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这两句显然表示老子本人是有心于“大道”的,希望能将其实现。但是可能认为终究不能改变局势,所以也没什么特别的实际作为。

《道德经》的四个“大道”意思,与《礼记‧礼运》篇大同章节的“大道之行也”的“大道”意思相同(注1、注4、注5),而墨子的学说也与“大道”密切关连(注3)。如此看来,实行“大道”可以说是道、墨、儒三家的共同意向;而“大道之行也”就是建构“大同”世界,因此可以说,“大同”世界就是道、墨、儒三家共同的理想社会型态。

参注:
(注1)大纪元网文:“生生《易》大道:能解易卦名 可使易道明”。
(注2)大纪元网文:“妙解《易》卦名”。
(注3)大纪元网文:“墨子与《易》的大道关连”。
(注4)大纪元网文:“《易》就是大同世界建构之道的‘大道’”。
(注5)书籍:《周易卦象数解:卦与序的理数共构》。**

**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空玄居士”,请勿抄袭或变改内容。**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