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后对“英才”“庸才”之辩的一点看法

窦平仁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10月24日讯】十七大结束了,想起了日前读到的梁京先生的《中国何日出英才?》,以及牛继儒先生的《“英才”“庸才”辨》,看来十七大的权利交接,使企盼“英才”的出现,又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的知识份子总是这样,平常时批判起专制体制来,言之凿凿,理性的光辉便照,但一旦起了关键时期,就又动了“凡心”癔想连连,奴性实足。

在今日中共的体制下来辨析“庸才”、“英才”,真是十足的“缘木求鱼”。不说别的,不说别的,台湾小资女人龙应台的一句“美国大学的校长是民主选举的”能够笑倒多少斯坦福、MIT的大陆“老中”?还别说,我还就看见某大学著名学者在演讲中言之凿凿以为经典。看文笔老牛也是“老中”中人,美国私立大学的校长,您见过谁是选举出来的?自然,吴征同学母校的校长或许是,非我所知。

今日中国的精英,产生的途径无非两个:一位仕途,二十来岁入了公门,小心谨慎一步一步往上爬,几十年下来累积混个正处副局算是成功人士,官场风云磨尽棱角,几十年琢磨的不是领导指示就是“重要讲话”,如何办事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是忘光了就是压根没学过,这群精英,不谈也罢;还有一个是学途,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古人考举人做官不过“十年寒窗”,今日学人拿到社会敲门砖就要16年!再加上五年博士五年美国“镀金”又是十年,这还是顺利的,不顺利的我身边就有,大学同窗,四十多岁了还要去宾州州立(非常春藤学校,那是宾大)读博士,可怜年纪比老板还大,几十年下来,英语能说个不丢人就算没少念书,有能力的,早被美国或其跨国公司收编帐下,没能力的,又跑回国内抢同胞的饭碗。指望这些人成为变革社会的“英才”更是想都不要想。清华某海龟博士要把北京挖成滨海城市的笑话,北大牛人抄袭外国学术成果的丑闻,实在是学途精英的真实写照。要不然,方舟子的旁门左道何以能大行其道?有的是鬼打,也怨不得满世界捉鬼的师傅了。

两道“流水线”的产品都不过如此,您还指望什么“英才”?

或有人说,不是还有一条“商途”么?说这话的恐怕也是书生气十足的“海龟”。国内商场的成功人士,大都官商一体,没有官的金印压着,事业的成功更不要提起。《我们走在大路上》中那位“今天是书记,明天是老板”正是今日商场精英的写照,商途根本不算独立一途。

没有产生英才的机制倒也罢了,现有体制的更大问题是根本不容纳英才。中共体制内的潘岳应当是牛先生所谓的“英才”吧,算是“官”“学”两途都混得颇有成绩。但多维说老潘“没戏”,果然没戏,连个候补中央委员都没混上。潘岳或许不是英才,借用鲁迅先生一句话,我希望,能做点事情的人,即使是庸才,也要留着。可惜,连想做事的人都容纳不得的体制,如何能够产生“英才”?

梁音先生说:“历史上,完全由庸才和奴才把持的大一统都要出大问题,继之而起的则是群雄并起争夺江山的雄才时代。无论庸才时代还是雄才时代,中国人的命运都不怎么样,不是死于非命,就是苟且偷生。为什么中国人盼不到英才时代呢?这是因为人格完整,德才兼备的政治英才,是不可能在大一统的政治游戏中生存的。中国不放弃大一统的迷梦,就永远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政治英才。”

梁京把大一统归为原因似乎也有些不完全对,大一统并不就必然代表着专制。只要把梁先生中的大一统换成专制,我是同意他的观点的。正是专制使所有可能成为英才的人,都一门心思捞前程,变成奴才,进而阉割自己,失去自我,成为蠢才。

“庸才”、“英才”之辨,可以休矣!

转自《新世纪新闻网》(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三退人士:社会矛盾尖锐 十七大无力回天
李天骐:一个黑帮大会的终结
北京学者评中共新班底
BBC遭遇两种遭遇 反映中国式新闻自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