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隐士篇

【风云人物】南北朝修道人:寇谦之的故事

文/宇生 图/素素
font print 人气: 7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1月9日讯】寇谦之,北魏初著名的修道人。祖籍上谷昌平(今北京)。后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原名谦,字辅真。从他记事起,过的就是兵荒马乱的生活。当时各部族部落集团间相互混战和仇杀。烽火遍地,白骨盈野,耳闻目睹之下,他不乐仕途,倒喜欢修仙学道,钻研张陵、张角之术。凭着他仕宦之家,读了不少天文、历数,老、庄道书,并研习五斗米道。

据《魏书》里记载,寇谦之少年时就醉心于修道炼丹,但是缺少明师指点,自学了多年,也不见有什么成绩。然而其诚心却感动了上界神仙,神仙就派仙人成公兴来点化他。

有一回,寇谦之刻苦钻研天文,对于日月并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的运行时间,怎么也算不出一个正确的数字。成公兴从他面前经过,袍袖拂动了算盘子,谁知算盘上出现的数字竟是正确的答案。寇谦之从此悟道,丢弃算盘,拜成公兴为师,安心在嵩山养性修道。成公兴要寇谦之沐浴,诚诫三天,住在山洞里,亲自采了几味草药熬汤要寇谦之服下。从那以后,寇谦之不思饮食,不知饥渴,修道七载,声名渐着。

因为根基好,修炼十分精进,被太上老君封为天师。在封他为天师的时侯,太上老君告诉寇谦之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还传授给他许多人所不能知的高深道术。在常人社会他做了许多事情,后来仙解而去。

寇谦之是道教史上的改革家。他革新道教,主张唯贤是授;他亲赴魏都平城献道书于太武帝,被封为国师。期间,得到重臣崔浩的帮助与信任。崔浩虽然相信寇谦之,却非常反对佛教。一次,他见到妻子读佛经,就一把抢过来扔到了井里。

有一次,崔浩大进谗言唆使太武帝下达了“北魏全国所有的佛像、佛经,全部砸毁、焚烧,出家人无论老少全部活埋”的残酷命令。这就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第一次的法难。当时,寇谦之非常反对崔浩这么做,但是崔浩不听劝。寇谦之告诉他说:“你以后会被杀,而且还会遭到灭门之祸。”  

果然,一语成谶。崔浩临死前共受了鞭笞、杖刑、徒刑、流放及死刑等五种刑,这是古来被判死刑者从未受过的羞辱。举凡其姻亲等都全被处死,满门灭尽。

寇谦之相信修炼而修道有成;崔浩却因破坏佛法而不得善终。我们应以史为镜,借古观今,千万不可听信谎言、诽谤与迫害修炼的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人都知道,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写文章行云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不畏强权,勇于为民喉舌。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一五五一年李时珍因为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声名远播,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几年后,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此期间,他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摘录了不少医学资料。
  •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字元敬,号南塘,山东人。他出身贵族,历代祖先皆为明朝将领。戚继光年纪轻轻就继承父祖遗志,17岁任登州卫指挥佥事,25岁升为署都指挥佥事。虽然年少得志,但他并非单靠父祖余荫,而是在军事方面有真才实学,从他的诗句中我们也可看出他的抱负不同一般:“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回顾戚继光的一生,的确就是在扫除倭寇、“但愿海波平”的理想中奋斗。
  • 人间包括饮食在内大小事件都是有预先安排的,但这种安排也不是绝对的,也是可以变动的,既有定数也有变数。
  • 望儿山也称百望山,此山为太行山脉至华北平原最东端,主峰的海拔虽仅有210米但视野极为开阔,对北京城周边的景致可一览无遗。此地树林茂盛、环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见遍山枫红,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为之心旷神怡。关于此山的文字纪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长安夜话》,其内容说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
  • 北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有个僧人游历浙江天台山,在山上迷路了,最后他走进了越州新昌县(今浙江新昌县)的沃焦山上。他发觉前面有一座大佛寺,寺里寂静无人声。
  • 清代纪晓岚的四叔,名叫纪栗甫。一天,到外地去探望朋友。走在半路上的时候,看到一个人骑马飞驰而来,突然被路边的柳树枝条挂倒,扑通一声,从马背上跌到地下。当时路上有好些人,走过去一看:那个人已经好像气绝了。
  • 人做善事时,不求回报,但善报之理却往往真实不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