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赏月 人文精神再现

---专访国文老师李素真
font print 人气: 17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春香台北报导)中秋节是中国传统重要的三大节气之一,吟诗赏月也成为古代文人欢度中秋的一大乐事,然而这样的文化遗产正随着岁月一点一滴的消逝。如何利用传统节气、阖家团圆之际,善用文学素材拉近文化和生活的距离,丰富孩子心灵和国语文能力,已成为许多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问题。

本报专访中山女高国文教师李素真,带领我们回味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李老师热爱诗词,多次参与策划诗歌吟唱的录音带,主办吟唱会和教师研习营。日前与余光中、张晓风等知名作家,发起“抢救国文教育行动联盟”,主编“自豪与自幸”、“起向高楼撞晓钟:二十堂名家的国文课”等书,获得回响。以下是专访内容摘要:

问:请问古人中秋诗词的写作背景?

就我所知,古时候的文人,在这个日子跟家人团聚的时候,或者是跟家人、亲友分离的情况下,互相思念,有感而发,写下了他们的感受与心境,成为千古传唱的作品。

问:请举一首您所喜爱的中秋诗句,并谈谈这首诗词何以令您感动?

喜爱的诗很难说只有一个,我姑且提出两首作品,刚好都是苏东坡的词,我想这也是很多爱好文学的后人所喜欢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世间很多的悲欢离合,都不是你我能掌控的。当我们年纪越大、经历越多、感受也就越强,越能体会苏东坡在这阕词中所传达的意境:谁不想追求人生中尽善尽美?然而很多事情往往由不得你,作者在这阕词的最后一句感叹中表达自己的体悟,只盼望他的亲人能够活得长长久久。

“婵娟”象征美好,人都有情,人世间不管是父母亲情、手足之情、朋友至情或是爱情,乃至对国家之情,最终都只求大家都能长久美好,不管相聚或是分离,不论彼此看法相同或相左,对自己的家人或对好友、对国家、种种……,应该都是如此的情怀。

另外一首〈西江月〉,是宋朝元丰三年苏轼在黄州渡过第一个中秋时写下的词,“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他忠君爱国,为国为民,却遭“乌台诗案”,差点丧命,贬谪至黄州,在中秋之夜却是孤零零的。此时只能拿着酒杯凄然北望,遥想何时能回中原?他是“饮入痛苦,倒出祝福”的贤哲。

苏轼一生官运困蹇,但他最大的美德就是在他心目中,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样的可爱,正如郑板桥说的“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处。”即使是敌对的人,迫害他的人,他最后也是选择原谅对方。

他的才华、能力与无比高尚的道德,使他面对君王无道时敢于呈文上奏。他写了许多奏论,如“人君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乎强与弱”、“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如此金玉良言,却遭小人谗言加害。最后当他获特赦要重回朝廷时,却在常州过世了。

苏轼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抱负与理想,十分可惜。但是他不愿等待,他至少留下了永恒可贵的文集,造福后代万万亿亿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以天地万物为心”,“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脩身见于世”,可以说是中国、人类之光。

他不只成为古人的最佳榜样,亦是今人的最佳典范,现代文学作家如抢救国文教育联盟的总召集人余光中先生对他非常推崇。

问:如果您是文化局长,会为青年学子设计什么样的中秋活动,让他们体会、保存传统节庆中的人文精神?

这真是大哉问,不过姑且说说我的梦想:如果我是文化局长的话,首先我会举办诗歌吟唱比赛或是观摩。因为借着这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很多古典文学。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书、礼乐之教也是中华文化最美、最浪漫、最可贵的宝藏——内涵教化。

另外可以举办古典戏剧、背诵诗词古文的比赛,或是以舞蹈、音乐的方式呈现。可以返回时光隧道,在社区设计古代的街道,重现古代生活背景,让人身历其境,缅怀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实我们可以把文化经营成一项创意的文化产业,不仅提升全民文学素养,同时可以吸引外国人来台观光,这种文化产业会是一个很大的魅力。

我有一个梦想:如果我能当文化局长的顾问,我一定提出建言,朝此方向努力。

问:就您观察,现在中学生对于节气、自然变化、人生的观察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是否有需要改进提升之处?

我觉得很必要,尤其现在台湾很多重要的节庆假都被忽视,庆幸中秋、端午、黄历新年还保留下来,可是愈来愈感觉民众只是放一天,形式上吃些节庆食物,我认为政府 、民间、教育部、学校都应该有心去丰富节庆的内涵。

这些民俗节庆其实都代表着中国的古典节气文化,是国家的至宝。这些文学作品流传下来,孩子都会喜欢的。

例如〈秋夕〉是中国的情人节代表作,杜牧写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是典雅的乞巧节的美丽境界呀,而当今社会青年重视流行西洋的情人节,对古典的七夕情人节基本上忽视甚至无所知,是很遗憾的。

从诗词内涵中可以让年轻人对爱情有正确的认知,明白什么叫做真性情,什么叫做真爱,绝对可以帮助人升华文化的层次,提升爱情的境界,社会上也不至于有愈来愈高的离婚率啊。我们如果善加规划与设计学校国文课程,可以让孩子井然有序的从小得到第一流的文学教育。

学生其实从古典文学中可以学到很多,就连白话文学的源头、修辞、文章结构……都蕴含在古文中,如果把教材设计的很好,学生上课就是一种享受,诗歌、诗词的教学是应该用心去推动的。

问:家长如何利用阖家团圆的机会,引导孩子重视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和保存?

我曾经让学生在节假日去做资料的搜集,现在网路、图书馆都很方便。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块儿分享搜集的过程与趣味。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进行亲子分享故事。可以参考坊间出版的《中国童话故事》《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过程中可以录音下来。

更可以把诗词作品变成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文字其实也是图画,这是中国文学特有的美,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发挥无比的想像力。如此,诗、书、画、录音……,许多不同方式的活动不是可以寓教于乐吗?

当今流行的烤肉已成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可以结合古人“行酒令”的习俗。这可以参考红楼梦,台湾黄永武教授有一本著作《生活美学》〈饮酒游戏〉就有介绍古人游戏的规则,那真是文学、艺术结合趣味的一种有内涵的游戏,值得推广。◇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秋节,俗称八月半,又称月节、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今天是中秋节,日本横滨中国城一家名为“玫瑰”的重庆川菜餐厅,特别应景制作了一个直径1米、32公斤重的大月饼,并将它切开分食予光顾的客人,与客人同庆,欢度中秋佳节。
  • 【大纪元10月6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嘉义报导)一向强调发展观光产业的嘉义县长陈明文今年特别在23度半北回归线太阳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赏月活动。现场除了有长达15公尺的大月饼供民众品尝外,更有大型的爵士乐晚会、摊贩嘉年华会及别出心裁的小小导览员,让民众尽情的吃喝玩乐,渡过一个很惬意的中秋节。
  • 【大纪元10月6日讯】(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嘉义报导)在市长黄敏惠全力打造嘉义为“台湾的京都”愿景下,今年的中秋节推出了与往年不一样的赏月活动,以嘉义风景区兰潭为中心,在泛月区聆听爵士乐并欣赏七彩喷泉迷人夜景。6日黄昏时刻,市民即已纷纷到赏月地点,人潮川流不息。黄市长于8时许到达现场,看到热闹的盛况,以感谢的口语表示感谢市民的厚爱,并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 (大纪元记者高凌采访报导)10月6日中秋节,是华人阖家团圆、共享温馨的日子。在中国大陆有很多异议人士身陷囹圄,他们的家人感到孤苦悲凉、黯然神伤。大纪元记者在中秋前夕采访了这些家人,他们向狱中亲人与外界朋友诉说中秋心声。
  • 自从九九年江与中共镇压法轮功后的七年的中秋佳节从没与家人团圆过,就在全国阁家团圆喜庆佳节的今天,我却连电话都无法与家人联系。在过节的前几天女儿一再叮嘱我说“妈妈中秋节那天一定想着给我挂个电话”,夜里梦中女儿向我呼喊“妈妈:十五的月亮七年还不圆”。
  • 【大纪元10月7日讯】(记者林巧蓉、文昌蓉/台北报导)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又将近,当大家忙着利用这难得的连续假期规划旅游时,有一群无私奉献自己的心力义工,在此时刻呼吁社会大众能关注社会上“失能、失智、失依”的三失长辈,华山基金会在中秋前后举办多项活动,提醒社会大众为身旁的老人尽份心。
  • 】(记者赖友容/台南报导)在台湾南部的后壁,每年的中秋节在优雅、古意盎然的古厝里,结合人文素养与艺术元素,举办一场“古厝月夜乐未眠音乐会”,9年来持续受到各界肯定与喜爱,参与的爱好者由百人逐年增加至千人以上的盛况。筹办音乐会的古厝主人黄崑虎先生表示,希望透过保留完整的古厝、各族群悠扬的乐音,唤起更多人对台湾土地与传统文化的认同。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