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装饰:飞鱼

撰文‧摄影 / 康锡
font print 人气: 118
【字号】    
   标签: tags: ,

装饰类别雕刻(木雕) 技法透雕(内枝外叶) 年代清同治十三年(1874)
飞鱼插角
“插角”又称“托木”或“雀替”,安装于柱梁间,为近三角形之透雕木构件,有加固构件及装饰功用。此作精致细腻,属内枝外叶雕法,龙头表现脱俗,龙眼炯炯有神,两翼开展作飞翔状,尾部转折流畅灵活,立体剔透,层次分明,且色彩鲜艳,位于庙门口十分吸引人。



左插角为红尾的雄鱼 (飞鱼有翼)


‧出头出处 俗谓“飞鱼”好吞火,故立于大通与点金柱之交角处,以防火灾,此乃源于传统建筑皆为木作的缘故;其造形为龙头鱼身,有翼无脚。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金吾”和“鳌鱼”,“金吾”头似美人首,鱼尾龙首身有翼,性通灵不寐,故用以警戒巡逻;“鳌鱼”形似龙、好吞火、好风雨,背负蓬莱之山在海中,故常立于尾脊。如依实际之造形来看,飞鱼即“金吾”与“鳌鱼”之综合体。


慈天宫三川殿前檐龙柱与通梁之交角处,可见醒目的飞鱼插角。

‧寓意 文人视此为“鳌鱼”,有“独占鳌头、科举高中”的涵意。另亦能辟邪、祈福、防火灾。
‧鉴赏重点 鳌鱼因部位出现不同有左雄右雌之分,此插角其尾也以红、绿两色明显区分;另内枝外叶透雕技法,将鳌鱼头表现活灵活现,是引人注目的焦点所在。



右插角为绿尾的雌鱼 (龙眼明亮凸出,炯炯有神)


‧独特性 此“插角”尺寸巨大,位于庙宇正立面明间三川前步口梁架上,一般鳌鱼插角通常作在殿内四点金柱与通梁之间的夹角,较少于此部位出现。
所在地北埔慈天宫 建筑部位三川殿前檐步口 尺寸90公分×38公分
转载自《台湾传统建筑装饰图鉴》猫头鹰出版社@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玄武湖边上的鱼都‘飞’起来了,一群接着一群的跳,还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壮观的景象呢!”2007年7月16日早晨,许多到玄武湖游玩的市民惊呼。(大纪元资料室) ◇
  •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 【大纪元9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十二日电)台湾两大国宝级国家文艺奖得主--编舞家刘凤学及作曲家马水龙联手合作,以丰富台湾原住民文化意象及善灵、恶灵信仰传说为启发,编创气势磅礡的新作“沉默的飞鱼”,将在十月十九至二十一日在国家戏剧院首演。
  • 【大纪元10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十七日电)两位国家文艺奖得主─编舞家刘凤学和作曲家马水龙携手合作,以磅礡乐声、现代舞技巧,诠释连结土地与海洋的原民舞步,编创气势磅礡的新作“沉默的飞鱼”,十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将在国家戏剧院首演,带给观众视觉与听觉飨宴。
  • 【大纪元11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叶素萍台北二十一日电)行政院新闻局长谢志伟今天指出,新闻局已购买“巧克力重击”、“最好的时光”、“等待飞鱼”、“人鱼朵朵”四部电影的海外公开播映权,并制成多语版光碟片,藉五十六个外馆举办影展活动,向国际行销台湾。
  • 台湾传统建筑除了原住民建筑之外,大抵承袭了明末清初由大陆渡海来台的汉移民建筑式样,不但保持原乡中国南方的传统,连匠师亦延聘自福建、广东,材料也不辞辛劳多运自大陆,故建筑物实际仍为闽、粤建筑之延伸。但随着时空的推移,与外来异文化的进入,再加上本土地理环境因素影响,逐渐形成独具台湾特色的地域性建筑,而更丰富了建筑形式的内涵。
  • 寺庙建筑之屋脊有分为三段,称为三川脊,包括较高的中脊及两侧较低的小港脊,有起翘的燕仔尾。脊堵主要分为上下马路及脊肚部分,堵肚通常做八仙、人物带骑、花鸟、双凤牡丹等装饰;上马路及下马路,常装饰花草、水族动物及四兽。
  • 【大纪元12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十一日电)“圣鱼飞跃大武山—TAO飞鱼季传统生活器物展”即日起至明年二月十三日在台湾原住民族文化园区“八角楼特展馆”展出,希望有系统的介绍TAO族如何因应环境而创造出具有使用功能及艺术美感的器物,也创造山与海的对话机会。
  • 【大纪元12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十一日电)“圣鱼飞跃大武山-TAO飞鱼季传统生活器物展”即日起到明年二月十三日,在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展出,园区希望透过这次的展出让民众更了解TAO民族。
  • 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是一项复兴希腊古典戏剧的实验。到了巴洛克时期(1600年─1750年),歌剧达到了顶峰,成为吸引全欧洲观众的艺术奇观。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精髓,并预示了其400年后的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