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03月24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易凡报导)日前,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爆出,其许可仓库中装镍的袋子里面装的竟然是石头。伦敦金属交易所曾经是安全可靠的象征,但是在金属镍方面则屡出事端。
伦交所(London Metal Exchange)3月17日发布公告表示,在其许可的一处仓库中发现九份金属镍的货物不符合规格,因此权证失效,不能根据合约进行交割。
有知情人透露,该仓库位于荷兰鹿特丹,由当地物流公司通世集团(Access World Group)所有。而且,袋子里装的不是球状的金属镍,而是石头。
知情人还透露,这些镍合约的拥有者为美国摩根大通,该银行在几年前购买时,这些货物就已经在通世集团的鹿特丹仓库内了。
目前并不清楚这些袋子来的时候就没有镍,还是事后遭到盗窃。到记者发稿时为止,通世集团尚未回复大纪元的置评请求,而摩根大通则仅表示他们购买时拥有权证及所有的必要证书。
据悉,这些袋子里本应有54吨镍,按当前的市值计算约合130万美元,因此对金属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问题在于,它对伦交所的声誉造成进一步打击。
伦交所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金属交易中心。全球金属业均通过伦交所买卖期货、期权来对冲不利的价格波动。伦交所官网称,它的交易通常超过世界金属产量的40倍。
伦交所拥有146年的历史,它的仓单曾经是全球仓单的最高标准,被视为接近现金的等价物。因此伦交所的合约也一向被视为最安全的。
伦交所并不拥有或经营仓库,它只是授权仓储公司,代表权证持有人存储金属,并通过代理人为交付的货物签发权证。换句话说,伦交所只是以数字的方式转让仓单的所有权,它必须依赖仓储公司来确保市场的完整性。
“镍块变石块”被曝光发生后,伦交所提醒所有持牌仓库营运商,在金属入库之前进行秤重;同时要求所有持牌仓库营运商对已经入库的镍进行重新检查;并对镍合约的亚洲交易时段推迟一周,即从3月20日推迟至3月27日。
在此事件之前,上个月还发生了一起假镍案件,震撼大宗商品行业。
2月9日,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法国金属贸易巨头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发现“系统性欺诈”。该公司购买的运输镍的货柜抵达目的港时,检查发现里面根本没有镍。由于大部分货物还在途中,托克预计最大损失为5.77亿美元。
托克收到的货柜中,被发现只有一些低价的钢材。托克集团因此已向印度商人古普塔(Prateek Gupta)和相关公司提起法律诉讼。古普塔的发言人回应称,正在准备对这些指控做出“强有力的回应”。
上述两宗事件接连发生,而且都是偷梁换柱的手法,难免令人产生联想。托克方面表示,袋装石头与他们对印度商人提起的诉讼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妖镍”逼空大战
在伦交所交易的金属有14种,唯有“镍”频频出事。伦交所去年发生史诗级“妖镍”逼空大战,风波至今未散。
去年3月上旬,伦交所旗下的镍期货合约异常波动,在三个工作日之内,镍价从每吨不到3万美元暴涨至每吨10万美元以上,市场震惊。
当时,位居全球500强的中国青山集团手持大量空头头寸,网传近20万吨。青山要么用现金平仓,要么用实物在近期交割。可是青山出产的镍,并非伦交所要求的高纯度电解镍,因此青山可能要付出80亿美元现金平仓。
在青山的危机时刻,3月8日,伦交所打破百年纪录,叫停镍期货交易,并在几个小时之后取消所有在伦敦当日零时之后的镍合约交易。这一罕见动作,带动各类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纷纷回落。
伦交所紧急采取了包括涨跌停机制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并于3月16日重新开放镍交易。重新开放后,多头开始撤资,镍价连续四日跌停,在此过程中大量交易商被套牢。
伦交所的停牌,使青山的危机得到缓解并最终得以幸存。但是伦交所的停牌,使市场失去标竿,实体产业链几乎陷入停顿。同时伦交所招致一系列索赔。
美国对冲基金埃利奥特管理公司(Elliott)认为伦交所取消3月8日镍交易的决定是非法的,于同年6月提出索赔。仅此一项索赔就高达4.56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伦交所的百年声誉受到打击。
很多非业内人士或许不知,尽管伦交所由英国人创建,但在2012年以13.88亿英镑(17亿美元)的高价被香港交易所收购。而香港交易所的最大股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也就是说,伦敦金属交易所背后的真正老板是中共。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