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或午后,带着美好心情,为自己泡一杯茶,不为什么,只为在忙碌的红尘里,找寻片刻的宁静时光。
泡茶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盖杯或一把紫砂壶便可,简单三个动作――置茶、冲水、出汤。
即便这么简单,你是否也不知该如何下手呢?
记得小时候父亲因为好客,总喜欢以茶待客,当客人离开时,我总会帮忙清洗茶具,偶然间发现茶壶里总是塞满了未泡开的茶叶,可是它明明泡了很久啊?
小小年纪的我,开始琢磨这个现象,原来是置茶量过多,茶叶在小壶里彼此挤压,无法完全伸展,更无法充分释放,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浸泡,也因为浸泡的时间过长而产生了苦涩味,浓郁苦涩的茶汤,使得原本高档的茶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也因此,父亲总会怀疑他在茶行试喝的茶,和他买回来的茶并非同一款,后来经我减少茶量、重新冲泡后,他总算相信不是茶的问题,而是自己泡茶的技巧不对。于此之后,我便开始成为小茶妹了。
泡茶时,“置茶量”是个绝对关键。茶量过多,则茶汤苦涩;茶量不足,则茶汤寡淡无味。
泡茶必须先了解壶或茶器的“容量”,再依照不同的茶品来决定“置茶量”。
我们先以球型乌龙茶来练习,举例来说:如果一百二十毫升的茶器(壶、杯),我会建议置入六克的茶叶(120/20=6),也就是将毫升数除以二十,等于置茶量,这是一个基本公式,再依照个人口味予以增减,其他茶类亦可依此类推。只要依循这个基本公式,“置茶量”对了,就先成功一半了,如此要把茶泡坏就不容易了。
返台后的这些年来,看过不少泡茶多年的朋友,泡茶很随兴,并无定量,因此茶汤也是很不稳定,有时好喝,有时苦涩,如同月的圆缺,时好时坏。
泡茶时,如果善用一些简单的辅具(一个量杯、一个小磅秤、一个计时沙漏),便可帮助自己演绎一杯完美的茶汤。
先量一下茶具的容量(毫升数)、置茶量(克数),以沙漏作为辅助计时器。经过长时间的练习,累积到足够的经验值后,这些辅具是可以完全抛弃的。
试试看,找一段悠闲时光,为自己泡上一杯茶,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许你会从此爱上茶滋味。
文学与茶
自古诗人多茶客,茶不仅明心见性,茶的古朴、淡雅、自然、平和,令人再三玩味,小小一杯茶却能品味深刻的人生哲理。
陆羽撰写《茶经》被后人尊称为“茶圣”,卢仝因一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碗茶歌〉被誉为“茶仙”,两人成为爱茶、知茶的代表人物。
当诗人爱茶,自然抒发在茶诗中,其中白居易是撰写最多茶诗的诗人,近八十首作品,为大唐盛世的茶文化留下最美丽的见证。
白居易著名的茶诗〈琴茶〉:“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在他被贬官的日子里,是“茶”陪伴在侧,是以把茶视为“故旧”,而“蒙山”指的是蒙顶山茶,产于今四川省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种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仙。
《渌水》是白居易所爱的古琴曲,他曾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白居易举此曲与此茶,以表明自己不再受到世俗左右,拥有一颗清净超然之心。
白居易更是著名的茶痴,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收到刺使李宣寄来的新茶,在困顿的仕途中收到朋友的关心赠茶,心中甚是欢喜,不顾病中写下〈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诗中“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别茶人”指的是鉴别茶叶的高人,意思是茶叶不先寄给别人,而是优先寄给我,因为我是可以鉴别茶叶的能人啊!借此抒发爱茶人喜遇知音,并且收到友人以茶相赠的欣喜。
白居易为鉴茶与识水的达人,山泉煎茶,融雪煮茶,对于煮茶之水要求甚严,一生嗜茶,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也还要喝茶。
白居易有一颗爱茶之心,不只独乐乐,更爱众乐乐,以茶会友,留下脍炙人口的〈山泉煎茶有怀〉:“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语爱茶人。”有好茶好水,身边却没有品味相同的茶友陪伴,对友人思念中带着些许哀伤,这应是爱茶人的最大遗憾吧!
宋朝大才子苏轼样是爱茶、懂茶的文人,他所撰写的〈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这首词前段写采茶、制茶的过程,春雨雷鸣后,建溪的茶碧绿耀眼。采下鲜嫩的芽叶,带着露水和雾气将其揉制成团后,堆成如紫云般的茶饼,再轻轻碾开,溅起如尘埃般的茶沫。
后段则是写点茶、品茶,龙团、凤髓,是指当时的龙团、凤饼茶,“点将来”是指所有茶都把它一一请出来,在此可见到诗人的豪迈性情。
细啜一口用兔毫盏呈上来的茶,在舌尖回荡出难以言说的绝妙滋味,令人如入仙境。
短短几个字,完整描述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的完整过程,其形声绘色,意境优雅而浪漫,令人仿佛置身其间,享受着一场美好而华丽的茶宴。整首诗活泼生动逸趣盎然,令人神往!
另首〈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这些都是他思茶、嗜茶的形相之作。
苏轼将满怀的理想寄情于茶道,把茶比喻为“佳人”,与白居易一样视茶为知己,在品茶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舒展与解脱,慢慢体悟出人生如茶的哲理。
例如:“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记壑源试焙新茶〉、“细雨斜风作晓寒……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情。”〈汲江煎茶〉。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苏东坡之前没有人如此写过茶,然而细细品味却又是如此贴切。
在袅袅茶烟里,啜清茗、吐茶香,茶似神秘的女子,令人玩味。后世将他的另一首诗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合为一副对联,诗中虽说“戏作”,实则是顷注了苏东坡对茶的无限情怀。
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茶诗,若非不是对茶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刻热爱,如何能写出如此令人神往的绝妙诗文,这些文字也如实体现了苏轼豁达的胸襟与豪迈气质。
茶痴陆游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是个著名的茶痴,一生仕途坎坷,难展宏图,然而对于茶的钟情,并没有因为多舛的命运而有所改变。
陆游曾两度担任茶官,他精通茶艺,善赋茶诗,一生著有茶诗三百余首,数量位居历代诗人之冠,诗文中多处谈到宋代茶文化的深刻内涵,被后人称颂为“续茶经”。
陆游精通烹茶、品茗之道,经常藉由烹茶煮茗时撰写诗文,以记录当时的心情,对茶所顷注的深情,尽在其传世的诗文篇章,一如:“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自法云归〉、“名泉不负吾儿意,一掬丁坑手自煎。”〈北窗〉、“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雪后煎〉、“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书喜〉,只要有茶为伴,哪怕粗茶淡饭的日子,都能够感到无比幸福。
陆游对茶的痴心,充分表现在他对茶圣“陆羽”的无限景仰与爱慕上。
他与陆羽同姓,并自诩“江南桑苧家”,“桑苧”指的正是陆羽,因此他曾怀疑自己前世是陆羽的化身,并自号“茶神”。
五十多岁时,被任命为福建路平茶公事,福建武夷山是中国出了名的产茶之地,也因此他遍尝武夷、福建名茶,并游历峨嵋、顾渚等地,同时潜读陆羽《茶经》,钻研品茶之道,留下很多绝妙的咏茶诗文。
他出任茶官,晚年又归隐茶乡,可说与茶有着不解之缘,尤其钟情于故乡绍兴的名茶“日铸茶”。当时“日铸茶”作为著名贡茶,十分注重烹煮功夫,正所谓“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写出了陆游对品茗用水的坚持与讲究,因此留下了许多氲氤缭绕的飘香之作,值得后人细细品啜与吟咏。⊙◇
<本文摘自《不识茶滋味》,博思智库提供>
●泡茶奉茶品茗 茶道艺术中的自然美学
●茶道艺术的空寂之美 耐人追寻的茶香味
●茶评15论:茶叶与茶汤的品赏心理与妙趣
责任编辑: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