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饼的传说

紫菡

人气 20
标签:

福建厦门市上的光饼,有甜咸两种的分别。做这种饼的业者,以福州人居多数。一般饼的制作法,都是大同小异,大同者,都要在搓揉发面时,多加干面粉,一边搓揉,一边加面,使面团很硬,揉时非常费力气。

光饼则是弄成小饼样,发面时多半加糖。饼中间插一小孔,用火炉烤,像烤番薯似的烤法。烤好之后,如果用细绵绳穿过小孔串起来,就好像联珠一样,很有趣。

相传这饼是明代戚继光的遗制,事情是这样的:

元朝末年一直到明代中叶,在我国东南及朝鲜各处沿海,进行走私、抢劫的日本海盗统称为倭寇或倭奴。这伙倭寇,原是日本“南北朝”战争中,失败的“南朝”遗臣武士。明朝中叶,江、浙、闽、鲁、粤沿海地区经常受到这些倭奴的侵扰。经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多年的率军奋战,直到明嘉靖末年,才逐渐平息。


继光饼﹙摄影:涵 ﹚

当戚继光领兵抵御倭奴时,因苦于军中粮食不继,接应不及,戚继光(少保)乃特制这饼,以绳串通,悬佩颈际(挂在脖子上)。士兵临阵作战,感到腹中饥饿时,可以随手折而食之,极为便利。后人不解这饼的来由,误认为饼面有光泽,故取名为光饼,其实应是‘戚继光饼’才对。

还有所谓的大、小锅饼、山陕发面馍(亦即北方的发面锅饼)、葱油发面饼、芝麻酱糖饼……等等,都是先把发面分成十数团,每团擀成圆饼形。如吃咸,就将碎葱、盐或花椒末及蔴油,抹匀在饼上,然后卷成一长条,再卷叠起来,用擀面棍擀薄成三四分厚的一张圆饼,放在预先烧热了的平底锅中,用慢火烤烙。烙时须频频转动面饼,以免一半焦了一半未熟。贴锅的一面烙至略带黄色起硬皮,上面凸起小气泡,即可翻面如法再烙。注意烙时务必用平底锅。如果烙时放油,就是所谓的各式煎饼。

镬塌子和鸡蛋饼:镬塌子是用鸡蛋、面粉掺和瓜类或蔬菜调开的糊状,然后塌(摊)于镬(平底锅)上,成为“摊饼”。这是北方人家常吃的面饭,经济又好吃。做法如下:

材料:约一斤多重的瓠子(蒲瓜)一个,鸡蛋或鸭蛋三个,盐一大匙,面粉两大碗,葱末一大匙,花椒粒一小匙(炒过研成粉末)。

做法:把瓠子去皮去籽,切成细丝(或用“铁擦床”擦成丝)用盐腌三四小时。将腌好的瓜丝连水掺入鸡蛋、面粉、葱末及花椒末,再加一碗半水,调成糊状。将平底镬置火上,加油,然后用普通大汤匙,盛出一匙瓜糊于镬上,摊平便成饼状,两面煎之,至熟为止。煎好一个瓜饼,即可上桌,免得凉了不好吃。然后照上法一一煎好陆续上桌,就以稀饭、咸菜吃,其味无穷。鸡蛋饼亦如法泡制,只是不掺瓜或菜,鸡蛋可以多放一点。

卖某饼(“某”即妻也,闽南人呼妻为“某”),出在福建漳州浮宫地方。这饼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

有一家卖饼业者所制作的这种饼,颇为适口,广受欢迎,但是刚一开始并不叫这名儿。

后来有个穷人酷嗜这饼,超爱吃的,奈何家境已经穷无立锥之地,三餐早已不继,怎能有余钱再日日购买这饼来吃?可是他“思饼心切”,几乎到了一日无此饼就活不下去的地步了。

不得已先向饼店赊账,然后再典当衣物还债,可衣物总有耗尽的一天呀!于是“穷极计生”,不得已硬着头皮与他的妻子商量,打算典卖她以偿饼店欠款。

而他的妻子贤淑善良,认为嫁鸡随鸡,女子该三从四德,所以就答应了他这种为了口腹之欲而想出来的荒谬要求。

从此该饼店所制作的这种“卖某饼”,远近驰名,历久不衰,谁都想尝尝这种:为了它,连老婆都可以出卖的滋味到底如何的好奇心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食典故】东坡肉的由来
【美食典故】原始的“素菜粥”食谱:东坡羹
【美食典故】豆腐和皇帝
【美食典故】豆腐趣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