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五色与人体健康(上)

陈潮宗

人气 6

中国人一向讲究养生之道,尤其对于饮食的效果,自有一套独特的理论,“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始终深入人心。所以,将食物依颜色分类,归纳出不同的补偿作用,听起来似乎很玄妙,倒也有不少可信的实例,例如黑芝麻、何首乌,有乌黑秀发功效,符合黑色食物的功效。

根据青、赤、黄、白、黑等五色的食物分类法有其历史渊源。“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学说,可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来代表,再进一步对应到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五种颜色、属性和对应人体脏器,这种推演方式衍生出来之后,渐渐被套用在药物和食物的区分方法上。

四气五味巧养生
“四气五味”是药膳预防医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食物的四气包括“寒、热、温、凉”四种性质。能减轻热症,对发热、口渴有清热泻火功效的食物,统属寒性或凉性。如家常的丝瓜、西瓜。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症,对肢体畏寒有温中散热作用的食物,通称温性或热性,如姜葱、羊肉等。掌握寒热属性,即可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许择食材。

至于食物中的“五味”,所指的正是“酸、苦、甘、辛、咸”。《灵枢.五味》提到“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灵枢.九针》亦有“酸走筋,苦走血,甘走肉,辛走气,咸走骨”的说法。

一般而言,药物的味和药物的成分有关,份不同味也就不同。总体而言,它代表了药物治疗效果的概括。清代医家汪昂所着《本草备要》中即有“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泻”之叙述。@

转载自文经社出版–【五脏保养书】(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拙老谈养生】忧郁症防治之道
【节庆食俗】五月五避疫养生说端午
五谷杂粮蒟蒻 包出低卡高纤健康粽
传统端午异国风 健康美味飘粽香(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