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4年11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云林报导)殷金磬,出生于台南市后壁区,于1975年自警察大学毕业,随即在麻豆分局展开他的警察生涯。他曾在警界担任过巡官、督察员、消防队副队长、户政事务所主任、台南市警察局秘书、课长、分局长、督察长、副局长等多项要职,最终在台南市警察局保安警察大队担任大队长,于2012年7月届龄退休。
在警界服务的近40年中,殷金磬不仅尽忠职守,还积极参与社区与艺术活动。他曾担任台南市艺术家协会常务监事、台南市陶艺学会常务理事、柚城艺术家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成为了艺术文化推广的支持者。这样的背景,为他在艺术创作上带来了独特的视角,也为退休后的陶艺人生奠定了基础。
从警察工作到陶艺创作的转折
退休后,殷金磬全心投入陶艺创作。他认为陶艺是一种自我沉淀的过程,让人能在手指与泥土的触感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他的作品以手捏壶为主,强调纯手工捏筑,作品的外表朴拙且出水流畅,散发出自然质朴的美感。他的作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
殷老师的创作理念源于“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认为在陶艺创作中,既要遵循基本的制作规范,又要在形与意之间自由发挥,让作品富有生命力。他的作品形态多样,不拘泥于传统茶壶的圆润匀称,反而任意变化,展现出作者的无限创造力。
天然材质与传统柴烧的完美结合
殷金磬对材质的选择极为严谨。他特别喜爱使用天然的泥土进行创作,并以手工捏筑的方式塑形。这些泥土大多取自曾文水库库底,富含硅、铝和铁等矿物元素。在陶艺中,他将这些泥土当作化妆土,并以传统柴烧的方式进行烧制,作品因烧成过程中的偶然性而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
殷老师坚持使用传统柴烧,主要以龙眼木与荔枝木为柴火,烧制出的作品表面形成一层天然釉面,色调偏红黄,富有层次。柴烧的过程中,随着火焰和落灰的变化,每件作品的色彩与质感皆独一无二,这样的“天作之合”让每件作品都充满了惊喜与深意。
展览作品:从独角龙壶到博山茶壶
此次展览中,殷金磬的多件代表作品亮相,展示出他对陶艺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技艺。其中,独角龙壶是他颇具特色的创作,选用紫砂、朱泥及陶瓷土,以柴烧技法使壶身呈现古朴的红黄色泽。殷老师解释道,这款壶是为了今年的龙年所特别设计,龙的意象象征力量与尊严,壶身的造型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颇具收藏价值。
另一件博山茶壶则是取材自古代的熏香炉造型。殷金磬将群山的意象雕塑于壶身之上,远近山景的层次感让作品更加生动。这件作品不仅仅是茶壶,更是艺术与自然结合的诗意表达。
创作哲学:陶艺中的生活态度
殷金磬认为,陶艺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反思人生哲理与生活细节。对他而言,陶艺是一种自我对话的方式,能让人从繁忙的生活中静下心来,体验与大自然的互动。他表示:“陶艺让我在警察工作外找到一个让心灵平静的地方,每当我的手接触泥土时,心中便充满安宁。”
十年磨一剑的坚持
在陶艺创作的道路上,殷金磬保持着警察时期的坚毅和专注。他认为,要在陶艺领域中取得成就,必须持续不断地磨练。从1991年开始创作至今,已经超过三十年。他以“十年磨一剑”来形容自己的陶艺旅程,认为只有专注于一种技艺,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样的精神不仅展现在他的作品中,也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观众。
茶壶中的生活哲学
殷金磬的陶壶作品具有实用性,每件茶壶都可用于泡茶。他特别喜欢看到茶壶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壶面形成自然的光泽,仿佛是岁月在器物上留下的痕迹。他认为,茶壶不仅是茶具,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象征。当茶汤注入茶壶,器物与生活便融为一体,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品。
每个作品都是一个故事
殷老师的作品背后常有动人的故事。他会将茶壶送给破案有功的警察同仁,这样的奖励比起金钱更有价值,因为每个壶都带有特殊的意义。殷老师相信,陶艺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连结人心,成为一种温暖而有意义的生活陪伴。
指尖作陶 大千世界
殷金磬以“指间作陶,妙胜大千”为主题,展示了他对陶艺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表达。从警官到陶艺家,他的职业生涯中充满了转折与挑战,但他始终保有对艺术的热情与专注。他的作品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每一件都蕴含着生活的哲思与岁月的痕迹。观赏他的作品,让人不仅感受到艺术的美感,更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与温度。
殷金磬的艺术人生,展现出一位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他透过陶艺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生活与人性的思考。他的作品仿佛在向观众诉说,艺术不仅仅是创作的过程,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与天地万物相融的一种境界。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