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深表懮虑:内地音乐圈有些急功近利

人气 12
标签:

【大纪元12月13日讯】(据中华网12月13日报道)周华健李宗盛将上演“周李二人传”演唱会﹐新京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周华健李宗盛畅谈了对音乐、音乐人和音乐圈的看法。

  人物:李宗盛、周华健 记者贾维

  地点:新闻大厦

  开演唱会是想对过去20年做个总结

  新京报:这次“周李二人转”演出对你们俩来说,是不是有一种承前启后的意义?

  李宗盛:对我来讲,首先我一直都不是一个合格的专业歌手,总是两三首歌之后,在“穿帮”之前赶紧下场,所以这次演唱会对我是个很大的锻炼;第二,这次演出是一个聚会。我其实很想念那些听我歌的人,想见到他们,这是我到内地之后快速萌发的感觉。第三,我希望这次演出能是我过去音乐生涯的一个小小总结。

  如果要做拼盘、找几个艺人把我过去的作品唱一下,那我早就可以做了。一直都有人在催我说:“大哥你的演出什么时候做?”

  我觉得现在的时机差不多了。

  过去20年来我的运气太好了,那么多人写歌,偏偏我的歌有这么多人喜欢。但现在那些事情我已经做完了,我不愿意人生总是重复做一类事情。

  我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在吉他技术上有什么进步,在音乐的追求上有什么进展,真正要的是什么东西。

  新京报:这次演出有一首新歌叫《你们》,据说这个“你们”指的是歌迷,为什么会想到要专门给歌迷唱一首歌?

  李宗盛:我们身边一直都有很多歌迷,他们这么多年一路和我们一起走过,还经常会拿些自己写的歌词来跟你讨论———甚至是在我们开唱片庆功宴的时候。

  我觉得这些歌迷非常可爱,一直想找个机会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在那里,我真的在乎你们,你们鼓励了我的灵魂”。

  当我在房间里打转,歌债如山的时候,会想到自己写出的东西会打动他们,他们在那里等着听你这首还没写出来的歌。那时会产生一种歌者和听众之间最本质的心灵联系:他等待你,你在乎他。

  做音乐总会有高潮期和低谷期

  新京报:不过这两年,你们二位的作品似乎都越来越少了。

  李宗盛:我少了,他还算正常。

  周华健:我并不觉得作品少了是一件让人觉得不高兴的事。

  相反这是很好的事情。如果你做音乐走的是一条真实的路线,那就一定会有高峰和低谷。我现在就算是在低谷期,但从上个月开始有了一点点转机。我在台北搞了一个新的录音室,搬家整整搬了8个月。搬的目的是觉得自己继续窝在一个地方工作已经完全没灵感了。以前总是有很多理由,迟迟没有新的东西出来。这次搬家之后,我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个借口了。

  巧的是搬家之后,我就连续写了4首歌。我不敢说它们突破了以前的什么,但真的是写出了不太一样的东西。对我来讲它比较有时代感,但又不是什么陶(吉吉)、周杰伦那样的。12月份我就一直在录这几首歌,如果赶得及,在演唱会上我也会唱这些歌曲的。

  工业水平不同,流行偶像的品质也不同

  新京报:一直以来,人们都说台湾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但现在有中心“西进”的说法,你们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周华健:内地是一个有很多可能的市场,如果能多些有学问有能力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应该会有很大的发展。

  李宗盛:台湾能不能继续保持住华语乐坛中心的位置,这要由内地来决定。内地如果还是这个“德行”,机会就不大。

  话说回来,台湾其实也未必就是制高点。在过去十年,如果你去查看台湾大部分唱片的制作、录音、歌手、团队,有50%到60%都不是台湾的本土作业。

  这里面涵盖了香港、台湾甚至内地的力量。这是一个工业力量的呈现,是整个华人音乐界的大融合,虽然台湾有一定影响力。

  新京报:那你认为在这个“融合”的工业里,内地、香港、台湾各自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李宗盛:香港是一个舞台,台湾是一个工厂,内地是一个市场,三个地方是这样的角色。不过对人才的共同运用是一个大趋势。比如我现在做刀郎的东西,吉他部分就是他们在日本录好后,再通过网络传过来的。

  有趣的是,以内地这么大的地方来讲,它其实可以同时扮演这三个角色,只不过要看内地流行工业水平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举例来说,金城武在台湾也拍过戏、发过唱片,但也就那么回事;可为什么一到日本就变成万人迷、大帅哥了呢?

  就是因为工业水平不同。就像内地包装出来的偶像,为什么总是有点儿土味儿呢?工业水平没到。

  内地太急功近利,我其实非常懮虑

  新京报:那你觉得要如何做才能赶上这样的差异?

  李宗盛:内地不缺资本家,也不缺野心家。但内地迫切需要思想家和教育家。内地的流行音乐没有过程,大家闷了几十年了,终于改革开放了,每个人都穷怕了,每个人都要挣钱,每个人都要想方设法占据最好的位置,对这种急功近利我其实是非常非常懮虑的。

  内地有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喜欢把一切东西标签化,然后一大堆人在那里瞎侃,批评这个批评那个,结果一事无成。这种现象很普遍。

  所以,闷头去做吧,把你自己的东西做出来,不要说太多。

  我跟国内很多人聊天发现一个问题,一讲就说国外的谁谁谁,说SteveVai吉他多么多么牛,你自己弹一下试试?弹得一塌糊涂。

  我们这代音乐人注定要当“垫背”的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媒体和流行工业的关系?

  李宗盛:我非常愿意和媒体朋友聊天。因为一直以来,我感觉我们这个行业不被尊重,基本上没有人尊重我们这个行业的人。而媒体朋友最要紧的是要告诉大家,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伟大的行业。因为只有这样告诉大家,才会有更多有知识、伟大的人进来。

  这不是一个风花雪月、绯闻和狗仔队的行业。这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奉献、天分和努力的行业。如果内地的这个行业现在仍然是一些做着明星梦的奇奇怪怪的人占据着位置,它是不会有希望的!人的素质不好,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好,大家都以为这个行业很容易,就这个德行!如果全都是这些东西的话,这个行业就完了。

  中国会不会有自己的超级巨星?肯定会有,但以现在这帮人的素质没一个能成的,所以我们这一代做音乐的人注定是要当“垫背”的。

  ■采访手记

  这次访问结束的时候,我原本沮丧地认为很失败。但回去一听录音才发现,尽管当时的话题和思路有些断断续续,但他们的思维和想法却是连贯而缜密的。

  虽然都为乐坛知名前辈,但两个人还是差别:周华健始终注意保持自己在镜头前的形象。而李宗盛则随意了很多,说到兴起甚至没有脱鞋就盘腿坐在了沙发上。言谈之中,各种“不文”词汇层出不穷,尤其讲起内地音乐产业弊病时,更是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令人不快的现象批个痛快,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性情中人。

  年底这场“周李二人转”演唱会相信是今年很多人心中分量最重的演唱会之一。因为很多已近中年的“有故事的人”,需要一场知道“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我”的群体回忆和狂欢。

  (贾维)(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林忆莲走出离婚阴影 不排斥与李宗盛合作
李宗盛助阵周华健南京个唱 牛刀小试拒绝受访
梁静茹创作图文书 邀“音乐教父”为她新书作序
扛煤气罐驮大米宣传个唱 李宗盛周华健忆苦思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