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京城:“北方的水乡”什刹海

作者: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柳塘莲蒲路迢迢,小憩浑然溽暑消。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这是清代李静山赞誉北京什刹海夏季风情的一首诗。帝都北京曾是北方难得的水城,昆明湖、北海等都是美丽的水景,但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属于帝王所有,只有位于北京城西北隅的什刹海是一块属于平民的水景,被誉为“北方的水乡”。

什刹海开凿于元代,因为蒙古人把有水的地方叫作海,加之周围寺庙林立,故名“什刹海”。在元代,什刹海是繁忙的水运码头,江南的物产,经京杭大运河运到京城,终点就是什刹海。当年码头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人群熙熙攘攘,十分热闹繁华。明代扩建京城,水运码头改在了九城之外,什刹海水运码头的地位也从此衰落,但其悠久的历史却一直为后人称道。

什刹海因水而秀美,共有三片水域,银锭桥以东为前海,银锭桥以西为后海,德胜桥以西为西海(积水潭),为一条自西北斜向东南的狭长水面。三湖一水相通,水域宽阔,周围王府环绕,园林密布。银锭桥是位于后海与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站立桥头可饱览西山秀色,故有燕京小八景“银锭观山”之美称。

什刹海风景十分秀丽,春天两岸垂柳依依、随风曼舞,碧绿的湖水缓缓流动;夏天,湖中盛开着朵朵粉色的荷花,被碧绿的荷叶映衬着,湖面波光潋滟、游船点点;冬日的雪后,湖面一片白茫茫,四周既然无声,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由于历史的悠久,什刹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年,元代水利专家郭守敬受命治水,以解决运河北端终点问题。在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花甲之年的郭守敬并不放弃,再次动工,历时一载,疏引白浮泉水入城,汇流积水潭,开凿通惠河直达通州,使得京杭大运河南至杭州,北至西海(积水潭),既解决元大都水问题,又可使漕粮货物运抵京都。

历史上在什刹海曾建有30多座王府和寺庙,现存如恭王府花园、醇王府、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10余座。清代这里是旗人的居住地,银锭桥北岸的烟袋斜街是一条百年小巷,两侧的老房子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京城传统生活习惯和宽容、平和的心态。

什刹海是京城中一处充满老北京文化的地方,湖中碧水悠悠、岸上绿柳轻拂之间,灰砖黛瓦的古民居内以及人们在这里提着鸟笼、布着棋局的悠闲之中,处处透出一种从容不迫且气度不凡的韵味,让人为之陶醉,去探寻什刹海的悠久历史和浓郁文化。@*(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西双版纳的森林中,依山傍水的坝子边,坐落着一个个傣族村寨,高大的椰子树、芒果树、棕榈树,还有香蕉林、灌木丛,以及那些挺拔的竹林,一幢幢造型古朴别致的傣家竹楼,若隐若现在绿海碧波中,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好一幅优美的民族风情画。
  • 京城的琉璃厂街是一条古老的文化街,位于和平门外,自清代起,这里就有很多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铺,所以被称为京城的“雅游之所”。
  • 在中国传统新年的习俗中,有除夕守岁一说,即“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大年三十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然后点起油灯,围坐火炉旁闲聊,通宵守夜,等着新年到来。
  • 中国民间有很多过年的习俗,代代相传,其中“压岁钱”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大年初一时,孩子会给长辈拜年磕头,这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孩子;或者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长辈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黄历新年
  •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伴随着在过年时张挂,故称“年画”。
  • 庙会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而北京的庙会尤为著名,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并且历史悠久,相传起始于辽代,但未被证实。最早有记载的是元代白云观庙会,明清时期北京的庙会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京城内外的各大寺院均有各自特色的庙会,汇集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物和民间文艺,逛庙会也成为人们的一种民间文化生活,延续了千余年。
  • 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即元月,故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这一天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自古以来,人们在元宵节之夜,点上万盏彩灯,以示庆贺,同时也把元宵节作为黄历新年的延续。
  •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这是清代描写元宵节做汤圆、煮汤圆的两句诗。汤圆又叫“元宵”,自古以来,每当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将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吃元宵,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 老北京管“阜城门”叫“平则门”,在阜城门内大街的妙应寺内,有一座形体硕大、通体洁白的“堵波”式塔,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喇嘛塔,俗称“白塔”,而妙应寺又称“白塔寺”。关于这座白塔,北京民间流传着一个“鲁班锔白塔”的传说。
  • 风度翩翩的贵公子,腰间总是垂挂着长长的玉佩;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行走之际也是环佩叮当,如闻清乐。它们代表了古人穿戴方面的又一重要品类——腰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