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2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身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作者简介】

高适(706年- 765年)字达夫,盛唐大诗人。其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致相近。有《高常侍集》。

【字句浅释】

题解:这是送隐居深山的朋友回山去的送别诗,亲切地赞美了朋友清高情怀和隐逸志趣。
沈四山人:当时名士沈千运,排行第四。
恣意:任意。
解:明白。
偃仰:安居。
白云:常用来比喻隐者的飘逸不群和高洁的操守。
周旋:交际应酬。

【全诗串讲】

吟一首诗送朋友还山:

天色高朗秋天傍晚,寒气渐渐侵深山。
我送你还山,对你的内心洞彻又了然。
人生老大归隐,为自己的理想和意愿。
我看你懂得人生一世的事,故能心安。

安居山里,无所不到,显得十分自在。
山石上的流泉淙淙响,有如风雨吹降。
桂花纷飞、松子满地是山里寻常景观。
挖了山药去卖,囊中自然有一些现钱。
回到山里服食滋补药,又可益寿延年。

以白云为友,相邀互劝共饮杯中美酒。
有明月作伴,时来相随处处可以安眠。
睡梦中回忆反省觉醒时的行为和语言。
自己和自己的灵魂反复交谈随时检点。

【言外之意】

本诗采用与内容相宜的七言古体形式,毫无拘束,自由转韵;语言明快,声调悠扬;情调洒脱,写景抒情天衣无缝;形象鲜明,意蕴深远,具有饱满协调的艺术美。因此特别受神韵派的推崇。

作者赞美了沈千运清贫高尚、可敬可贵的隐居道路,突出表现了沈千运的真隐士形象。沈千运在自己的《山中作》中也说:“栖隐非别事,所愿离风尘。不辞城邑游,礼乐拘束人。迩来归山林,庶事皆吾身。何者为形骸,谁是智与仁。寂寞了闲事,而后知天真……”(《全唐诗》卷259_4) 可见他的归隐旨在返朴归真,跳出“拘束人”的常人“礼乐”,返回到自然“天真”的本性中去。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新闻界的腐败,因中央电视台赵安贪污案的暴露而广为公众注意,一名电视台的节目总监,公然在床底下铺藏一千万元现金,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北京“中央电视合”简称“央视”,被称为“中国第一媒体”,赵安案之发生,其最大的背景乃是这个媒体霸王的超级垄断性,它有数以亿计的观众,有天文数字的广告收入,是一个典型的官僚资木主义经营模式。
  • 秋天是诗人们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季节。许多诗人都会触景伤情、悲秋滴泪。但作者却在寒秋中找到一片明朗的春景,让人体验到温暖的春情,使人意识到一片萧条中仍有勃勃生机。
  • “放生”就是把活的动物放回到自然界中它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放鱼”是“放生”中最普遍的一种。这首小诗就是作者在“放鱼”时对鱼说的一番话,是咏物诗中富於哲理、意味隽永的佳作。
  • 今天,我的郡斋里特别地清冷。我忽然思念,山中的朋友道士。
    他到山涧底下,砍荆条当柴烧。背着柴回家,就煮白石当粮吃。
    我想拿一瓢酒,远走到山中去。风凉雨冷的夜里,给他些慰藉。
    然而,空荡荡的山上堆满落叶。我到哪里,才能找到他的足迹?
  • 环境变得恶劣时,大雁失群孤飞;失群孤飞又引出对险恶环境的惧怕心理。群起而飞时毫不可怕的事(如夜宿寒塘),形单影只时也会觉得恐惧迟疑。失去了群体的温暖,更感到孤独前进的艰难;饱尝了离群后的凄凉和危险,应该更珍惜重新合群的机缘。
  • 本诗写作者去山里访问一位处士,以纯粹写景的特殊手法来表现处士古朴的生活和孤高的人品。樵客:即樵夫,但带尊重味,隐隐暗示并非俗人。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一种农作物,春天开小白花。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 宋玉、杜甫等先贤,将落泊生涯化为优美的诗篇。让我们后人在拜读了这些诗篇后,领略了有可说道的、有可借鉴的、有可受益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重新演绎、弘扬给现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欧阳修《感二子》诗中写的:“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苏诗诗中的熏香可不是为了所谓的“附庸风雅”,用篆香及木炭隔火熏香,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用木炭火熏香,香气的能量场是纯阳的,吸到肺部后,阳气足。古代将病毒、细菌通称为病气、邪气,它们是属阴的。所以,用传统的方式熏香,就能防止一些流行性的疾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